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摘要】 化学教育的积极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引导。在全新的教学格局下,化学教育中所包含的“实践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化学实验,还包括化学分析、教学探究、理论知识加工等多元活动。将“实践活动”的发展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实现由内到外的同步提升,对于学生个体的成长有着莫大的好处。本文结合高中化学教育活动展开论述,思考如何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开展针对“实践活动”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 实践活动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5-004-01
高中阶段的化学教育时间紧迫,教学任务复杂,大部分教师以理论知识为第一参考对象发起教学活动。由于忽视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只能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依靠死记硬背来解决相关问题。化学教育保留着开放、科学、真实的基本特质,根据其学科特点,教师应该将化学理论与客观活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回忆所学知识,强化学生的化学思维。
一、展示化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
部分教师认为“实践活动”仅包含教学实验,从而过度追求化学实验在相关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在这一落后的发展理念下,大量的教学时间被化学实验所浪费,原有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实践活动”的出现反而对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产生了不良干预。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实践活动”不应该仅包含化學实验,每一个帮助学生认知,理解记忆的过程,都应该被归纳到“实践活动”的范畴当中。经过长期的理论学习,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抽象思维,当教师提出相应的实验现象,实验原理使学生能够利用自身的思维意识对化学理论进行加工,从而在脑海中构建对应的化学情景。根据学生的这一特质,教师应尝试为学生提供观察对象,依靠直观对象的展示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原理,降低教学难度。在保障教学活动正常推进的同时围绕核心素养做好教学工作。
以人教版必修一化学教材《离子反应》的相关教学为例,当教师利用口头叙述、板书等方式完成概念讲解工作之后,学生并不能对离子反应的本质形成一个清楚的记忆。由于缺乏可观察的客观对象,其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利用微课,慕课等网络教学平台优化化学教学工作,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观察对象。在学生观察反应过程、反应原理的过程中,教师可将离子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的基本过程等内容在黑板上重新书写下来,依靠文字与图片相互配合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意识。
二、发起实验教学,优化实验方案
实验教学被视为“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实验教学工作,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重新记忆实验操作流程,进而实现科学实验与创新意识这一素养的完美提升。针对当前的教学教育要求,教师应做好实验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与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实验方案,帮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化学原理,从更为清晰的视角观察化学世界。
以人教版必修二教材《化学能与热能》的相关教学为例,针对当前的教学配置水平,教师可选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为积极全面的掌握理论知识。在这一板块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完成“无中生有”的实验操作: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针对化学实验的相关要求,教师可选定不同的实验方案:如果实验操作比较简单,对于实验药品的要求较低,教师可在教学周期内选定对应的实验课程,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掌握化学知识,在不破坏实验安全性的情况下,教师可允许学生利用其它材料发起“由化学能到热能”的创新实验。如果整体教学配置水平较差,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发起虚拟实验活动,依靠鼠标的点击、键盘的输入调动信息设备中的实验器材,帮助学生在虚拟空间中完成实验任务。在开展化学实验之前完成化学实验之后,教师应及时发起交流活动,针对实验内容、实验方案,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积累实验经验,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
三、开展多元活动,探究化学知识
合格的化学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化学课堂之内,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应积极落实“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教学理念,围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素养优化化学教育活动。
“牛不喝水强按头”教学方式必将被素质教育所淘汰。在以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化学课堂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导位置,依靠多元活动培养学生的化学表达能力,促使其在表达智慧交流知识的过程中发起实践操作,帮助其验证所提出的化学假设,获得可用的化学知识。以人教版选修一教材《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相关学习为例,在学习了有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知识之后,学生已经对金属发生腐蚀的原因产生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针对学生所积累的化学知识,教师可提出探究任务:针对某种金属设计可行的防腐方案,并向学生展出不同的金属材料,明确探究任务。针对铁、铝、铜等常见的金属物质,学生会从金属的活泼性、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等知识入手,确定相应的金属防腐方案。在学生给出实验方案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围绕相关实验方案发起实践活动,检验相关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并对成本、过程、操作步骤等内容进行评估,保障教学活动的科学价值。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但其所掌握的化学技能依旧十分有限,为避免其出现天马行空的错误思想,教师应及时指正学生的实验方案,最大程度地展现实验方案的可用价值。
结语
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发起“实践活动”,教师必须对“实践活动”所包含的内容、所涉及到的知识形成一个明确的把控,依靠信息技术、多元展示、教学活动的相互配合,帮助学生去学、去做,去思考,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化学知识,为学生化学素养的萌芽创造良好的平台。
[ 参 考 文 献 ]
[1]陈飞,徐东海.综合实践活动与高中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8(2).
[2]陈忠兵.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7,000(078):142-142.
[3]李新荣.实践出真知——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实践活动开展的必要性[J].高考,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