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红
摘要:初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模式应用可以让数学作业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本文紧密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对多种初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模式展开探讨,希望可以借此文和业内展开有效交流,以促进初中数学作业布置质量、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得到共同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模式
在新课改背景下,丰富初中数学教学方法、革新数学作业设计模式已经成为提高数学教学水平的关键举措,布置数学作业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师布置数学作业模式依然以统一的书面练习作业为主,这会让作业效能受到不利影响,只有关注学生特点,设计个性化的作业,才能让现存问题得以解决。
一、设计分层作业模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每一名学生都具有差异化的学习基础水平、学习环境、学习认知水平及学习态度,为保证作业布置效果,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分析学生不同学习特点,设计分层作业模式,让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得到满足。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应分层处理作业目标,让不同层次學生均能在科学目标指导下完成个人数学作业,以初中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作业设计为例,针对学生不同学情特点,教师可以设计差异化学习目标,即学困生需要识记、理解有理数加减法运算法则,具有进行加、减思路;中等学习水平学生需要学会对运算法则进行使用,对计算问题进行解决,具有初步数感;学优生需要对归纳总结思想方法进行掌握,可以对有理数加减法问题进行简便运算。其次,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设计差异化的作业难度,作业完成难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完成作业兴趣与完成作业效率,如果设计难度过高,就会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进而影响学生数学作业完成积极性与数学学习兴趣,在分层作业模式设计中,针对学困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基础性的数学作业;针对中等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应用理论解决数学问题的作业;针对学优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性、拓展性数学作业,让学生灵活掌握数学计算方法。最后,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设计分层作业量,在具体作业设计中,可以设计包含基础题、综合运用题、难度拓展题的作业任务,学优生需完成所有作业,学困生只需完成基础题。通过设计分层作业模式,可以让学生在针对性练习中巩固所学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成长[1]。
二、设计趣味作业模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设计趣味作业模式,利用作业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数学问题分析能力与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作业设计中融入生活元素,帮助学生构建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升作业设计趣味性,例如,在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初步》教学完后,初中数学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数学作业,如观察生活中的建筑、物品,找出我们熟悉的图形,并进行统计,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清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并培养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统计能力;其次,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数学作业设计中融入游戏元素,让小学生在游戏的乐趣中完成作业,例如,在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完成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游戏化的作业习题,如“找规律”、“速度竞赛”等。
三、设计开放作业模式
设计开放作业模式可以让传统单一的课后作业设计局限得以突破,可以让作业形式更为灵活、更具变化特点。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可设计课前作业,即在正式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提前学习数学内容,例如,在人教版初中七年下册《平方根》的教学前,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学习平方根与算数平方根概念、算法的作业,理解根号意义的作业,以作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预习;其次,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查阅数学历史故事的作业,让学生更为了解所学数学知识背景,强化学生的学习认知、学习记忆;再次,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阶段性数学作业,如整合数学错题本、绘制单元性数学思维导图等,以健全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体系;最后,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社会调查类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利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调查周边社会生活情况,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计算方法应用能力。
四、设计智慧作业模式
在信息化环境下,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智慧作业模式,让学生利用手机、iPAD完成数学作业。例如,应用HappyClass智慧课堂布置网络数学作业,就可以让教师远程收发作业、自动批改作业、作业正确率统计等工作得以高效完成,以让教师明确学生数学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微课大师”辅导系统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数学学习指导,帮助学生突破数学学习难点[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通过设计分层作业模式、设计趣味作业模式、设计开放作业模式以及设计智慧作业模式的主要策略,可以让数学作业设计更具个性化特点,以保证数学作业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谢秀扬.初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模式探究[J].黑河教育,2019(06):26-27.
[2]梁世旺.网络环境下初中数学个性化作业的实践与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