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
摘 要:“研学课堂”最大的亮点是课堂充满研究性。为此,要打造浓郁的“研味”,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的问题设计至关重要。经过大量的实践,笔者认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学”问题设计应从核心素养、难易度、发散性、数量适度等方面思考。
關键词:研学课堂;语文阅读;问题设计
一、关注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其更要关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研学课堂”“研”的问题设计一定要从六大素养中去思考,去创设问题,引领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如执教《老王》一课片段:
师:老王与作者一家的交往正体现了人与人交往的最纯朴、最本质的爱。文中“老王送蛋”这一节就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用心阅读这一段,来个换位体验。
师:一直到文末,作者还在“愧怍”。假如你是作者,看到如此羸弱、病入膏肓的老王给你送蛋时,你会怎么去做?
生1:我会搬个椅子,让老王坐一会,并给他倒一杯热牛奶。
生2:我会悄悄把鸡蛋钱塞给他,一是他目前的状态急需要用钱治病,二是悄悄送钱让他明白我领他的情。(众生微笑点头)
生3:我会叫车送老王去看医,而不会一直站在楼梯口看着见死不救。
师:嗯,非常不错,心动不如行动。大家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当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你的身边还有贫困户吗,你会怎样做?
生1:我会利用周末去帮他做做家务,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生2:我会邀请父母和朋友去帮助他。
生3:虽然从物质上我不能给予他们较好的帮助,我一定会从精神上鼓励他们,使他们有脱贫致富的坚定信心。
评析:问题的巧妙设计唤醒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对不幸者不仅要怀有一颗爱心,更要用自己的能力学会责任担当。对身边贫困户的关注问题的设计,既扩大学生语文生活的外延,感受生活中的那份厚重,又让学生以充满爱的阳光,学会责任担当,也全面落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二、把握难易梯度
“学问之功,贵乎循序渐进,经久不息”。充满“研味”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根据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按一定梯度展开设问,做到难易适度,由易到难,呈现梯度性。教师一方面要从学科教材的实际出发,紧扣课堂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问题设计稍微具有一定难度,当然,这个难度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解决;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拔高一定难度来设计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执教七年级语文《植树的牧羊人》一课:
片段一
师:文中牧羊人植树了多少年?
生1:7年,我从第70页第二自然段“那是在1913年”、第73页“从1920年开始”看出来的。
生2:32年,我从第70页第二自然段“那是在1913年”、第75页第一自然段“1945年6月”看出来的。
生3:应该是35年,我从第73页“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知道的。
评析:问题设计较为容易,但非常切合单元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圈点勾画关键词语的能力”,并且符合研学课堂的要求,有一定的“研”的味道。
(此问题相对容易,学生只要找一找就能轻松解决。)
片段二
师:通过前面的阅读,你发现高原的情况有什么变化吗?
生1:初遇牧羊人时,高原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干涸、干旱无比,一点生气也没有;再见牧羊人时,看到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生2:应该补充:最后一次见牧羊人时,高原已经变成了绿洲,一片生机勃勃。从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看出来。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认真去读了文章的,从全文来看,有没有什么一直都没变的?
生1:文中的“我”没变。35年来,“我”一直都在关注牧羊人,从没放弃。
生2:我觉得是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没变。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当下中学生学习,我们以后无论干什么事情,一定要观察仔细,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
生3:我觉得牧羊人的理想信念、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没变。从35年前高原的环境恶劣,经过他默默无闻坚持35年植树高原成了生命的绿洲,他从没放弃、从没抱怨,而是靠一个人的努力,诠释生命完美的意义。
评析:问题设计较之前稍微难点,“研”的味道较为浓郁。但学生只要仔细品悟文章,感悟课文意蕴,进行研究性学习,这个难度的问题是学生能够解决的。
总之,“研学”问题设计探寻之路除了以上列举出之外还应从发散性、数量适度等方面去思考。问题设计的思路一定要宽阔,要带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学生可以从不同侧面与不同角度,深度解读文本而又跳出文本。再则,一篇课文预设多少问题,要根据学情设置。过多,过杂,不能体现精细化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就不高。但不管种种,问题设计一定要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促使学生思维顺畅、认识不断深化,让学生的学习充满研究性,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爱上阅读。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学会第九届(2018-2020年)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研学课堂”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XH2018B14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