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路基施工关键技术及质保措施研究

2020-10-20 21:25皮剑平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山区公路质量保障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山区的公路建设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规模上都在逐年提高,在山地环境中进行公路修建,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有更大的难度,再由于山地环境的路基状况稳定性差异通常会比较大,因此其关键性的技术和质量保障尤其应该重视,路基的施工技术和质量也是山区公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在本文中,笔者对山区进行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和质量保障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山区公路;公路施工技术;质量保障

山区公路肩负着山区旅游和山区特产运输的重任,是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一条安全稳定的公路在山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山区公路的建设具有资金难度、路基难度、自然环境难度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山区公路的使用寿命和质量,在本文中,笔者仅对于山区的公路路基施工做出简要的分析。

1 影响山区公路路基施工的地质灾害

山区公路路基的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地址灾害种类比较多,但是数量最多,破坏力最大的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滑坡、泥石流和崩塌,这三种地质灾害对山区公路的路基施工威胁巨大而且发生频次也最多,下面主要分析一下这三种地质灾害:

1.1 滑坡

滑坡经常出现在大型自然灾害(如暴雨、地震等)发生之后,大面积的山体受到震动之后在山区公路的上方形成山体滑坡使公路阻断,由于山区公路是进出山区的重要通道,而且在自然灾害之后更需要及时将各种救灾物资通过公路运入山区,这就需要对公路的路基质量有非常高的要求,如果在路基受损不严重的情况下,对公路的通常主要是路面的清理工作,能够让山区公路及时恢复通行。

1.2 泥石流

泥石流对山区公路的破坏主要方式是石块和泥土以流体运动形式对公路进行冲击然后形成泥沙和石块淤积,泥石流所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对公路路基的破坏和路面的堵塞,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堵塞河道从而形成严重的堪塞湖,其对于路基的破坏程度是非常大的,也对公路的恢复通行造成巨大的困难。

1.3 崩塌

崩塌的情况同样多发生在地震或暴雨之后,少数情况也会由于山体岩石本身的质地和节理造成,但是在山区公路的修建设计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会避免在易崩塌区域修建。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岩块的崩塌会对公路的路面和路基造成强大的冲击力,甚至造成難以修复的破坏,彻底阻断山区公路的通行。

2 山区公路路基施工的基本标准

由于以上所提到的自然灾害在发生时会对公路的路面和路基造成严重损伤,从而影响通行尤其是关键时刻的物资运输,因此,在山区公路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公路路基的质量要求,以便于平时的运行和灾害发生时的迅速抢修。

2.1 路基的整体性

路基的整体性是保障路基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抵抗力的重要方式,也是自然灾害发生后能否顺利进行抢修工作的保障,由于山区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限制,路基的整体性对于施工的技术和质量有着比较高的要求。

2.2 刚度和强度

路基的刚度和强度是防止路基或者路面由于车辆的重压而导致变形的情况出现,其要求和平原地区的公路基本一致,但是由于山区独有的地质条件和水文环境会造成一定的施工难度。

2.3 温度变化抗性

山区公路路基的温度变化由于山区的气候条件变化和地下水的含量会大于平原地区,温差过大会造成路基或者路面相对于平原地区更容易产生胀裂,尤其是对于地下水丰富的山区,温度和水流会对路基和路面产生比较大的损害。

3 施工过程中涉及关键的技术

山区公路施工是一项难度比较大而且工期比较长的工程,从施工初期的施工计划制定到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3.1 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阶段的组织、技术、物料和后勤保障是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施工前的组织工作是施工人员的合理安排与具体任务的划分,技术预备工作主要是指对施工过程中涉及每个施工段的具体环境进行准确探测和记录,而施工的物料和后勤保障主要是对施工材料的标准进行检验,避免出现材料不符合施工质量要求的现象。

3.2 路基挖方

路基的挖方工作进行前需要对施工地段的土质和石质通过垂直方向开挖的方式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通过详尽的石质和土质资料以及具体的坡度进行挖方施工。对于比较平整和平缓的路面,土质和石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水平开挖,而陡峭的路面需要采用分层开挖的方式来进行挖方,需要特别注意的挖方过程中出现断层情况的特殊处理。

3.3 路基排水

路基的排水是指对地面水进行处理从而避免地表水流进路基造成路基强度降低的同时,对地下水进行排空操作,以此降低地下水的水位,保障路基的干燥状态从而保证路基强度。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路基边坡的冲刷现象和水流下渗的现象如果出现,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路基进行加固,当地质裂隙比较多的情况发生时,可以通过改变出口的纵坡大小来进行调节。

3.4 路基压实

路基的压实阶段通常分为多次来进行,这与路基含水量也有很大的关联,如果含水量过低就会导致压实的效果大打折扣,这时就需要通过洒水车作业进行水分补给。通常状况下只有在完成坡面处理工作之后才会进行压实操作,第一阶段的压实采用机械压实的方式来进行,第二次压实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人工压实与机械压实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需要注意的是最后一次压实操作之前的质量分析,通过对之前压实质量进行及时的分析来调整最后一次压实操作。

4 保障施工质量的相关措施

无论是哪一个环节的施工工作,最重要的质量保障内容就是选用材料的合格和严格的施工技术标准,例如在原材料的选用方面,路基填实施工环节中石料的粒径大小、填土强度等都会对路基的质量造成影响;在施工技术标准方面,路基基底的高度、形状,每次压实度的标准同样也会对路基的强度产生影响,而原材料和技术方面的保障,应当从组织形式、管理结构和团队建设方面入手,保障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4.1 组织形式

承建方的组织形式类型通常有三种分别是职能部门控制式、混合工程队式和矩阵式,对于山区公路项目而言,其工程量大、工程所涉及学科比较负责的施工特点更适合矩阵式的组织形式。矩阵式的施工组织形式的特点是能够将施工过程中的两个原则:职能原则、工程对象原则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多个部门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从而达到高效施工的目的。

4.2 管理结构

现阶段的承建方管理结构通常包括总公司、施工项目部和施工队的三层管理模式,各个层面的管理进行结合和优化是管理结构工作效率的基础,目前类似山区公路建设工程这种工程量比较大而且比较复杂的管理中,通常都会借助于项目管理的软件来进行,例如PMIS等,通过信息化的软件管理,实现高效的反馈调整功能。

4.3 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的重点是高效的管理层建设和施工人才以及劳务队伍的团队建设,这包括的多个方面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劳务人员,通过对团队建设进行充分重视来保障工程参与者的专业素质,是提高山区公路建设质量的重要人才基础。

4.4 问责制度

问责制度的建立是山区公路建设质量的最后一道安全保障,完善的问责制度不仅能够对工程参与者的责任划分明确,还能够促使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被及时发现和解决,使施工者、技术人员、工程质量的监督人员各司其职,形成良性的工程施工体系。

5 结语

山区公路的建设过程中路基的质量是一项重要内容,合格的工程原材料和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模式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以此来有效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和抗灾能力。

参考文献:

[1]袁涛.山区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四川建材,2020,46(02):224-225.

[2]張巨鸣.山区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2):265-266.

[3]张锐.山区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3):272-273.

[4]旷远许.山区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04):83-84.

作者简介:皮剑平 84.10 男 汉 永州 永州市金洞管理区交通运输局 职称工程师 学历本科

猜你喜欢
山区公路质量保障
物流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山区公路路基施工关键技术及质保措施研究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安装过程中的质量保障措施探析
衡重式挡土墙外倾对山区公路拓宽路基沉降的影响
涉农类高职专业“一二三四五”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实践
发达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启示与思考
山区公路施工技术重难点分析
浅谈山区高速公路填石路基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