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小课堂在统编新教材教学中的应用

2020-10-20 06:06梁玲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5期
关键词:时政立德树人新课标

梁玲

摘 要:海南省全面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在2019年秋季学期首次使用统编新教材。新教材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本文结合我校高一年级新教材教学中时政小课堂应用,探究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的育人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立德树人;时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不可替代作用,为思政课提供了行动指南。中央先后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全面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海南省首次使用统编新教材,新教材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进一步强调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而应更加注重提高人的思想道德认知。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满足于知识的灌输,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忽略了思政课的育人使命,抹杀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必须突破困境,重拾教育初心,转变教学方式,去探究思政课教学的育人本真。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制定更有效的教学方案,以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时政小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首创精神,形式丰富多样,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使学生在知识学习、思维提升和素养培育的有机统一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结合我校高一年级新教材教学开展时政小课堂的实施情况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时政小课堂的设计思路

统编新教材是根据2017年新课标要求编写,将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生活关切相结合,突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要求。新教材的实施决不能“旧瓶装新酒”,新教材的落实不能回避课堂转型。这个转型,最为关键的从“知识教学”“能力提升”转向“素养培育”。实现这个转型,要求教师要破除“只教知识”的思想观念,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根据新教材的这些变化,我校高中政治教师发挥集体智慧,研究学情和本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决定在高一年级推行时政小课堂的教学方式。时政小课堂在具体开展过程中有以下几个要求:

(一)时政小课堂要有广度,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教师在时政小课堂的设计、学生的分工合作等方面要尊重学生差异,充分信任学生、挖据潜能。时政小课堂的形式多样,有“新闻联播”“时政直通车”“时政论坛”“热点透视”等,内容可以是国内外大事也可以是班内或学校的新闻,让每个学生“有所作为”。教师在掌握学生原有经验水平和认识的基础上,给学生设置多角度、多样化的任务。如有时政材料的搜集整理、有视频课件等课程资源的制作、有针对热点的理性原因分析,有理论结合实践的明理导行。每班根据班级人数和学生的意愿成立时政小组,每月民主评议出时政小达人和最佳时政之星,予以奖励。

(二)时政小课堂要有高度,突显思政课学科特色

“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可见,时政小课堂必须有高度,要高屋建瓴,充分体现思政课的育人价值和需要。时政小课堂的材料选取和设计要有正确价值引领的高度,以帮助学生确立理想信念,培养家国情怀。

(三)时政小课堂要有深度,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

时政小课堂的内容必须有深度,重视活动质量,不能纯粹为活动而活动,忽略思想政治学科本身所具有的课程性质。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通过对热点问题探究进行有效学习,解决、突破教学重难点。不仅能知道“是什么”,更能道出“为什么”,还能明白“怎样做”。比如,利用课余时间定期组织课堂论坛栏目,学生就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或辩论,或演说,或私语,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论题的确立、会场的组织都是学生,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合理评价他人的观点,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水平和能力。在课堂论坛里,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明是非、辨美丑,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归纳、演绎、分析等综合能力。

二、提升时政小课堂在新教材教学应用的策略

新课标更加突出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和学科核心素养培育,通过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把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时政小课堂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更有效地在新教材教学中把三维目标转换为核心素养目标,形成核心素养培育策略,促進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一)立足新教材内容,提升时政小课堂的价值性

“新课标”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切实强化价值引领,学习路径的选择至关重要。”“只有使学生亲历自主辨识、分析的过程,并作出判断,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因此,时政小课堂要坚持素养引领,价值导向,要更加关注学科内容,只有解读好教材文本,深入文本内涵,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深度挖掘,才能将知识转化为具有育人价值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新教材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时,时政小组充分挖掘新冠疫情的鲜活素材,有疫情数据播报,有《让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的视频剪辑,有“寻访我身边的战役英雄”等。通过微课、微视频、美篇、手抄报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中国共产党在疫情阻击战中发挥的作用,使学生升华对党的认识,增强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理解;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做有时代担当的青年,培养家国情怀,自觉投身到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建设中去。

(二)坚持情境创新,追求时政小课堂的主题性

学习不仅仅是个体性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更是一个社会性、实践性的参与过程。新教材在情境设计时致力于将学习者的身份和角色意识、完整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性任务重新回归到真实的、融合的状态,使学生习惯于在情境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涉及的情境是多样的,既有身边的生活情境,也有广阔的 社会生活情境。新教材必修三第六课《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呈现在基层群众自治实践中常见的养犬问题,时政小组利用网络搜集到因养犬引发的社会争议较大的案例,在同学中调查家庭社区养犬产生的纠纷问题。课堂上以召开居民会议的形式讨论社区养犬管理制度,从爱犬人士和不养犬人士的不同诉求、物业和业主委员会的声音、国家相关法律政策等角度探讨基层治理问题,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明确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保障,认同我国基层群众自我管理的制度创新,增强制度自信。

(三)优化问题驱动,增强时政小课堂的思辨性

“新课标”强调:“应立足于当今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新特点,直面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明显增多的新态势;要着眼于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和高中阶段成长的新特点,引导他们步入开放的、辨析式的学习路径,理性面对不同观点。”学生只有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素养,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的思辨之美。新教材必修一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首先由时政小组播放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片段,讲述中国高铁的巨大成就,激起学生爱国之情;接着师生分享出行经历,回顾以前出行的艰辛、交通方式变化,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时政小组展示美国和印度交通方式,在中美印比较中引领学生理性思考,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世界第一强国没有高铁?通过深刻思考,在争议、商议、协议、建议中感悟中国道路和制度的合理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豪感。课后时政小组通过问卷调查,手抄报等形式,围绕“中国让你感到最自豪的事”“我的2035年愿景”等问题引发学生对民族复兴的美好憧憬和期待,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统编新教材对教师教书育人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顺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转变教学方式。高一年级时政小课堂的实践,为教学搭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在互动交流过程中,能够从更广阔的领域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强化思维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特有思维模式,深化情感体验,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知识与能力的融合下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8

[3]习近平主持召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4]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9-08-15(01).

猜你喜欢
时政立德树人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My Hometown
时政要闻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时政
时政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