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智莉
【摘要】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能力,理解文章主旨、作者意图、语篇意义、故事情节发展和表达不同的观点态度等。本文通过运用思维导图阅读教学的视觉表象形式来解读英语文本,能够更全面地突出课文的重点和主题,在学生面对较多困难的情况下,思维导图使英语材料变得更加直观,理有逻辑,易于突出重点和主题,便于学生对阅读材料更好的理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思维导图 英语阅读教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5-104-02
一、引言
思维导图的涵义:它认为直观形象的图示把枯燥、零碎的信息变成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利于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帮助学生改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英语学习中,利用思维导图集中与发散的优势,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牵引学生整合已有的英语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构建起语言框架。在不同篇章类型中的运用的研究,通过同桌、小组合作、相互启发,创作思维导图并进行表演呈现,提高学困生的协作交流能力。通过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使他们爱上英语,成为英语课堂的积极参与者。
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能认真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并借助思维导图记忆有关知识;能通过快速阅读获取文章的主旨或者段落大意,改善学生较弱的阅读能力。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加强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的同时,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创设学生思维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真正参与课堂活动的往往是一部他优秀的学生和中等生,困难学生往往成为旁观者或旁听者,困难学生在课堂上动笔动手动口动力脑的少之又少。如何满足困难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其树立起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已经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和思维张力等分析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层次。在英语学科中把学生在课堂互动和语言产出活动中的思维角度、思维过程和迁移能力等作为观点,大量观察结果表明,思维角度单一、思维方法呆板和迁移能力不强是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分析学困生思维灵活性发展的现状有助于了解事实,发现问题,提出对策,不断改进提升学困生思维灵活性的教学策略。
那么,如何把语言学习与思维能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呢?如何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内化语言、拓展思维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思维导图,激发思维
思维导图以图示的形式来表达信息,其本身就是一种信息转换方式,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加工深度。在图示过程中,所形成的清晰的思维链条有利于信息的提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复述课文。笔者发现,如果能够绘制一张思维导图,就能给学生提供复述课文的框架和线索。如7A Unit7“Poems”,学生通过My dad和 The old newspaper seller两首诗的对比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课文讲述,逐步完成了如下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感知文本脉络
教材中有一些文本故事内容围绕一个主题或一个主要人物,按照时间顺序或事件发展顺序进行叙述。这样的故事,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进行文本脉络的梳理,这样把内容比较复杂的故事變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整个文本内容也更易于学困生进行内化和构建。
例如,7B,Unit6 “Keep our city clean”的整个故事以 What makes our city dirty和 How to keep our city clean。每一个板块又围绕各自的主题,涉及几个不同的方面。针对这个故事,可绘制如下的思维导图(让学生阅读故事文本,了解故事大意,并进行导图的制作和填空)。
(三)思维导图,增强提高记忆
研究表明,图像表达的效果常常比语言表达的效果更好,图像表达将给学生带来情感体验,能够让学生获得归属感和愉悦感。
比如,在学习“春节”这篇课文时,笔者首先呈现Spring Festival这个主题词,然后让学生进行联想,鼓励和启发学生尽可能从各个方面回忆与春节相关的单词和表达,并要求他们绘制成思维导图来学习和记忆。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对词汇、文本重点和内在逻辑有了非常清晰的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拓展性任务让学生谈谈对诸多节日的内涵和价值意义的理解,甚至让学生设计自己的节日并阐述此节日的来源、活动和意义,促进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增强记忆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四、巧用思维导图,优化英语阅读教学
(一)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获取细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及时掌握并运用语言知识,教师会让学生把一些重点知识,有策略地、系统地进行搜集归纳,从而有效地让学生参与学习。运用思维导图来梳理课文内容,有时学生通过扫读就能准确地完成。由于有导图中的内容做参照,学生都说得相当流利,因此,如果学生学会了通过导图进行阅读理解的策略,阅读内容就条理性了,听说自然就容易了,也为写奠定了基础。
(二)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和背诵课文
在英语阅读中,有些文章是简单地介绍平行素材,而课文本身的篇章结构比较明显。學生阅读文章后填写思维导图,亲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对一次大洪水进行描述,通过学生填写、描述、绘图等多种形式的参与,进一步巩固了本课的语言知识和语法项目,突破了文章的难点。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使学困生能轻松自如地对文章进行背诵。
(三)思维导图,以人物故事经历、时间空间为线索,增加知识透明度
1.以空间位置移动为线索的课文
以空间位置移动为线索的课文以游记类多,这类课文可根据游览经过的地点或场所设计思维导图,比如7B unit2Visiting Shanghai.
2.以人物经历为线索的课文
以人物或故事经历为线索的课文一般都是履历表式的人物介绍或叙述,内容涉及人物的出生、国籍、兴趣爱好、教育、职业、梦想志向和成就等。比如,9A Unit1 Zheng He 介绍了郑和七次下西洋的事迹和他的巨大贡献,根据课文信息可设计如下思维导图。
笔者设计一张郑和生平的思维导图,让学生个人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学生通过绘制,加快理解速度,加深理解程度,课堂气氛也比较热烈。学生更是深度挖掘文本,从主题句的设计、连接词的逻辑表达、精巧的词汇运用、简单句及复合句的交替使用等方面去丰富语篇的内涵,夯实语篇的厚度,这样引导学生积极寻找内容知识,认真对文章思考,提升思维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吸引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注意力集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积极和组织作用,让学生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用思维导图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思维导图,明智哲理,提升故事理解能力
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教学,能令学生快速进入到阅读的情景中去,加深对文中重要的动词的印象,对于故事的完整性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很快地找到动词,利用关键动词指导学生建立语篇图式,通过故事的结构图发展过程去理解故事情节,让学生思考其内在联系,而不是简单地了解文章过程。如九下Unit7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人物关系思维导图)
教师采用了不同的色彩的分枝来表示不同人物角色的动作变化,学生可以根据不骨颜色的分支上的动词过去式重组文本,帮助学生降低阅读难度,增强思维意识,从而达到有效记忆的目的,遗忘率更低。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培养学困生搜集和处理作息的能力,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与思考、讨论和其他相关活动,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四个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
五、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文章脉络,关注文本信息之间的关系,提取阅读内容的精华,充分调动语言、内容和形式图式来理解文本,并对文本信息进行有效存储和记忆,从而提升阅读素养,让学生在愉悦和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形成学习方法,获得整体阅读和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
基金项目: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三江第一中学校本课题研究成果。
[ 参 考 文 献 ]
[1](英)托尼·博赞.快速阅读[M].丁叶然,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9.
[2]沈爱芬.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4(5):12.
[3]余海燕,王勤宏.充分利用脑图 精心设计图表 丰富阅读教学[J].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201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