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校传播创新研究

2020-10-20 06:54沈全周利方
高教学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学习情境创新

沈全 周利方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如何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入脑入心,思政课程是主渠道、思政教师是关键。文章通过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融入习近平新思想的要求,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心理认知的特点,试探讨如何有效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融入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的路径选择,推动新思想高校传播创新。

关键词:习近平思想传播;学习情境;创新

Abstract: Xi Jinping's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lates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of Marxism in China.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accurate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is idea i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task i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order to earnestly learn, understand, and enter the mi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re the main channel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are the ke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quir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integrating Xi Jinping's new thoughts, combined with the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sychological cogn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nd tries to explore how to effectively promo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to Xi Jinping's new ideas of the new era, and thus to push forward the propagation of Xi Jinping's thought in colleges.

Keywords: propagation of Xi Jinping's thought;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novative system

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下简称新思想),继承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新时代的主导性意识形态。“新思想”是“自己时代的思想精华”,是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中心问题的理论回答和实践指引。理论的实现取决于理论满足时代需要的程度,时代的需要既包括对时代问题的理论阐释,又包含理论转化回应时代问题的实践指引及其可能程度。理论在运用过程中彰显思想的力量。社会的发展,青年是主力军,世界全球化和大数据的影响,多元文化与价值观并存,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他们的价值取向也更加复杂多元。多元价值观影响着青年们的社会道德观念、政治倾向、民族价值观的判断,也同时模糊着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这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环境变得日益复杂,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用新时代新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根植爱国主义的精神,这样才能自觉的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才能融入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如何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课程的改革,如何才能不断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性和思想性,提升课程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是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如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真正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座谈会中习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新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要求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首先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对思想政治工作要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丰富,“新思想”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继承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新时代的主导性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创新。我们在课程的讲授中要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发展,展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并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为课程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的诞生本身给予了思政课新的活力。“新思想”的理论体系、实践价值既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定程度上激励着对这一伟大思想研究的深化及其思想的传播,又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一)彰显思想,阐释真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时代的不断变化中深化认识,在发展中总结经验,在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理力量,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新时代的主导性意识形态,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重点,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一脉相承,这一思想是来源于实践、经过实践检验的。思政课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该思想的真理内容进行阐释,真正将该思想的力量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魅力,讲透理论,才能成为思想的武器,真正发挥“新思想”的真理力量。

(二)强化思想,增进认同

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的感召力源于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信仰,对社会发展的坚定、与人民的生活紧密贴合,这一新思想不仅涵盖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旺,也把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放到了重要的位置,所以新思想对人民来说具有天然的情感调动力量和亲和力。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因时、因势而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引导学生认知、理解这一新思想理论内涵的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可以突出该思想的情感魅力,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有理性的深度,也具备了感性的熏陶,体现出了“新思想”的情感力量。

(三)立足根本,系统推进

新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融合、价值逻辑与方法逻辑的统一、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孙蔚,2018)。这就要求思政课要整体把近平新时代新思想的根本立场,把握住“新思想”的精髓,从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与思政课改革创新同向同行,协同发展。“新思想”的贯彻要求对这一逻辑严密、丰富内涵和结构复杂的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的深度的研究,通过学理分析,把握政治性和思想性,在形成对该思想的全面、准确的认知的前提下,进行思政课教学。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使思政课生动起来,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系统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说服人、教育人,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二、新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选择

习近平新思想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新时代的主导性意识形态,高校推进新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重中之重。新思想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要求“三进”工作推进也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从青年学生心理认知和实践行动来看,需要通过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功能发挥、加强课堂教学实现课程渗透协同推动“三进”体系。

(一)坚定思政课教师信念,发挥“关键”作用

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是要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得到什么样的提升?成为什么的人?思政课效果如何?教师是关键因素之一。“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是总书记给思政课教学提出的基本标准。理论课教师是思政课的主心骨,是实施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的引导者,是学生领会“新思想”精神实质与科学内涵的领路人,在阐释、传播、教育“新思想”体系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思政课教师需要紧跟时代新变化,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领域,理解历史发展大势,知其所以来,方知其所以往。同时,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真正成为新思想的贯彻者和指路人,站稳政治立场、拥有坚定理想信念,是成为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传播者根本。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输入和价值观的渗透,青年们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事物的判断、认知、甚至价值认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师自身的价值观也处于解构和重建之中,因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内心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同样也面临着考验,思政课教师是否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引导学生,取决于思政课教师是否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没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师是不会主动学习和深挖新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内在精神的,思政课教师只有内心信仰、认可社会主义,具有坚定地向中国共产党靠齐的信念,内心真正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才会在教学和科研中迸发积极的学术热情和教学热情。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导权、话语权应该掌握在思政课教师手里,在课程中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通过教育环节中采用内容优化、方式创新等体现出来。

(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课程渗透

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坚信马克思主义思想,贯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思政课教学内容要作用于学生的头脑、必须与“新思想”高度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是真正发挥了课堂影响力。这是党的理论创新由教材到课堂再到头脑的过程,是实现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转化,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教学体系向知识体系,价值体系转化的层次推移(王殿文,2019)。

在坚持新思想的指引下,真正发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思政课不仅仅是对新思想体系内容的简单讲解,而是在教学中深化认识新思想,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特点、结合思政课的学科特色和大学生思想的变化,设计教学方案,调整教学方法,加深同学们对这一伟大思想的认可,从而融入民族的精神内核与骨血,形成强大的情感号召力,做到有效输出。“课堂教学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为增进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需要思政课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要顺应时代,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坚持在教学改革中加强理论输导,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思政课上一以贯之,在教学中让学生认同这一伟大思想。

对学生进行新思想的传播,应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生动的案例、形式需多样,要激发起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讲授必须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教会学生运用新思想进行价值评判。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大良莠不齐,仅从理论到理论的传授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价值选择,思政课教师可以从社会热点中发现学生的关注点,从中去深挖内涵,去纠正偏差, 将理论融合到实践中,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识,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将学生的生活与社会发展的现实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构建有效的话语解读机制。将教育语言生动化,教师可以用有教育意义的新闻为切入点,让事实说话,让数据发声,注重真实性、普遍性和实效性,用全面的视角来多维度启发学生。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升自我教育能力

当代中国青年承担着发展国家的前途的重任,承担着民族的命运,谋求人民的幸福的使命,他们担当着重任,要发挥青年的主体性作用,这不是外在的力量驱使,而是青年一代人内在的要求。大学生们要根据社会规范和自我发展的要求,把自己作为发展对象,在对自我意识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体验、参与到与自己身心发展有关的社会活动中,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社会信息万变,知识更新速度快,大数据在各行各业大量运用,大学生们身处知识爆炸的时代,提升自我教育能力是必然要求,要真正学会自我教育,仅依靠老师的灌输而无内化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学生拥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榜样的身先垂范、家庭教育的熏陶、学校教育的多样性,都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启发,让学生意识到要主动地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具有主、客体的合一性、选择的自主性、内化与外化的主动性等特征(徐志远,季爱民,2007)。“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是习总书记在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统一”中的一个,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客体,“自我教育与他人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提高和发展,才能调节自己的行为偏差。把教师主导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机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把自我教育发展成为自觉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能取得实际效果,才能更有效地推进新思想“三进”工作。

三、新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情境创设

(一)新媒体新技术优化环境熏染

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起来,学会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才能使思政课活起来,才能适应互联网主导的智能时代的到来。跟进形势的变化,找准思想和理论的切入点,关注社会热点、学生特点和学校优势针对性布局,系统性提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全覆盖。构建以互联网为阵地的“思想教育新战场”,让大学生胸怀大局、把握大势。这就要求因事增加教学内容、因时优化教学内容、因势完善教学内容,使其符合中国化、时代化、网络化舆情,在“四个自信”上与学生达成思想上的共识与情感上的共鸣。思政课教师要学习互联网技术,了解学生的沟通方式,构建智慧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智慧课堂建设和教学中。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主动贴近学生,关心关注大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关注和把握网络舆情的发展,潜移默化的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寓于舆情之中,引导舆情中的意见“领袖”表达合理化,解决大学生们的思想困惑,引导舆情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虚拟体验促进理论认同

“体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具有道德教育价值(刘惊铎,2002)。传统的思政课往往更多地强调理论的灌输,疏于考虑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缺乏实践体验,使思政教育过于简单和枯燥。这样的教育现状,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限制了大学生自我教育水平的提升。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学生的感受、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刘敏,2016)。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运用,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可以通过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进行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虚拟现实技术能提供直观、形象的多重感官刺激的视听觉材料,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形象思维材料。注重体验和努力创设丰富的体验情境,思政课教师也可以由此关注到学生主体的精神世界,在虚拟仿真实验学习中,虚拟实验系统与学生情感互动沟通,学生因身临其境的体验而对所学思想理论形成认同感。

(三)现实实践固化行为自觉

思政课教师除了理论讲授之外,还可以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组织,推动学生参加實践活动等,引导学生在社会调查中切实感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的飞跃。引导学生能够准确的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我们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深刻认识到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的不断探索,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所奋斗的信念和信心。通过虚拟体验与现实实践互动融合,学生逐渐从情感认同提升至理性自觉,在此基础上实现到行为自觉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5-19(2).

[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1).

[3]孙蔚.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大逻辑[J].科学社会主义,2018(08):87-92.

[4]王殿文.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若干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01):11-15.

[5]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2.

[6]严仍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模式及构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1):113-117.

[7]张丽.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必要性[J].求知导刊,2015(11):58-60.

[8]徐志远,季爱民.自我教育: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26(5):43-47.

[9]刘敏.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问题及策略分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6(05):75-77.

猜你喜欢
学习情境创新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探究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