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爽
摘要: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是常见的一种不能感知躯干肢体运动和位置造成运动控制、协调、平衡以及姿势等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能翻身、站立、行走等。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康复难度较大,目前患者的康复治疗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为主。本文就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康复治疗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向奠定基础。
关键词:脑卒中;本体感觉障碍;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0.17.013
文章编号:1006-1959(2020)17-0044-03
Abstract:Proprioceptive disorder after stroke is a common obstacle, because the inability to perceive the movement and position of the trunk limbs causes obstacles such as movement control, coordination, balance, and posture, which are mainly manifested as inability to turn over, stand, and walk. It is difficult to recover from proprioceptive disorder after stroke. The current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patients is mainly carried out with the main goal of improving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on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proprioception disorder after stroke, in order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proprioception disorder after stroke.
Key words:Stroke;Proprioception disorder;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脑卒中(stroke)是临床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发病率高、容易反复、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節凑加快,脑卒中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发生率也不断增加。本体感觉即深感觉,与浅感觉有完全不同的传导通路。有研究显示[2],本体感觉与人体的平衡、协调及技巧性运动的正确反馈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运动是本体感觉的一种反应。大脑顶叶、内囊病损均会造成对侧肢体本体感觉障碍,发生感觉性共济失调,对运动、力量、速度、方向进行感知和调整,出现姿势异常、平衡失衡、动作不协调现象,严重影响各种动作的准确完成。本体感觉障碍患者需要通过视觉代偿调整姿势和平衡,严重者在关节屈伸运动时,关节末端会出现肌张力升高。因此,本体感觉障碍的发生会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和预后效果。目前关于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康复治疗治疗方法较多,且临床治疗效果存在差异。本文现对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康复治疗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科学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一定参考。
1西医康复治疗
1.1本体感觉刺激 本体感觉刺激是人体对运动、平衡、姿势等情况的综合反应,均先于运动而发生。针对这种情况,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患者康复治疗应先于运动、用于运动。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肌肉运动知觉和浅感觉可通过特定的感觉训练而改善,并且在改善感觉的同时促进运动功能的改善[4]。解铁军[5]的研究显示,应用运动功能治疗脑卒中本体感觉障碍患者主要通过各种感觉刺激、运动记忆、运动再现等使患者亲身感受姿势运动,并进行运动控制,以促进其日常生活运动的正常化。需要注意的是应重视整体治疗,利用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原理,使患者肢体关节进行大范围运动,并对运动感受器进行牵伸、挤压以及静力性抗阻训练,以实现良好的康复疗效。
1.2感觉输入刺激 本体感觉感受器多分布在关节囊、肌肉、肌腱等运动器官内,感受输入刺激主要是震动、运动、位置、牵拉、速度以及方向等[6]。针对性刺激本体感受器,通过主动、被动康复训练以强化感觉输入刺激量,使神经中枢系统产生大量触觉、震动、本体、运动、听觉的神经冲动,使大脑中枢主动参与活动,促进全身瘫痪肌肉控制逐渐恢复,进一步为中枢神经系统新功能区重塑奠定基础。在Li T等[7]的研究中指出,采用生物反馈刺激联合全身振动训练治疗,即使患肢体得到大量反复正确的感觉刺激。结果显示患者关节运动、肌肉收缩显著改善,本体感觉明显提高,并且随访发现康复治疗效果可持续维持3个月。同时在杨建玲[8]的报道中,对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患者实施全身振动和固有感受性神经肌肉促通法,可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肢体支配能力和协调性。感觉输入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患者可获得较理想的康复效果。
1.3运动协调控制 机体正常日常行为活动均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由感受系统与运动系统相互协作、相互影响高度统一的结果[9]。即在完成一项运动协调、高质量控制的动作任务,需要感觉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运动记忆、运动经验等的运动前反馈[10]。但是在维持姿势、平衡以及控制过程中本体感觉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感觉系统对姿势平衡、肌头肌腱等身体运动器官的各种感受、视觉、听觉以及对外界运动环境的改变进行反馈。而中枢神经系统对以上反馈信息进行接收、处理以及调整,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最后通过运动器官执行完成一项运动[11]。针对该反馈机制,加强对主动参与运动控制协调康复训练和运动控制链相互影响,可促进中枢神经和感觉系统的强化和恢复。韩秀兰[12]指出,对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患者进行感觉强化训练,可显著改善本体感觉障碍,促进康复训练效果提高,利于脑卒中患者良好康复效果的形成。
1.4平衡姿势控制训练 平衡、姿势属于非意识性本体感觉,通过小脑接收感觉刺激后,经锥体外系反射性调节肌紧张和运动协调,且可将冲动传向大脑中枢,并接受大脑中枢控制。在Barnes MA[13]的研究应用本体感觉强化训练联合静态平衡训练治疗干预脑卒中本体感觉障碍患者,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进一步表明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患者平衡和运动功能的改善。江敏[14]等研究中指出,对脑卒中本体感觉障碍患者实施膝关节协调控制稳定训练、任务导向以及体位控制训练,结果显示患者平衡、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提高。由此提示,实施膝关节协调控制稳定、任务导向以及体位控制训练可提高患者平衡和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进一步促进患者的恢复。Lindgren I等[15]研究中,对11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感觉和本体感觉控制与康复训练,结果发现患者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提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由此可见,利用感觉和本体感觉控制和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改善,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可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总之,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本体感觉障碍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优势。在现代康复治疗基础上,可辅以理疗、药物、功能锻炼等康复训练治疗,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康复效果。
2中西医联合康复训练
中医引导包括意念活动、呼吸调整、肢体运动以及自我按摩,核心是肢体运动,主要是通过肢体活动与意识、呼吸训练配合,即主体意识支配下肢体运动控制训练,实现对神经系统的不断刺激,以促进支配增强肢体的灵活和灵敏性[16]。在王大武等的[17]研究发现,以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患者向心性传入受损为依据,采用中枢-肌肉电刺激、中枢循环规律刺激治疗,可促进患者本体感受输入恢复,进一步改善肢体协调功能,提高其肌力和耐力。因此,中医导引治疗方法具有其应用的有效性,临床可与其他康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以实现更佳的治疗效果。中医推拿运用双手作用于患肢体表、肢体功能障碍部位,并结合特定的穴位手法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18]。脑卒中本体感觉障碍患者多伴有脑机能受损,且常存在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临床依据本体感觉刺激训练基础开展中医引导(意念活动、呼吸调整、肢体运动以及自我按摩)和推拿,可以更好实现调气、调形作用,进一步促进患者本体感觉障碍的恢复。
2.1推拿和导引 依据中医学理论,给予肢体关节被动运动刺激。即每个患指(趾)从远端向近端捻捏,用拇指点压每个骨关节间隙,以增强感受器刺激量[19]。同時辅以相应的语言导引和反复训练,可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积极性,提升自身感知能力。在Minshull C等[20]的研究对脑卒中下肢和语言障碍患者给予按摩点穴治疗,同时并对患足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显示,总康复训练有效率高达90.23%,且患者感觉功能评分显著提高。唐朝正等[21]的研究应用传统中医导引理念优化出以运动想象、运动模拟、精力调集、确定目标点、击发、坚持和放松6步中医导引法,对偏瘫足下垂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显示患者康复有效率高达83.45%,且患者主动伸膝功能评分明显提高。由此可见,中医六步引导法可改善脑卒中偏瘫、下肢和语言障碍患者运动功能障碍。该疗法主要是通过不断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以增强动作肌信号强度,进一步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22]。
2.2中药 Pourcho AM等[23]的研究分别采用康复训练治疗与穴位注射中药神经营养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94例脑卒中后偏侧感觉障碍患者,每天1次,连续治疗3周。结果显示联合治疗患者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感觉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患者。由此可见,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穴位注射中药神经营养药物治疗效果更优,对患者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改善更显著。穴位注射中药神经营养药物,不仅可直接刺激穴位,而且药物可通过穴位直接渗透,实现双重刺激作用,对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4]。因此,中西综合治疗感觉障碍患者成为今后新的研究方向。
2.3针灸 在叶阗芬等[25]研究中,应用常规针刺联合腕踝长时间留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结果显示患者偏身感觉障碍显著改善,尤其是浅感觉感受改善更显著,但本体感觉改善不显著。Kristin B等[26]人研究中应用针灸(头皮感觉区)治疗脑卒中本体感觉障碍患者。结果显示患者患侧SMI激活率提高,进一步表明在头皮感觉区针灸治疗,可一定程度促进神经功能重建,改善运动感觉功能。因此,针灸治疗脑卒中本体感觉障碍具有一定效果,尤其是对偏身感觉障碍患者效果更显著。
3总结
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会对患者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患者多存在肢体不协调、不能感知肢体位置、神经刺激不敏感、运动各关节和动作无感知等症状,康复治疗难度较大,且效果不理想。随着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发现,采用多种康复训练治疗方法,强化刺激患者本体感受器向中枢神经传输大量感觉冲动,并辅以视觉、主动参与,可促进患者脑卒中后中枢神经损伤系统恢复和神经通路重塑,进一步加速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的康复。对于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康复治疗,在明确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病因的前提下,临床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对症处理,采用多种康复训练综合运用的方法,为患者提供合适、有效的康复训练计划,以更好地改善患者本体感觉障碍。
参考文献:
[1]蒋敏,罗伦,苏文渊,等.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生物反馈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8):833-835.
[2]樊留博,刘宝华,田瑛,等.基于Bobath理念的膝关节运动控制训练对痉挛性偏瘫患者干预效应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9):1405-1407.
[3]王密,卢伟.前庭康复治疗对平衡障碍患者的效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23(3):230-233.
[4]Corazza A,Orlandi D,Fabbro E,et al.Dynamic high-resolution ultrasound of the shoulder:How we do it[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5,84(2):266-277.
[5]解铁军,侯静,王垒.姿势控制在临床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4(6):813-814.
[6]肖田身,鲍亚奇,吴劲松,等.脑卒中偏瘫患者脑卒中偏瘫患者Tec-nobodyTecnobody本体感觉与运功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6):21-23.
[7]Li T,You H,Mo X,et al.GOLPH3 Mediated Golgi Stress Response in Modulating N2A Cell Death upon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oxygenation Injury[J].Mol Neurobiol,2015:1-9.
[8]楊建玲,周文芳,毕胜,等.机械振动在神经康复训练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7):825-828.
[9]Bonan IV,Leblong E,Leplaideur S,et al.The effect of optokinetic and galvanic vestibular stimulations in reducing post-stroke postural asymmetry[J].Clin Neurophysiol,2016,127(1):842-847.
[10]易亮,刘影红,赵喜,等.中西医综合感觉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26(18):115-117.
[11]董新春,何星飞,梁成盼,等.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平衡仪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4):308-310
[12]韩秀兰,刘开锋,许轶,等.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J].现代医学杂志,2015,30(8):790-794.
[13]Barnes MA,Carson MJ,Nair MG.Non-traditional cytokines:How catecholamines and adipokines influence macrophages in immunity,metabolism and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J].Cytokine,2015,72(2):210-219.
[14]蒋敏,罗伦,苏文渊,等.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生物反馈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5,30(8):833-835.
[15]Lindgren I,Ekstrand E,Lexell J,et al.Somatosensory impairments are common after stroke but have only a small impact on post- stroke shoulder pain[J].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14,46(4):307-313.
[16]王志伟,金建烽,严清章,等.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平衡功能与视空间感知功能的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6,24(12):1778-1782.
[17]王大武,白定群,邵岚,等.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侧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2):950-954.
[18]林强,陈安亮,程凯,等.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5,30(9):898-901.
[19]邢煜奎.针灸联合感觉刺激治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J].慢性病学杂志,2017,18(10):1126-1127.
[20]Minshull C,Eston R,Balley A,et al.Th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PNF versus passive stretch conditioning on neuromuscular performance[J].Science&Sports,2014,14(3):233-241.
[21]唐朝正,丁政,陈昌成,等.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踝关节控制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4):276-279.
[22]徐丰.针灸联合患侧肢体强迫运动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31(10):79-81
[23]Pourcho AM,Sellon JL,Smith J.Sonographically guided sternoclavicular joint injection:description of technique and validation[J].Journal Ultrasound Medicine,2015,34(2):325-331.
[24]杨艺.闭链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8,16(2):168-169.
[25]叶阗芬,余齐卫,刘毅,等.tDCS后效应对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疗效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2018,33(4):289-292.
[26]Kristin B,Barry M,Jody L,et al.The Effect of Dual-Task Training on Balance and Cognition in Patients With Subacute Post-Stroke[J].Ann Rehabil Med,2015,39(1):81-90.
收稿日期:2020-06-01;修回日期:2020-06-25
编辑/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