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治未病理论应用在高血压前期防治中的效果

2020-10-20 10:31东主加
智慧健康 2020年25期
关键词:医治收缩压心脑血管

东主加

(青海省同德县人民医院,青海 海南 813299)

0 引言

据相关研究人员调查发现,在全球而言,有30%左右的患者均死于心脑血管事件,49%心脑血管事件以及62%的脑卒中事件全部是由于高血压所致[1-2]。因此,针对高血压疾病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以及预防是十分重要的。在临床中,心脑血管疾病中核心因素为高血压疾病,高血压属于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对心脑血管有较严重的影响,且会对脏器产生一定的损害[3-4]。目前对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用西药降压,但疗效一般,不能达到患者的期望[5-6]。在《黄帝内经》中对“治未病”有一个初次了解,虽然十分久远,然而针对现今的临床而言,仍然存在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作用[7]。“治未病”其主要意义为疾病未加重或者是疾病未发生的过程当中,通过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变进行防止。“治未病”这一理论针对临床的护理实践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院主要以中医治疗为主,因此在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时候一直致力于把中医理论与护理实践两者间完全融合[8-9]。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几年本院中心通过实施开展“治未病”理论相关的指导护理实践工作,整体而言,取得了不错的效果[10]。为分析藏医治未病理论应用在高血压前期的防治中的效果,本研究选择我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480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实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在赫尔辛基宣言下,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慎重研究,最终对本次研究表示同意。同时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过程、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进行充分了解,并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480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实验,随机把患者分为两组,各240例,所有患者均属于高血压患者,自愿住院接受治疗;排除严重过敏体质,依从性差者。对照组患者男113例,女127例;年龄38~77岁,平均(56.98±3.43)岁;病程1~9年,平均(5.01±0.37)年;观察组患者男110例,女130例;年龄38~77岁,平均(57.00±3.41)岁;病程1~9年,平均(5.03±0.35)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氨氯地平治疗,5 mg/次,1次/d,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藏医治疗,患者坐在椅子上利用绷带绑定患者的穴位,选择合适的放血器放血,直至血液颜色恢复,最后包扎[4-5]。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观察两组患者的防治效果,分析患者头痛、头晕等情况。生活质量根据SF-36(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对患儿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每项分值满分为100分,若患儿得分越低则表示患儿的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舒张压和收缩压(,mmHg)

表1 舒张压和收缩压(,mmHg)

2.2 两组防治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防治效果(94.5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防治效果(84.17%),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防治效果[n(%)]

2.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如表3所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

续表3

3 讨论

高血压在藏医学里属于“血热症”,由失眠、疲劳等多种因素引起气血失调,进而诱发高血压[11-12]。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血脂升高,血脂越高血液粘稠度越强,因此可以选择放血治疗,净化血液[13-14]。应用藏医放血,可改善脑血流量,减少内皮素分泌,舒筋活络,提高血管弹性,降低血管硬化的风险,促进新陈代谢,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使血压调至正常,改善大动脉硬化程度,最终达到预防及治疗的目的[15-16]。

观察组患者高血压前期绝大部分主要为气虚质、痰湿质、血瘀、阴虚质以及湿热质等等,本研究显示,采取藏医治未病理论治疗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采取氨氯地平治疗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采取藏医治未病理论治疗患者的防治效果(94.58%)高于采取氨氯地平治疗患者的防治效果(84.17%),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生理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针对患者的体能锻炼、饮食等方面适当调整,从而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患者的血压水平能够保持在正常范围中,控制患者的体重,降低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率[17]。由研究人员指出,针对高血压前期患者实施藏医治未病理论,通过藏医和西医联合评估,为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例如:情志调摄、辩证施药膳以及中药药茶处方等,再加上藏医独有的特色治疗方案,做好跟踪随访工作,让患者的血压处于稳定状态,达到阴阳平衡,降低高血压前移进展为高血压的目的。李娟[18]指出中医防治高血压病健康管理中应用“治未病”理论是可行的,与本实验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藏医治未病理论应用在高血压患者前期的防治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能改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减轻患者的症状,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影响,可在临床中普及应用。

猜你喜欢
医治收缩压心脑血管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下某院心脑血管类药物的采购情况分析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中医治疫的历史拾遗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思考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分类医治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神奇的医生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