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基础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2020-10-20 18:02包雪涵
锦绣·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民族发展

摘 要: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不仅统一在同一个国家内,而且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对各民族来说,想要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民族基础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现如今,我国东西部发展还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民族地区如果想要发展好本民族地区的经济,那么首先就要从教育抓起,特别是基础教育。每个人对待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有不同的态度,本文着重阐述对民族基础教育的认识和看法,希望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有一定程度的积极贡献。

关键词:民族;基础教育;发展

一、对民族基础教育的认识

民族基础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另一方面是从狭义的角度去理解。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民族基础教育指的是整个民族的基础教育,是从整体角度来理解的。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民族基础教育指的是多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民族的基础教育。

一般来说,基础教育指的是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普通中学教育。在民族地区,有的地方已经建立起了双语幼儿园,既通过对本民族语言的学习了解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学习汉语,通过对汉语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为更高一级的教育打下基础。通过我对一位曾经在少数民族地区支教的老师那里了解到,现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教育,学生的普通话还不够标准,很多民族地区的老师依然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来进行教育,虽然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有一定的好处,比如说教学起来比较方便,但是如果忽视了对普通话的普及,那么会给学生的升学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他们学完基础教育之后,如果对普通话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那么进入到高等教育,将会有一定的困难,等到高等教育再去学习普通话,那么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也远远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我认为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大力普及普通话是十分有必要的,应该在统一中保留特色,也就是说,每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首先应该学好汉语,然后也要学好本民族的语言,做到统一与个性的协调发展。

我认为民族基础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有两个重要的价值功能。首先是对个人的价值。对民族地区的受教育者来说,接受基础教育有助于他们了解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使自己在接受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有助于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接受基础教育,从某方面来说是为了接受高等教育打下基础,在基础教育期间形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高等教育期间会得到增强,对个人来说,这种创造性思维会给他带来无可估量的价值。其次是民族基础教育的社会价值功能。主要可以细分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从政治功能这一方面来说,民族基础教育在尊重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的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的民族意识,又通过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从而有利于我国的统一与和谐。从经济功能这一方面来说,民族基础教育可以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使他们有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在成年后为自己的家乡做出贡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民族地区与中东部的经济差距。最后从文化功能这一角度来说,民族基础教育不仅向教育者传授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也会向他们传授整个国家的优秀文化传统,使他们认识到本民族的文化和整个国家的文化是不可分割、共同发展的,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意识。

二、对民族基础教育的看法

我认为从整体上来说,我国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还是比较好的。民族基础教育也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普通基础教育的功能,国家应该给予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其他地区基础教育一样的重视,因此,我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改善民族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

首先是应该增加对民族基础教育物质的投入。民族地区因为受到特殊的自然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政府应该优化财政收入,主要在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师质量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现阶段,多媒体进入了许多学校的课堂,民族地区的中小学也可以引进这一设备,不仅可以向学生播放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短片,而且还可以进行远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便利。同时,应该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身体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效率的高低,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有更好的精力进行学习。由于民族地区气候条件的限制,政府可以在为中小学建立操场的同时也建立室内体育馆,各种体育设备应该具备齐全,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其次是要提高民族基础教育的教师团队的质量。师资力量的开发与质量的提高是民族地区发展基础教育的核心要素。在民族地区学校硬件设施得到改善之后,教师团队这类软件设施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完善与提高。首先应该解决的是民族地区教师的待遇问题。民族地区条件艰苦,有的教师在进行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自己的家庭,相关政府不仅应该提高教师的薪酬,也应该为他们提供职工宿舍,使教师能在工作和家庭之间保持平衡,从而更好地进行教育工作。在解决了这一问题之后,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就是教师的质量问题,使教师如何成为符合民族基礎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师。由于民族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和文化,在民族地区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首先教师应该对民族地区的文化有深入了解,使学生在了解本地区的文化的同时,形成自己的民族意识。其次教师应该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在进行教学时,要把我国的主流文化带入课堂,使民族文化和我国社会的主流文化相应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最后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更是要以身作则,用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为学生做一个好榜样。国家可以引进内地优秀的师资团队来进行援助,这样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教师质量,同时也可弥补民族地区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三、结论

随着我国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基础教育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制约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在如今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背景之下,我们更应该重视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要不断深入民族地区进行基础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形成符合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为探索出一条适合民族基础教育的发展道路积极奋斗与努力。

作者简介:

包雪涵,女,1998年1月,民族:汉,湖北潜江人,硕士学位,西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民族发展
MINORITY REPORT
区域发展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传承 民族 文化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