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设备管理运行质量

2020-10-20 03:24申庆海
商情 2020年42期
关键词:设备管理

申庆海

【摘要】结合操作设备的实际情况,从设备基础管理着手,在设备运行管理、点巡检管理、维护保养、设备维修、成本管理等几方面,对强化设备管理,做好节能降耗工作,以及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设备管理;设备诊断技术;故障频率;设备管理体系

为了适应企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保证生产、工作、生活能源供给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设备运行管理,保证设备平稳、高效运行,为设备长周期运行提供保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工作。

一、设备管理体系是筑牢设备管理的基础

作为一个现代化企业,要保障其生产顺利进行,设备管理是最主要的工作之一。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立一个全面、完善、科学的设备管理体系,保障设备平稳、高效、安全的运转,克服设备巡检、设备保养、设备维修、设备运行等方面的盲目性、随意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单位的设备特点,以体系管理的建立为契机,按照过程和专业相结合的原则,一对一地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记录等资料,使之更为严谨,并且可操作性较强。对设备点巡检、设备保养、设备维修及设备运行四大方面进行系统管理。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设备档案、台账管理、备件管理等按照循环的要求适时进行优化、修订和完善,通过动态管理来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设备点检、保养、维修是设备平稳运行的保障

(一)采用点检定修划清职责界限

设备点检定修制是设备现代化管理方法,是全员维修管理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由生产方、维修方和管理方三者组成,主要内容是三方定期对自己所管辖的设备进行关键点检查维修。点检定修的最科学合理的优点是,分工较细、职责清晰。在工作中不断完善点检定修管理资料,明确各方职责。优化点检和检修管理流程,有效保证设备点检定修质量的提高,为设备隐患的及时发现和处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采用诊断技术实施预知维修

设备诊断技术是设备事后维修向预知状态维修过渡的重要手段。一是通过与设备厂家进行沟通合作,定期请一些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测、诊断、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共同讨论解决方案及以后的改进措施,二是通过自备的一些诊断仪器,如疏水器分析仪等,定期实施精密诊断,并进行预知性维修更换,将设备故障解决于萌芽之中,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能源无用功消耗。

(三)平时加强保养降低故障频率

设备维护保养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维修率。一台设备,比如一辆汽车天天行驶在公路上运行5000公里或1万公里就需要更换三滤、机油等,即使再好再贵的车子不进行定期保养,也会出现故障甚至报废。对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是非常重要的。各单位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了维护保养规程、维护保养计划、维护保养记录等制度。

1.维护保养规程。建立维护保养规程使员工的工作有章可循增强了可操作性同时对保养结果的检查及督促工作也是大有帮助。

2.保养记录。根据设备的特点,形成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季度保养及年保养。按照不同的保养周期及时做好保养工作,并形成記录、做到痕迹管理。

3.保养计划。制定保养计划,主要包括月保养、季度保养及年保养计划,让员工的工作有方向、行动有指南、并按照计划的要求及保养规程,逐一完成使之达到预期效果。

4.验收。验收保养结果在日常保养及周保养中由各单位进行结果验收。如发现保养不到位,将责令其返工,在达到要求之后,进行验收签字。在月保养、季度保养及年保养中,由设备管理员直接对其进行检查验收。

三、降低设备维修成本是提高设备经济效益的途径

(一)强化设备前期管理是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基础

设备的前期管理是对设备投产前的管理、设计、选用什么样的设备,对投产后运行的经济效益、设备维修投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合理设计、科学选型是设备前期管理的关键,设计选型时既要考虑到设备的可靠性、适用性、维修性、安全性等因素,又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设备前期的合理投入有利于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不能单纯追求在设备前期管理中降低投资,从设备寿命周期最经济这个角度看,前期的合理投入有利于降本增效。

(二)控制设备停机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益的关键

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努力降低设备停机时间,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措施,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将传统设备管理的以“修”为主过渡到以“管”为主。运行管理要以创造最大效益为出发点,设备的修理必须考虑投入和产出,为此设备修理制度要不断进行优化完善、降低维修周期。这不仅节约了大笔的修理费,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停机时间,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设备成本管理的核心

全面预算管理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措施。通过认真调查与统计分析,科学地制定设备管理的全面预算计划,并将指标层层分解、层层控制、做到先算后干。对预算外的项目和费用严格监控、层层把关,有效地将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从而降低了成本。

四、严格落实日常的设备管理制度是设备管理的关键

要想做到科学管理,就应该有一套完善的日常管理制度。在设备管理方面,各单位应建立润滑油管理制度,备用设备管理制度等。在管理制度中应规定从基层专业管理干部、值班干部、操作人员一系列的要求,而且制度在使用起来应使大家感觉到责任明确。如在备用设备的管理上单位规定了设备怎样才能备用,运转多长时间的设备必须停下来强制保养检查,检修后的设备多长时间必须运转,振动超标多少的设备必须检修。在管理中,加强单位的设备监测工作,做好状态参数等数据的收集及控制关键设备正常运行的周期。未到运行周期出现设备故障,及时召开事故分析会,工艺、设备、仪表、电器共同分析研究,找到根本原因并预以解决。通过一系列管理制度的落实,单位设备检维修率大幅度下降,设备故障率逐年降低。从而保证设备长周期运行。

设备是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资基础,随着企业生产的发展,设备在现代化生产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扩大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设备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上都永远没有穷尽和止境。只有与时俱进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管理、加大创新管理力度,才能不断提升设备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设备管理
企业基于自动化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分析
现代施工企业物资设备管理问题探究
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系统的设计
数据库软件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铁路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