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2020-10-20 05:46王安娜宋冬慧
传媒论坛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王安娜 宋冬慧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有着独特的文化地位,它不仅可以展现出作品的本土化特征,还可以为作品注入特有的文化内涵,使作品更加丰富饱满。基于此,我们通过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运用的现实意义,从自然精神、奇偶精神和会通精神进行传承方面的分析研究,并从国潮创新方面展开思考探索,进而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在运用时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达到使设计者增强传统文化意识,为之后的设计发展提供理论基础的目的。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1-0-02

民族的发展,需要历史文化的积淀。中国是拥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上,国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提升,随之我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当中,并在设计中付出了诸多的实践行动。

一、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设计与文化两者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就设计本身而言,是社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同时代的设计能够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对人们的审美理念以及思维方式等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1]同时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设计师所设计的作品或多或少会融入本国的文化特质进行传播,而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次创新展示,会引起受众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

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精神力量。它能够转化成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基于此,我们主要从传统文化中自然精神、奇偶精神和会通精神的传承应用进行分析。

(一)自然精神

中国古代各个学派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即所谓的“天人”关系。[2]正如“道法自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精神的出发点。古时人们为了审美的需要,以自然界的某些事物特征作为原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展现出一种沉静自我,和谐共生的自然精神。就比如,祖先在觀察自然的基础上创造了象形文字,以图形作为文字表达,在后来慢慢演变的过程中,发展出了大篆、小篆、草书等之类的书法类型,并将不同的字体形象赋予了不同的文化情感,使书法具有了极高的审美价值。随着历史发展的锤炼,书法文化逐渐形成体系,浓厚的民族特色吸引了无数现代设计师进行学习和借鉴,例如2022年北京冬奥运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运会会徽“飞跃”,两者是在中国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融入了剪纸的特点,不仅把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也把国际化的风格贯穿其中,表达出了新时代的中国形象。

(二)奇偶精神

祖先从劳动实践中创立了“阴”和“阳”的哲学概念,在解释自然和人事变化的时候,在数字方面又归纳出“奇” “偶”概念。其讲究相互平衡,以浑然一体,对称统一为特征。我国历史文物(包含器物和艺术品)中所表达的就包含有奇偶精神,例如青铜器、剪纸等。青铜器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小型工具或装饰物,到商中期鼎身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并在后期不断发展。其具有独特的花纹和独特的肌理质感表现,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带给受众在视觉与心理上的双重认知,所以在现代设计将其提炼总结之后,会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在作品中表达,可以传达出特定的情感信息。除此之外,剪纸的对称性也是对奇偶精神的表达,其可塑造性强,通过画面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我们熟知的《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系列公益广告,剪纸画面配合小女孩生动的解读,展现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象征意义。

(三)会通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会通精神。在我国发展的始终都可以看到“和而不同”的思想,这是中华文化具有蓬勃生机的原因之一。这既体现在创作时吸收他人的长处,丰富自己,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也体现在自我发展,融合生活,产生新的文化元素。

在中国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在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对外来文化进行创新融合,就比如,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以“海市蜃楼”为主题的17至20世纪中国外销装饰艺术展,展示了当时古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文化重叠。正如介绍的一般“它们既不是真实中国的再现,也不是中国古典审美理念的反映,而是中西物质与文化交流中‘对他者想象的一种视觉表达”,传播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国文化。因此,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使两者与时俱进。

三、传统文化的创新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曾受到外来文化影响一度消沉,如今在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的文化自信时代背景下,国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提高,促使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得“以国为潮”的新趋势进入了我们的视线,这种潮流是综合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中,“国”是指极具中国特色的设计元素;“潮”是指当下流行的设计趋势,两者合二为一,意在运用产品为载体,以满足当下消费者对时尚的渴望、自我个性的释放和对本土文化元素的认同感。但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将传统图案再应用就称之为“国潮”,这样的设计思路难免有些狭隘。真正的“国潮”文化,应该是对中华文化精神内涵的表达,应该代表的是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中国艺术和中国精神。例如,国货品牌百雀羚的三生花系列,在包装设计上采用东方怀旧的风格,结合上海月历牌的画风特点,以现代创作手法在画面中重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延续品牌一贯的“东方美学”理念。画面在清新的文艺风中又带有怀旧的风格和写实的风格,符合当今大众的审美观念,[3]是一次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作品相结合的创新探索。

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应用,我们不能只停在表面,流于形式,而是要将其中的文化精神发掘出来,在创新的驱动下,创作出真正经得起推敲的“国潮”文化,这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最好的回应。

四、需要注意的問题

(一)借鉴的过程中坚持以设计为主体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视觉传达在本土设计中既需要包含民族性,又需要具有时代性。探究中国传统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并不是简单理解为将中国传统元素的简单累加或是重现,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满足以设计为主体的第一要义,重新塑造最适合于理念表达的当代设计作品。在经济发展极为迅速的今天,设计者们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对设计的元素进行深究,使自身的设计重点不仅仅表现在商品经济的需求上,还应表现出设计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4]

(二)各类事物象征意义的运用把握

事物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中国拥有灿烂的传统文化,虽然都是对于中国特色的表达,但却各不相同。例如,桃花在不同的场景之中,有春天、爱情或者学生等不同的象征意义,所以在运用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对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传统文化有深层次的了解,与当地风俗、不同背景相结合,这样既可以避免造成运用不当的错误示范,也可以让作品达到更好的视觉感官效果。

(三)两者的融合程度

首先,传统与现代传达了两个时空概念,一个是过去,一个是现在,要将两者合理的表达在设计作品中,需要把握两者之间的融合程度,即既不能照抄照搬传统文化,否则会使设计僵硬,缺少设计美感,也不能与传统文化偏离较远,否则很难引起受众共鸣,达到情感认同的设计效果。所以,这就十分考量设计师在运用时的分寸把握,对设计师提出了较高的设计要求。

五、结语

我国正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迈进,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已经落伍,相反,这恰恰是两者相互融合的好时机。这将促使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使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展现出越来越高的契合度。但同时还需要注意在运用文化时避免拿来主义,设计师需要结合现代设计手法,调动视觉中的其他元素,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并在思考中不断谋求艺术与文化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春晓.中国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6(02):164-165.

[2]向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广告中的应用[D].中南民族大学,2012.

[3]肖瑶,张康夫.百雀羚三生花包装插画设计研究[J].艺术研究,2019(02):4-5.

[4]衣黎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4(08):106

其他作者简介:

宋冬慧,女,汉族,广西桂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艺术。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