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柯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的发达使用使新闻报道的播出方式层出不穷。而融媒体发展中新闻记者的作品版权更应该受到保护,这不仅需要人们提高版权的尊重意识,也更应该有专门的法律对新闻记者作品版权有所保障。
关键词:版权保护;新闻作品;融媒体
不同于以往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报童,以及出现在市面街道上小小的报亭,如今互联网时代,融媒体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各类新闻网站,各类新闻推送使人眼花缭乱,甚至于很久之前的作品也能根据关键词一键找到。这是一个快捷方便的网络时代,可并不能因为这个特点而忽略新闻记者的滴滴血汗。
一、融媒体发展中新闻记者作品版权保护的问题
随着融媒体的发展,我们一次又一次听到了“侵权”这个词,而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我们再次听到另一个新词“维权”,侵犯的是新闻记者的版权,而维护的自然是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新闻记者的作用主要体现于一篇篇实时报道,而被一些人有心或无心窃取顶替或冒名使用,这时候我们则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去维护新闻记者的正当权益。
1.大众对版权的认知概念模糊
事实上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了解作者版权这一含义,大多是出于认知上的模糊而造成的。而且市面上盗版商品肆虐,公众并没有维护新闻记者的意识和分辨盗版的能力。
2.被侵权者缺乏有效的维权方式
当有新闻记者被侵权时,会有消极的不正当的处理方式,例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错误思想,更有被人低价回收版权的不正确做法。也有一部分新闻记者采取正确的维权措施,可是因为侵权者利用颁发法律法规的擦边球去蒙混过关,这样使得被侵权的新闻记者并没有在短时间内维护到自己的合法利益,从而使维权的道路越来越艰辛。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统称,分别规定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可进行的事务和不可进行的事务。因此,法律是维护权益的最好手段。
3.新闻记者版权保护意识缺失
当今是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更是一个流量型社会。有些新闻记者为了制造流量并不会去在意自己的作品版权,反而在各个网站软件上大肆传播自己的作品从而达到高流量低质量的状况,仅仅为了经济效益。
二、融媒体发展中新闻记者作品版权保护的措施
维护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不止是为了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更是为了创造高质量高品质的新闻网站情况。在当代知识版权如此重要的阶段,我们必须拿起法律的武器去维护自身权益,当我们看到他人版权被侵犯时,为了社会良好的治安,我们责无旁贷的需要站出来。
1.提高侵权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当新闻记者的作品受到侵犯时,我们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合法权益。版权意识的提升,一是为了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不受侵害。维护好自己的版权,更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思维深度,创作更多高质量的原创作品。而对于自身的合法权益倘若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则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2.加强社会对新闻版权的关注和保护
版权关乎着每一位人的切身利益,版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它包括文学作品,摄影图片,音乐,科学研究,天文发现等,每一位公民都應该享受到正当版权下所带来的视觉听觉触觉上的盛宴,这对于新闻工作者是最好的一份奖励。当我们大家都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也许新闻报道则会更多一些实质性的对人类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作品。因此,维权不止是保护了自己,保护了新闻工作的高效运行,更是为人类社会做出来贡献。
3.法律方面的完善
法律是维护合法权益最有效的武器。版权,又称著作权,含以下人身权和财产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培养良好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增强公民权利义务和当家作主的责任感,为将来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在社会生活中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减少犯罪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改变我们民族多年来形成的轻视法律的心理、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的保护。法律要查漏补缺,彻底打消侵权者打擦边球的念头。另外,法律的制定要具有时代的眼光,高瞻远瞩的姿态去看待新闻媒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还应该具体实施,完善侵权赔款制度,加大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
总结:
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维权的权益,提高法律意识,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需要。维权是稳固产品价值的重要途径。价值影响着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变化时时刻刻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更有甚者,价值的上下浮动如同蝴蝶效应,影响了全球贸易。保障人民和促进大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增进安定团结不仅仅是大众的愿望,更是一个国家所前进的方向。新型媒体下的知识版权更像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我们无法抢夺窃取,用不正当方法抢夺他人成果,在原始时代,这是弱肉强食,在当今社会,这就是侵害他人权益。
参考文献:
[1] 黄玲玲.传统媒体新闻作品版权保护及维权思考[J]. 中国报业,2017(13):21-23.
[2] 阚敬侠.移动互联时代新闻媒体版权保护如何在困 惑、纠结中突破?[J].中国记者,2017(4):44-47.
[3] 王靖.网络环境下新闻作品版权保护困境与对策[J]. 科技与法律,2016(1):172-185.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