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君 高峰
【摘要】作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校园欺凌问题是世界性难题,电影《少年的你》再一次把校园欺凌这一主题引入公众视野。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日益增多,学生伤亡案例屡见不鲜,对于进入新时代的教育大国来说,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校园欺凌;少年;保驾护航
电影《少年的你》再一次把校园欺凌这一主题引入公众视野。影片中人物的多重角色、校内校外的多个场景,从身体伤害到心理伤害直到死亡,让人们看到了校园欺凌的复杂性、反复性和严重性,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防治校园欺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事实上,早在1978年就有学者关注到了校园欺凌。较早关注校园欺凌问题的挪威卑尔根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奥维尤斯认为,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中一个学生受到其他学生的如下对待:说难听的话,取笑他人或给他人取难听的外号;散播谣言或小纸条以使别的同学不喜欢他(她);打、踢、推、撞或威胁等做出诸如此类的伤害性事件。判别“欺凌”有三个要素:一是恃强凌弱;二是欺负的目的及结果主要是凌辱对方;三是为了实现凌辱的目的和强化其程度,一般有围观者存在。
一、国内外关于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
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全球校园欺凌现状最新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有将近2.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欺凌,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学校。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并不时有学生伤亡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恶劣的案件。在日本,校园欺凌已经变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2016年日本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日本共有21643所中小学校发生了188072起校园欺凌事件,每年有许多学生自杀,并衍生了一个独特的现象——“不登校(无校可归的孩子)”。
同样的,校园欺凌现象在我国也十分普遍。早在十多年前,张文新对山东省和河北省9235名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小学阶段受欺凌者和欺凌者所占比例分别是22.2%和6.2%。最高人民法院从2013—2015年各级法院审结生效的1000多件校园暴力刑事案件中抽取100多件典型案件样本进行了梳理,梳理发现,针对人身暴力伤害的比例最高,其中,故意伤害罪占57%,故意杀人罪占6%。除此之外,校园暴力涉及的罪名还包括寻衅滋事罪,占10%;性侵、侵财犯罪,各占12%;还有很小比例的聚众斗殴罪与绑架罪。
二、校园欺凌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校园欺凌会给欺凌主体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带来长期的消极影响。被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会受到双重创伤,并且长期难以平复,从而构成心理问题。在心理上表现为焦虑、不安、沮丧、消极、抑郁、恐惧等创伤后遗症;行为表现为旷课、厌学、酗酒吸毒、自残、社会疏离甚至自杀。这些伤害对他们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直接的影响。
三、新时代如何为“少年的你”保驾护航
(一)加强制度建设
1.构建安全管理制度。学校要建构由校长牵头的防治校园欺凌领导专班,制定防治校园欺凌事件报告流程。校长担任总指挥、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部门主任、班主任教师和部门负责人为组员负责具体落实。实行“层层把关,防范第一,定人定岗”的安全工作管理模式;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将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细化分解,具体责任到人,明确各自的责任范围和工作要求,使得全校人人都有安全防范意识,人人都有监督岗,人人都懂得安全防范措施,人人都是安全卫士。
2.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制度建设。学校要加强防治校园欺凌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制度建设。在人防方面,各级人员要服从领导安排,各司其职。在物防方面,一律禁止任何教职工携带可能造成危险的器具进入学校;非学校教职工进校园要进行检查,且出示凭证。在技防方面,学校要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安全防范。
3.构建多渠道的信息反馈制度。学校要构建针对多群体的多渠道信息反馈制度,及时掌握各方动态,定期与全校干部、教师、职工进行谈心,以便及时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加以疏导和解决。
(二)加强环境建设
学校要重视校内外环境建设,结合当地公安部门及社区等积极对校园周边的环境进行隐患排查,确保校园周边200米内没有网吧、歌舞团、游戏厅等营业场所,确保上下学的重要时段和重点路段没有社会人员以威胁手段抢劫学生财物等情况。
(三)加强校园执勤
一是学校领导要带头在校门口执勤,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确保安全保卫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教师要在楼道执勤,及时关注教职工和学生动态,尤其关注厕所等角落的安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二是学校要充分整合、利用周边的有效资源,可以聘请民警为法制副校长,加强与学校周边综合治理警务室、派出所的联系,警察在学校周边站岗,疏散车辆,协调交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共同维护学校内外的安全稳定。
(四)加强课程建设
1.固化安全教育课程,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学校要以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班队会、少先队活动课、讲座等为阵地,开展多样化的拒绝校园欺凌宣教活动。定期邀请法制专家、公安干警等开展预防校园欺凌的讲座和培训。
2.重视体育健康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学校要高度重视体育健康教育,配备专业的体育老师和体育器材设备;坚持早操和下午操制度,增加跑步训练,每天保证至少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制定家庭体育课程,把学校的体育课程延伸到家庭。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学校要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重点关注有心理咨询需要的学生及其教师的心理动态,摸清底细、建档造册,开展团体辅导、心理游戏、沙盘治疗、情绪宣泄、家庭治疗、个体咨询等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从而有效预防校园欺凌。
防治校园欺凌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作,各学校要为建设“平安、阳光”的校园而不懈努力,为“少年的你”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於清,唐莉红.伦理学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1).
[2]雷禺.中小学校園欺凌防范机制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11).
[3]秦英.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学校预防策略[J].法制博览,2020(20).
[4]栾淳钰.以家风涵养时代新人的逻辑理路[J].思想教育研究,2019(10).
[5]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EB/OL].新华网,2018-4-13.
[6]官尔杰,刘猛,易玥瑆.“校园犯罪”概念厘定——基于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管控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18(05).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和事件的预防研究”(EBA180509)、海淀区“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重点课题“小学特殊儿童在融合教育学校中的欺凌状况研究”(HDGH2019012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