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到“下”

2020-10-20 06:04杨雅晴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视觉实践创新

杨雅晴

摘要:在某种定义上来说,相比于语文、数学这样的“常驻贵客”,美术只能称得上是“飞行嘉宾”。但是,在学术性比较强的规范性学科中并不容易体现的新型高效课堂,却能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窥得一二。本文以美术教学为例,阐述了美术课堂中的理解与感受。

关键词:视觉   创新  实践

从过去到现在,教师的任务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教师是一位厨子,如果一直只会几样拿手菜,就不能应对学生随时变化的不同“胃口”,这要求教师掌握各式菜系。另外,教师不仅是明确自己教什么,还要知道用何种方式教,更要与学生建立从“上”到“下”的良好教学互动合作关系。

一、没有相同的树叶——独特的美术

在普通高中教学课程中,美术往往被规划为鉴赏课,之所以被这样简单地归类,是因为没有人深入地考虑过美术的根究竟在哪里。笔者身为美术教师的一员,并不甘于此。

人类从存在开始就无意识或有意识地进行着美术活动,用一些简单的图形、雕塑或者生活用具来表达和阐述,一直到现在,我们所描绘的或创作的都是从眼睛出发,再到脑中、心中和手中。美术是一门以视觉为基础的艺术,与视觉相对应的就是视觉形象,美术中的一系列活动就围绕视觉形象展开。感知是对视觉形象的基本活动,学生观察视觉形象,就是对第一眼看到的形状、大小、色彩、空间等进行感受,不同的视觉形象自然就形成了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感受也会带来不同的理解,视觉形象有时是自然的鬼斧神工,但更多的是人为形式,人为形式并非纯粹,也会包含各种意蕴和思想,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会带来不同的解读。在高级的行为模式中,有些人会因视觉形象的理解触动而产生创造性和创新性的行为,这就是美术中的实践形成,每一環由视觉出发,环环相扣,生生不息。

二、转变自己的看法——课上美术

学校教育的一般教学过程是教师讲授、疏理概念、带来认知、加深理解、布置记忆、反复练习、重复学习、进行考试等,教师不需要过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运用能力,还往往会把学生带入一种定势思维,使学生无法跳脱出来。美术却能打破这种限定,在美术教学中,没有那么多固化的步骤,学生可以跳跃甚至自由发挥,因为适合每个学生的美术教学方式都不相同,哪些领悟快、思维快的学生会比其他学生更有创意。

在新型美术教学环境中,课堂设定的三维目标也被提升为了学科核心素养,笔者觉得这有助于教师更加关注美术核心素养对课堂教学的作用,两者互相补充,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加多元化。在三维目标中,最能体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就是过程与方法,如果教师只实行灌输式教学,就显然违背了核心素养的本意,教师要考虑的是让学生将被动观察变成主动欣赏探究的过程,其中穿插运用一些欣赏方法和技能,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直接帮他们分析。

三、撬动心灵的杠杆——课下美术

课上教学和课后教学必须同步推进,美术教师要把握好横向的拓展和竖向的前进,如果课下的内容与课上的内容没有巧妙的关联性,倒不如舍去,避免增加学生的困惑。

在美术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要与学生增加互动,互相沟通和学习。美术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但不要求学生照模照样画,而是提供一个思路和启发。有了美术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自然会带来自己的作品。这时,美术教师不能只对学生的想法构思提出疑问,而要在技术方面向学生提供支持。当然,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创作,融入学生群体,找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及时总结与反思,与学生互相进步。在短短两年的教学时间里,笔者已经感受到学生思维的神奇和对事物的新颖看法,令笔者惊奇不已。可见,多与学生互动,教师也可以补充自身的不足。

当然,笔者还有其他的想法,希望能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一一实践。如笔者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水平去制订自己的学习任务;笔者还想提升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让学生有成就感等等。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木渎金山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视觉实践创新
浅析油画色彩表现的理性化方式
亨利摩尔雕塑的外在视觉意义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