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育人视角下专业群转型发展的探析

2020-10-20 06:13原帅张娟
科技资讯 2020年24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

原帅 张娟

摘  要:以新工科专业建设为导向,以校企协同育人为重点,探索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新突破,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以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信息技术专业群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为例,探讨了构建符合独立学院实际、特色鲜明的基于“平台+专业能力模块”的信息技术专业群课程结构体系。以“一整合二结合三融合”的发展思路,采用“3+0.5+0.5”模式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独立学院  校企协同育人  转型发展  应用型人才  信息技术专业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8(c)-0162-03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xplore a new breakthrough in the ability training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major and with the emphasis on school 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Taking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group of Yanta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structure system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group based on the "platform + professional ability module" which conforms to the reality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and ha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development idea of "one integration, two combination and three integration", the mode of "3+0.5+0.5" is adopted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of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which has goo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School 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pplied tal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group

新工科建設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1]。校企协同育人是新工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是当前我国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2]。以新工科专业建设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实践为重点,探索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培养,是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3,4],也是地方独立学院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通过校企协同育人,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职业胜任力,进一步深化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完善校企协同育机制。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信息技术专业群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和自动化5个本科专业。由于学生高考基本刚过二本线,基础和层次不高,所以,如何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适当弱化完备理论学习,强化应用能力提升,走校企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是专业群转型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

1  转型背景及思路

1.1 转型背景

随着新工科建设快速发展,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已逐渐成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一种新的实践模式[5]。但是由于之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存在的不足以及我院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不足的现状,导致出现一些问题。

1.1.1 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有效衔接问题

任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充分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课堂不精彩,教学效果不高。同时,任课教师在指导实践课时没有很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有效衔接问题[6]。

1.1.2 企业参与协同育人、专业共建的动力不足问题

企业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其参与协同育人、专业共建的动力源于经营目标,不少企业认为参与校企合作对企业的投入和收益均不能产生明显影响,所以企业参与的动力不足[7]。

1.1.3 专业群教学质量适应行业需求的能力不够强的问题

专业群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过程及培养质量等方面与合作企业的要求不符,缺乏对合作企业的吸引力[8]。另外,专业群的教学模式还按照传统方式,缺乏具有校企合作特色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达不到企业要求的顶岗实习的能力。

1.1.4 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的欠缺问题

学生在校学完理论知识之后,很少甚至没有真正到顶岗实习,学生的实践能力达不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目标,进而影响了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凸显[9]。

1.2 转型思路

为了适应新工科建设的需要,构建符合独立学院实际、特色鲜明的基于“平台+专业能力模块”的信息技术专业群课程结构体系,“平台”包括公共基础课教育、学科与专业基础平台,专业能力模块可灵活设置。以“一整合二结合三融合”的发展思路,采用“3+0.5+0.5”模式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主要措施包括:(1)平台课程整合,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及实践能力,淡化繁琐的理论推导,改善教学方法,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引入工程师进课堂模式,强化实际工程应用能力。(2)校内外两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采用“3+0.5+0.5”模式,灵活设置专业能力模块(含企业实践),着重于信息技术领域某一专项能力的提升,适应就业。(3)3个层面融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平台、专业能力模块和第二课堂3个层面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专项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2  转型发展的创新特色与内容

通过专业群的转型发展,既使学生的职业胜任力显著提高,又可实现校企共赢;同时使专业群的教学改革更加贴近社会、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2.1 以新工科为导向,调整传统专业方向

推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传统专业改革,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应用到各专业的方向课调整计划中,拓宽和丰富“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内涵。

2.2 校内实践平台建设

(1)实验室基础。在学院实验、实训室基础上,共享烟台大学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启发式、交互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实践教学方式改革。①新版培养方案中各专业的实验、实训等实践环节学分占教学总学分的比例都在30%以上;②部分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合一的教学方式,直接安排在实验室上课。

2.3 重视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1)重视课外科技制作和竞赛等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成立了以计算机软件开发为主的创新创业实验室、以电子产品开发为主的电子创新实验室和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的物理科技创新實验室,这3个实验室都是以教师指导、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为学生第二课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低年级学生先参加系级“科技文化节”及“计算机技能大赛”入门,从而选拔有潜质的学生进入创新实验室,参加各项学科竞赛。

2.4 校企协同,专业共建,积极拓展第三课堂

(1)近几年以来,该专业群坚持“工程师进课堂”制度的常态化建设,积极走产教融合、专业共建的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改革成效。近3年有近20名企业工程师走进理论和实践课堂,共建课程15门。

(2)与合作企业进行课程深度合作。2019年下半年遴选了1门课程作为校企共建试点,以企业工程师为主体,全程完成课程教学与实训任务,并与合作企业共同商定了课程教学大纲及实验内容。

(3)从2017年开始,按照“信息技术专业群”的任务要求,全面扩大教学改革的专业涵盖范围,推动了“实践教学环节走进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创新举措,在基于职业胜任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创新方面,做出新尝试[10],企业工程师和高校教师形成双导师模式,两年内共有4个专业的7门实习、实训课程、1门课程设计和3门专业社会实践进行了校企合作共建,设计学生540多人,取得了实效。

(4)毕业生4年学习的专业知识宽而浅,与企业用人要求的专而精存在矛盾,并且越来越明显。企业希望毕业生入职就能用,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尽量解决这个矛盾。本专业群各专业采用的3+0.5+0.5模式为3年完成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第7学期安排到企业进行8周左右的专业实习,实习结束后学生可获得相应资格证书及企业实习成绩。学校给学生计入相应实习学分(专业能力模块对应的学分)。8~16周,学生可以到合作企业进行职业能力培训,培训结束后,学生与推荐就业企业相互认可,企业与学生签三方就业协议。第8学期,签约学生可继续在企业就业实习,并由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完成毕业设计。学生毕业后可正式入职,基本可以成为较为稳定的、专而精的技术人才,同时企业也能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5)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共赢。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与专业共建,为合作单位输送适用人才,学生通过半工半读的模式,参与企业研发与生产,培养学生的职业胜任力。企业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情况,择优录用人才。

(6)企业为学院教师提供实习、实践机会,进一步加强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的科研与教学能力。教师反哺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推动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提升,在校企共建过程中,既解决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手段问题,又可促进专业群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3  结语

地方应用型院校特别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职业胜任力的培养。烟台大学文经学院通过积极探索与实践信息技术专业群的转型发展之路,构建符合独立学院实际、特色鲜明的专业及课程平台,从校企整合资源与协同育人合作的视角来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从而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市场需求。这对于进一步实践新工科建设、深化课程改革、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具有良好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鑫桥.新工科建设、产教融合与产业转型升级[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1):1-4,15.

[2] 桑潇,杨巨成.产教融合视域下校企协同育人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管理,2018(1):62-66.

[3] 吴奇,李瑞娟,金文,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刍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9):247-250.

[4] 王庭槐,王栋慧,尹小川,等.独立学院优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逸仙新华班的建设与改革经验[J].中国高教科技,2018(10):55-58.

[5] 梁好翠,吴志远,黄雪燕.地方高校协同育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钦州学院学报,2018(5):49-54.

[6] 刘学忠.地方应用型大学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新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9):67-72.

[7] 韦杰,黄英姿.基于协同育人视角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26):203-205.

[8] 王志,王希,普郝丽.强化校企互动发展 创新协同育人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8(7):56-58.

[9] 管连,梁建花.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及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8(11):100-103.

[10] 原帅,宋宜斌.独立学院校企共建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8(11):159-160.

[11] 原帅,宋宜斌,张志刚,等.基于校企共建的独立学院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6(12):146.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育人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
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校企协同育人的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植物保护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讨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