张伟珍
摘 要:阅读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任何人在学习任何知识前,首先要学会阅读,通过阅读了解这份知识,随后去深入地学习。而保持阅读的关键就是要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自主的学会阅读。同时表达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是需要从小开始的,尤其是小学、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但事实上迄今为止,许多小学生在阅读方面和表达方面仍欠缺应具有的能力。
关键词:激发;阅读智慧;提高;表达品位
阅读的教学永远是小学教学中关键的一个环节,是任何教学方法中都不可或缺的。小学老师或家长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自主地去阅读,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事实上,这也是现如今小学教学的教学目标。但事实上,现如今的小学教学中,并没有将这一目标与实际结合起来,许多错误的、枯燥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并没有获得提高。针对这一方法,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设置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同时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由原本强迫性的阅读转为自主性的阅读。
一、确立主体激兴趣
事实上,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学的标准明确指出了学生的语文的素养的培养与形成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与目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不仅对学生语文的学习有巨大的帮助,同时它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生只有在具备了一定语文的素养,才能够去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1]。甚至,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发展与形成,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和文字,学会遣词造句,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的素养,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语文教学还肩负着健全学生的人格,完善学生的思想这一重大任务。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的教学起着关键作用。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与作者进行对话,了解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与情感,感受文章中所体现出的时代风格。教师要注重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体会、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同伴互助的阅读中感受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同时,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与教师对话,使得互相之间能够加深对于对方的理解。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对于阅读缺乏兴趣,同时也不喜欢思考。这也就使得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够把握文章的重点,因此在做阅读题时,学生的出错率往往比较高。针对这一现象,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地阅读,并且在阅读中学会自主地思考,是现如今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2]。
二、方法有效重迁移
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不可以单方面地灌输知识,而应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且在閱读中学会思考。因此,教师在上课时注重兴趣和方法并重。要求学生学会做笔记,使得学生在动手的同时也开动脑子进行思考。学生在课内所学习到的阅读方法,要能迁移到日常的阅读中,从而保证阅读的可持续性。但小学生的阅读面相对来说比较狭窄,同时由于他们自身的限制使得他们对于完整的句子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同时对于一些情感的理解也不足,因此在教学时,老师不可以强求学生对于句子的理解以及对于情感的思考。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能力,采取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在阅读时,学生可以用笔圈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对于一些不懂的字词可以询问老师或者是查询字典,进而了解这些字词的含义,学生还可以画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同时对于文章中的一些比较难懂的句子,学生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而对于文章中传达的内容,学生需要反复地阅读文章从而去理解。比如《将相和》这一篇文章,学生要对文章中的一些生词难句进行充分的掌握,同时对于一些完整句子的理解也要到位。而对于文章中所传递的情感与含义,学生则需要通过反复地阅读去理解。事实上,《将相和》这篇文章所传递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其中每一个人物的形象是十分立体且丰富的,因此学生要充分地理解这篇文章才能够感悟其中所传递的含义。老师关注了阅读方法的有效渗透,自然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积累提升品位
通过语文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大量语言,并且学会运用这些语言与知识,这是学习语文的最终目标。但针对这一目标,单纯通过课堂的教学,是无法真正了解语文、学好语文的。那么,我们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文本内容,聚焦语言形式,读出其中内涵,习得阅读方法,汲取作者的言语精髓。因此语文教学要结合课堂的教学与课外的知识的学习,通过这两种方法的相辅相成,才能够真正地让学生了解语文的内涵,语文学习才算是真正进入了入门阶段。但事实上许多学生都喜欢阅读课外的读本,然而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提升。他们存在着以下这些问题:语文表达能力仍然欠缺,同时日常的词语的使用仍然是匮乏的,而在日常的遣词造句中使用大量不规范的语言体系等等。这主要是学生的阅读方法不正确,同时学生所阅读的书即过于宽泛,没有针对性,或者是学生的阅读书籍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范围所导致的。因此老师关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让阅读、提问、思考、讨论、解答等听、说、读、写的实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荷花》,我们的教学重点不是读懂课文,而是读熟语言,把课文规范的语言读到学生的语言仓库里,能够烂熟于心、脱口而出,当学生遇到类似的画面,学生就知道怎样描绘了,也才有能力完成小练笔——仿写一种植物。读熟、背会,经典才能沉淀为学生表达的语言要素,读熟了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汉语的语感,感悟文章里包含的语言知识。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让学生学会记录阅读时的好词好句,对经典的段落进行抄写、背诵。又或者是比较好的、正确的表达方法,以及通过阅读所获得的心得体会。这样,学生的阅读才是有效的,才能提高表达的品位。
结语
总之,阅读以及表达是人一生中最应当具备的两项能力,任何一项能力的缺失,都会影响到人的日常社交以及个人品质、情操的发展与形成。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当大力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动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并且在阅读时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同时在阅读时让学生学会积累,将日常阅读所学到的各种好词好句运用到生活当中。
参考文献
[1]周艳,徐彦辉.诗润童心——浅谈古诗名句促进学生良好品格形成的研究策略[J].双语学习(乌鲁木齐),2019(1).
[2]张治学.增智·修德·怡情——读书学习的基本作用浅谈[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8(003):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