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玲
摘 要:语文学科是塑造学生语言、情感、逻辑等能力和观念的重要学科,同时语文学科博大精深,囊括了古今中外的知识、见闻、观念。这些对学生塑造良好的品质,提升整体素养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挖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学能力;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从自学意识培养、自学方法训练和自学环境塑造等方面综合推动学生学习。自学意识决定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情况,自学方法决定了学生的自学效率,自学环境影响着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因此从这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训练,这三个维度的综合训练开发,有助于学生更快地完成学习目标,且进行综合提升。
一、以课下预习任务为训练主线,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需要培养,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中更需要老师教学的引导和帮助。预习是学生自学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课堂教学后留下的主要任务。在每次课堂教学完成后,预习下一节课的知识点,都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知识的探索和学习。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学意识的过程,但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检查,才能够让学生重视预习自学。
例如:在教学完《盘古开天地》后,下一节课是《精卫填海》。在布置课下作业的时候,需要让学生掌握精卫填海中的知识点。其中精卫填海的知识,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帝、曰、少(多音字)等字,这些字词的学习,课本中有拼音标注。学生在自学中可以自主掌握这些知识点,因此在教学《精卫填海》开始之前,可以就这些知识点进行抽查。检查学生的预习状况,培养学生的任务感和使命感。让学生了解自学知识的责任,进而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且通过教学训练的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学习和综合把握。在教学活动中优化学生的学习发展,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通过预习训练,达到强化学生自学意识的目标。
二、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意识,才能够强化学生的最终自学成果。其中自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也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任务。小学生的学习大多数来自于模仿,但小学阶段是学生自主意识快速发展的时期,该阶段对学生自主意识的综合训练,应该把握学生自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教学《凉州词》时,这首边塞诗的自学,需要学生从诗词的背景、作者、时代特征等方面入手分析。学习诗词重要的是学习内核知识,学习诗词作者的思想。这是自学诗词的重要方法,首先了解背景,这有助于学生了解诗词出现的大环境,以及其内核反应出的思想。其次是了解作者,了解作者才能够更进一步了解诗词中的知识点,以及作者的成就和惯用的创作方法。最后了解时代,每一个时代的诗人,都带着非常明显的标签性。大时代的环境对诗人创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从这三个方向出发,可以让学生会快速完成知识的学习。这是诗词自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自学方法的梳理,同时为学生灌输自学方法和技巧,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塑造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营造学生独立自学的氛围
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依赖于环境,这些环境的塑造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就塑造良好的自学环境,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长足发展。自学能力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也非常依赖于大环境的具体变化。因此在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时,应当首先确立良好的自学环境。让学生可以依托于环境自学,进而提升自学能力。
例如:在教学开放性较强的课程时,就可以运用“翻转课堂”或者是小组学习等形式进行教学。其中开放性课题如:口语交际—讲述历史人物故事。这节课既可以采用翻转课堂,也可以采用小组学习进行自学训练。其中讲述历史人物故事,可以让学生进行课下搜集历史人物资料,在课堂进行探讨、讲解、辩论,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下完成自学学习。同样,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学习训练,让学生更进一步完成知识的综合训练开发,进行有效的探讨学习。这是对班级自学氛围的塑造,这种班级自学氛围的塑造和开发,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也有着重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积极的环境塑造,这是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也是影響学生学习发展的重点。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因地制宜的开展教学研究。通过自学意识的培养,帮学生树立起自学责任感。同时授予学生自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快完成学习目标。最后是学习环境的塑造,这是提升和帮助学生自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学中一直在拓展的教学研究点。
参考文献:
[1]陈黄桃. 试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
[2]李义龙.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J].名师在线,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