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妮佳 姜春平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发展创新模式理论体系构建的动因,探讨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发展创新模式理论体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提出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体育和社区卫生系统为主体,非政府组织和社会机构协同下共同完成的系统的、多方参与的、协同一体化的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发展创新模式理论体系。
关键词:健康管理;社区体育;创新模式;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1 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发展创新模式理论体系构建的动因
1.1 社区体育与健康管理的内在联系
目前我国针对社区居民健康管理、预防保健、营养健康、运动干预、身体养护和养老护理等相关行业依然处于零散、规模小、单一的起步阶段,但是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预防和控制需要个人、家庭、社会长期的综合管理。健康管理和运动干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公认的预防和治疗慢性病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管理,减少居民的患病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就必须要和社区体育有效结合起来。尽管现阶段全民健身、社区体育发展态势良好,但大部分居民仍缺乏科学的运动指导,会导致运动过量、运动损伤等问题。因此,对社区居民健康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提供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达到预防疾病、减缓疾病进程,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1.2 老龄化社会的需要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也开始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劳动力减少、医疗成本上升、家庭社会负担增大,给国家社会家庭都带来了巨大挑战。2016年10月25日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国办发(2017)12 号文件中都特别明确了“体医融合”的重要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章节提出:“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这些国家政策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都证明体医融合及非医疗健康干预的重要性,因此建立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发展创新模式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3 从健康管理和社区体育的建设及发展来看需要理论基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社区体育在基础理论方面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但健康管理起步较晚,并且健康管理目前主要应用于医疗领域,将健康管理引入社区体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一些发达城市的基层社区与卫生服务机构以及一些高校和企业都在探寻和尝试如何将体育作为干预疾病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使其科学的融入大众健康及健康产业链。因此,需要将健康管理与社区体育融合起来形成新的研究领域来加以系统研究,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来引导未来实践的发展。
2 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发展创新模式的概念
社区居民想要实现健康必须满足四个维度的健康: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以及道德健康。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发展的目标是可以使每一个社区居民都拥有健康的身体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要求不仅身体上健康,心理和社会关系都要健康。这就需要政府、社區、社会组织以及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政府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社区体育、医疗的投入,完善健康管理体系和健身路径以及基础健身场地和设施;社区要建立居民的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健康问题,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干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管理,这就需要社区完善人员配置,培养专业的社区指导员,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和心理等多方面给予社区居民指导。并且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体育活动增进人际关系,培养人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建立融洽的社会联系。结合现有国内外研究成果,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保障体系的内涵为:通过社区体育和社区卫生组织高度融合,整合现有资源,为不同类群居民提供公益性、全面性、服务性、保障性以及系统化、多元化和平民化的社区体育服务,注重引导社区体育指导员向社区健康管理师转变,建立健康管理体系,以运用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来提高科学化锻炼水平和进行体育健康行为。
3 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基本特征
3.1 体医结合的综合性
将健康管理融入社区体育的主要目的是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是以社区体育为主,从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出发。想要达到运动促进健康的目的就必须与体育保健、运动医学、解剖、生理、生化、心理学等医学知识相结合,运用这些医学和运动学知识科学指导社区不同年龄阶层的居民开展形式各异的体育活动,再将基础体育资源合理分配给不同人群。现阶段由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健康管理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档案、体质监测、运动能力测评、运动风险评估等服务,根据这些数据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饮食和运动方案,达到最佳的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且对生活方式干预效果进行记录,更有利于运动饮食方案的调整,也为医生用药提供有利依据,对慢性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有利保障。另一方面,对于慢性病人群的康复训练,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模式可以有效的将社区体育与社区医疗相结合,提供人员、场地器材、心理干预等多方面支持,避免医疗挤兑,使更多的慢性病患者得到更个性化、更科学的康复指导,使慢性病残疾人群尽快的恢复基本生活能力,尽量恢复一般生活能力回归家庭和社会,减少家庭、社会及国家的负担。
3.2 符合现阶段社会需求
当今社会进入城市化、工业化的高速发展阶段,生活压力增大、工作强度提高、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饮食不规律,吃快餐,体力活动减少,熬夜,过度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导致我国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呈下降态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现阶段的社区体育模式不足以满足不同健康水平居民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特性和现阶段社会的需要,就必须对现行社区体育模式进行创新,促进和维护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发展创新模式的建立有利于实现社区卫生、社区体育、社区体育俱乐部、社区养老、健康管理等机构的社会资源整合共享,有利于拓展和开发社区体育功能,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
4 实施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发展创新模式的内容
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发展创新模式是一个系统的、多方参与的、协同一体化的模式。该模式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体育和社区卫生系统为主体,在非政府组织和社会机构(健身中心、养老中心、康复机构等)协同下共同完成。服务主体是社区所有居民,目的是为社区所有居民提供科学化的健康管理和体育指导达到促进居民健康的目的。创新模式的实施是在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支持及经费保障下,沟通与协调各方资源,以健康管理系统为依托,社区体育指导员和社区医务人员相结合,进行社区居民健康行为(参与)干预,包括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医疗档案、居民体质和运动能力测试;其次,根据居民健康档案资料,结合测试数据进行健康和运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结合居民具体情况给出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信息以及运动营养干预方案;最后由社区体育指导员、社区医务人员将健康教育信息以及运动营养干预方案传达给社区居民并监督其执行,这个过程也可以与社区内的健身中心、养老中心、康复机构等合作共同完成。通过上述过程对社区居民进行体育健康知识及技能的传播,并且给予社区居民科学化的运动方案,达到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身体健康水平的目的。具体见图1。
5 结论
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发展创新模式理论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协调好社区、非政府组织和社会机构之间的关系,为社区居民提供体育健身场所,使所有社区居民都享有基本健身的权利,從而促进全民健康。该理论体系通过何种模式全面实现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6-10-26(001).
[2] 姚婉. 基于健康管理的杭州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3] 韩伊迪. 政府、学校、社区协同共建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创新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 吴晔. 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7,7(17):210+212
作者简介:孟妮佳,1986年2月出生,女,黑龙江省五常市,讲师,2011级硕士,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姜春平,1969年12月出生,男,辽宁岫岩,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运动心理学。
基金项目:2018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8TYB091)项目名称: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创新模式体系研究
(作者单位:哈尔滨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