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娅娅
摘 要:声乐艺术是使用语意凝练的歌词和相匹配的旋律来创造一种特定的艺术形象,以传递创作人或歌唱者的思想感情。而声乐教学则是教导歌唱基础科学、训练歌唱技巧、培养个性化歌唱风格的过程。所有声乐教学的共同目标都在于培养与提升学生专业的歌唱能力,而优秀的声乐教学同时关注学生歌唱风格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个性不同,并尽力挖掘学生特别潜能。歌唱风格与自身技巧相辅相成形成统一,整体呈现个人思想品德与精神面貌。因此,歌唱风格是否具备创造性,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个人在声乐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关键词:声乐教学;个性化;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6-00-02
声乐艺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外界因素影响,由于文化差异、社会发展步调不一致等原因,声乐艺术在语言使用、旋律倾向、主流风格、表演技艺等方面产生了中西差异。此差异体现在声乐唱法划分中,即将唱法分为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大唱法。各唱法的语言使用、作品特点、表演技术都区别于其他。但在基础性的划分之上,个人歌唱的音质不同于性格不同又将基本唱法发展、延伸为了特殊的个性化唱法。如何在实践中完成“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学,引领声乐学生将理论个性化,教导学生树立优秀的舞台形象,成了声乐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
一、学生个性化歌唱风格的形成原因
歌唱的风格不同,会在演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每一场声乐演唱,都是一种艺术二次创造过程,学生将自身的音质、音色、吐词习惯等等融合为一种个性化的歌唱风格,在富有专业性地演唱时,也在演唱中强调自身独有的气质特征。这种气质特征是学生综合音乐素质与各方面艺术修养的最终体现,是一种形成过程极为复杂的个性产物[1]。
(一)文化底蕴不同影响个性化歌唱风格的形成
声乐艺术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表演艺术。学习声乐艺术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文学深度与音乐素质。因为声乐艺术不仅仅涉及科学的学科知识,还涉及人文风俗。在学科知识方面,学生将经过统一的专业指导。通过对生理学进行一定的了解,来保证自己对专业技巧的掌握。比如学习使气息沉稳的方法、学习使音质清晰柔和的方法、掌握正确的吐音习惯与发声位置、学会将字词咬清的技艺等等。这些技术的基础都离不开相应的生理学知识。另外,社会风气与人文风俗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声乐作品风格的极大因素[2]。在欣赏声乐作品时,学生应当对该作品的创作时期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形成对该作品创作技术、整体风格、表现内容等的完整认知,才能在认知基础上加强自身的二次创作能力,使自己的声乐表演具有时代活力与情感的感染力。以上两种文化底蕴糅合,即形成了学生在声乐艺术教学中被要求具备的整体文化底蕴。
(二)音乐素质不同影响个人歌唱风格的形成
在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各个学生的个人音乐能力具有天然差异,这种个人音乐能力即个人音乐素质。音乐素质由先天因素奠定基础,可以在不断地领悟与练习中得到显著地提升。
首先,学生自身的音质、音色、乐感等都具有个性化。在不同音乐素质的影响下,学生对于音高、节拍、气息等都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与反应速度,这种理解能力与反应速度其实相对地说明学生的学习速度。若对乐谱理解透彻、能准确演奏音高、完整地分析作品结构,这样的学生对不同歌唱风格的感悟力较强,自身的个性化歌唱风格也较块、较完善。当然,学生自身的感悟力不足也可以通过音乐知识的积累达到提升。对一个作品进行曲式结构分析、旋律理解、完整试唱,可以帮助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有所掌握,并在掌握中领悟到自身音乐风格喜好的偏向,在模仿中培养自己的音乐修养,最后顺利地产出个性化的歌唱风格。
二、歌唱风格个性化的培养方法
从当前音乐市场情况来看,音乐风格受流行趋势影响,有趋同倾向。因此,学生若想具有艺术性地、创造性地发展个人声乐道路,要想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势必需要在演奏中体现自身风格,用歌唱风格的个性化来象征自身在声乐技术、思想气质等方面的艺术形象[3]。为帮助学生寻找到契合的歌唱风格,教员人员应当从课程安排、授课内容等出发,针对不同学生运用不同的培养方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歌唱风格来体现自我价值。这也是一种对教员人员教学水平、职业能力的有效检验,更是理论教学的一种实践与落实。
(一)教学人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每一个学习声乐艺术的学生,都有区别于其他学生的吐字习惯、语言使用频率、发声特点。对于声乐教学人员来说,若自身艺术鉴别能力不足、分析能力不足,也就不能准确地分析学生在歌唱风格等方面的独特性,并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掘自身个性风格的话。因此,培养个性化歌唱风格,首先应当依托教员的专业基础与教学能力。当教员对个性化歌唱风格形成规律有所研究、对于歌唱技巧教学能够做出适当的个性化变动时,学生的个人歌唱风格也就能得以保留与发展了。
(二)充分了解学生的声乐基础
教学人员应与学生进行活跃的教学沟通,在沟通中确认学生的专业功底。由于声乐学习经历不同,大部分声乐学习学生都具備不同的基本功,而专业水平的区别可能影响风格的形成。除基本功外,学生的发音器官不尽相同,所产生的音色、音质皆有不同。这也需要声乐教学人员引领学生掌握自身身体基础,恰当地制定针对性地训练措施,为学生今后的个性化声乐道路提供意见。针对基本功与发声特性的不同,教员心中应当有所把握,并且适宜地采取适合的教育方法,方便学生在增进专业知识的同时,对于自身风格倾向有所察觉。
(三)掌握学生声音的个性特点
个性化歌唱风格是技艺与气质的结合体现,是最符合个人形象的,也是对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的最佳反映。教学人员应掌握学生独特的性格、气质。学生个人的性格特点,会影响其对语言的使用、对旋律的使用、对不同技巧的喜爱程度,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个性化的歌唱风格[4]。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以自己的个性风格为基本方向学习,同时积极与学生互动,根据情况需要采取鼓励或鞭策的手段,避免极端性格可能引起的不利倾向。实行个性化声乐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声乐表演艺术的魅力,这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也顺应了声乐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四)重视德育教学内容
学生对于声乐艺术的学习与应用,是一种艺术二次创作过程。而在不同的审美情趣以及自身个性化歌唱风格影响下,学生的艺术创作得以体现学生自身的性格气质、精神面貌。歌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重点在于表达创作者内心情感,引起听众共鸣。所以,优秀的声乐表演所带来的成就感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声乐课程不仅仅需要教导学生学习技艺,还需要教育学生通过声乐完成能引起共情的情感表达。不论是民族文化的弘扬,还是人文地貌、社会风俗的体现,都要求学生在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素养的同时,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充分的德育教育是使学生学会个性化情感表达的重要措施。
(五)注重声乐表演实践
除了声乐理论教学之外,教学人员应当注重声乐表演实践,给予学生成长机会。若不将技术付诸实践,学生很难对自身的声乐能力拥有直观、深刻的认识。声乐艺术的一大核心在于声乐表演。学生都会有展现自我的心理需求。在声乐表演中,教员能清楚地体会到学生在舞台上的歌唱风格特点。因此,教学人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舞台。比如,举行定期的友好舞台演出;与外界机构协商演出,完成技术的实践与对流行趨势的把握;展开竞争性的声乐表演比赛,激发学生潜能。在声乐表演中,学生的个性化歌唱风格通过实践得到发展,有助于学生把握自我歌唱风格的大致方向。
三、结束语
对于教学人员来说,比起学生自助学习,声乐教学更多需要依靠教师引导。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能力、风格等的差异性,在良好的交流氛围中启发学生进行声乐学习、使学生对于自身个性化风格探索产生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业内人士应当响应“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提高学生职业歌唱素养的同时,强调个性化风格的培养。演唱中的最大艺术魅力便在于散发个人声乐风度,若能使学生通过明确个性化歌唱风格而形成独有的艺术风度,教师的教学成果无疑得到了极大的肯定。
参考文献:
[1]关欣.个性化教育视野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摭谈[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78-80.
[2]周振东.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演唱风格[J].魅力中国,2015(10):259.
[3]林雯.基于个性化理念的工科高校大学生声乐教学研究与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3):205-206.
[4]何婷.声乐教学艺术与学生个性风格的培养[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0(01):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