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和
[摘 要]社会需要安全、民主、阳光、透明的办学环境,学校更需要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只有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才能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基础服务。
[关键词]中小学校;育人环境;有效管理
随著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更加迫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社会需要安全、民主、阳光、透明的办学环境,学校更需要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的中心工作。那么,如何实现教学常规工作的有效管理,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学校的软实力呢?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良性的管理机制
人们常说,制度是保障。学校只有建立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形成良性的管理机制,才能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如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听评课制度、教研备课制度、作业批改制度、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巡课制度、教师实践与反思制度等,有了这些基本制度,才能让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形成自我管理意识,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组织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秩序井然有序。
听课、评课是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研究的重要形式,是隔周教研、周周备课的基础和重要的教研内容。作业难易是否适当,作业量是否适度,批改是否规范,使用符号是否统一,都必须在教研组、同备课组共同要求指导下进行把控。
教师要及时认真地撰写课堂教育教学反思。教导处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一次教案检查,对反思及时、认真完成教案设计的教师给予奖励。反思是自我发展和完善自我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教师应经常把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作为反思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通过教学过程反馈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教学活动,转变自己的教学策略。
二、探索有效的管理途径,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事、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合作。因此,必须探索有效的管理途径,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为学生健康成长创建优质的教育环境。
1.实施精细化管理,做到五个“坚持”
(1)坚持每天课上课下巡视制度
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年级长、班主任要对上课状态有一个整体把握,不但要关注那些驾驭课堂困难的教师,还要关注那些上课溜号厌学的学生。同时,课下也要巡视,关注哪些学生经常互相打打闹闹、哪些学生学习勤奋刻苦、哪些学生经常与教师沟通交流等。
通过巡视,能够及时发现学校管理上的漏洞,如哪些教师在铃响的时候没及时到班级门口候课,哪些学生在铃响后磨磨蹭蹭进班级;通过巡视,能够发现教师教没教,学生学没学,教得咋样,学得咋样;通过巡视,能够发现学生学没学会,教学效果好不好,教学目标完没完成……可以说,巡视是常规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2)坚持作业反馈检查制度
作业是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因此,留作业是教师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学校要根据学情,安排教研组、备课组研究本学科作业布置方案,作业要做到保质保量,严格控制无效作业。教导处要定期收集学生的作业,进行规范检查和评比,引导学生重视作业环节,鞭策教师高质量地布置作业,做到有的放矢。每学期开学初,都要有效检查学生寒暑假作业的完成情况,并及时反馈,对优秀假期作业要给予展评。
(3)坚持教案抽检评比制度
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依据,它不但能反映教师课前是否备标准、备学生、备教法,也能反映课中是否有生成、有预判,课后是否有反思、有总结。所以,要求教师写好教案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之一。学校要对教师的教案进行常规检查和阶段评比,并正确引导教师,避免“教案在心中”成为个别教师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的借口。
(4)坚持定期研备制度
教研备课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也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大家通过学习和交流集思广益,才能更好地把握新课程标准,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更好地落实教学任务。学校应根据学科特点,形成定期教研和备课机制。如语数外学科可以安排两周一次集体教研、一周一次备课,其他学科可以安排两周一次教研和备课同时进行,避免随机带来的没有主题、没有内容的“假”教研活动。
(5)坚持“以老带新”帮扶引领制度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帮扶和引领。老教师的“传”“帮”“带”有助于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让青年教师能够快速融入团队,掌握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2.实施科学化管理,做到四个“尊重”
(1)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对孩子的期盼;“德才兼备,身心两健”,是学校对学生的期盼。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不能拔苗助长。过重的课业负担,一定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导致其产生厌学心理,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识记效果也不尽相同。以讲为主的课堂,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影响学生的自主发挥。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提问要讲究技巧,切莫随意。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情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学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并不断给予学生鼓励。
(3)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教师的教学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不同,导致其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都不尽相同。学校的管理也要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如实现新生阳光分班,做到“零择班”,努力为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等。
(4)尊重教师劳动成果
每个教师都是学校的管理者、参与者。学校要努力为每个教师的发展创造空间,让其释放自己的能量,找到行业成就感。要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尊重其劳动成果,尊重其个性发展,让“劳者有其功、功者有其位”。
三、增强时代的管理特色,形成全新的管理目标
质量立校,管理兴校。要把优化教学管理、形成竞争管理机制作为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学校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完善自我管理,才能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新管理目标。
1.教书育人是使命,也是初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教师既要努力做到“学高”,又要努力做到“身正”;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名合格教师一定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学校要引导教师成为新时期“四有”好老师,以教书育人为核心,增强时代特色。
2.管理育人是目标,也是手段
管理育人要突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三全”思想,要将学生的思想、目标融入到学校管理中,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以管理育人为根本,形成“人人育我、我育人人”的育人氛围。
3.服务育人是责任,也是义务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因此,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中小学校教师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加强自身素养,不断完善自我管理意识,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李诚忠.基础教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2]张红星.校园文化的构建与引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