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2020-10-20 10:31郑彩云
智慧健康 2020年25期
关键词:肿块乳腺导管

郑彩云

(恩施市中心医院,湖北 恩施 445000)

0 引言

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DCIS)是异常细胞堆积局限于导管壁基底膜之内未进入周围基质的乳腺原位癌,其特征为导管上皮细胞的恶性增殖,是导管内发生肿瘤性病变[1],医学上定义其为乳腺癌的前驱病变[2]。部分乳腺导管原位癌可以快速恶化,因此,早期筛查和尽早确诊对于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而乳腺病变早期的常见的影像学表象就是钙化,这可以大大提高该病的检出率[4]。甚至有文献指出腺体内簇状微钙化是X线摄影(Mammography,MMG)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最常见甚至是唯一阳性征象[5]。超声(Ultrasound,US)是利用人体对超声波的反射进行观察,因此可以发现乳腺组织中的回声、包块和钙化等影像学改变。近年来不断改善的超声相关技术,以及超声检查在操作、性价比高、作用等方面的优势,使得超声已经可以用于检测乳腺癌微钙化情况,但目前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这方面的研究仍不占多数。但超声对DCIS钙化的诊断价值有着良好的前景,由此,本研究便旨在探讨超声对于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中钙化中的价值和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3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且各研究对象都满足以下标准:治疗、活检或术前均行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检查,且影像学资料完整;入院后就诊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已签署相关检查的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以下患者:于活检或术前已接受过新辅助化疗;存在乳腺缺陷、外伤或有既往乳腺手术史;肿瘤已经发生转移;患有其他肿瘤等疾病。

1.2 仪器与方法

1.2.1 超声检查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12 MHz,彩色频率7.5 MHz。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美国放射学会(ACR)创立并推荐的乳腺影像数据与报告系统(BI-RADS)[6]对病灶评估,分为钙化组与非钙化组。其中,钙化组包括病灶区钙化组和乳内病灶外钙化组。病灶区钙化含:US与MMG同时病灶区钙化、US病灶区钙化而MMG无钙化、US病灶区钙化而MMG乳内多发散在钙化,MMG乳内多发散在钙化为BI-RADS 2类[7]。

1.2.2 X线摄影检查

采用GE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片机进行乳腺X线双侧摄影,采用头尾位(CC)及内外侧斜位(MLO),侧位(ML)或乳沟位(CV)可在必要时加照。斜位投照角度应与胸大肌外缘相垂直,一些情况下可以时加摄侧位及局部点片,采用自动曝光。由资深乳腺放射学专家根据乳腺影像数据与报告系统分类标准[6],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X线摄影表现进行规范化的描述分析,并分为钙化组(病灶区钙化组与乳内散在多发钙化组)与非钙化组。其中,病灶区钙化由MMG病灶区钙化而US无钙化和 MMG与US同时病灶区钙化组成,乳内散在多发钙化组由MMG乳内钙化而US病灶区钙化和 MMG乳内钙化而US无钙化组成[7]。

1.2.3 病理检查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进行术后病理检查,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原癌基因(Her-2)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表达。根据2015版中国ER、PR检测指南[8]:阳性表现为大于或等于1%的肿瘤细胞核呈现不同程度的着色。根据2014版中国HER-2检测指南[9]:IHC 3+为HER-2阳性,IHC 0和1+为HER-2阴性;而IHC 2+为HER-2不确定病例,可通过进一步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进行检测,可检验基因有无扩增,若有扩增则视为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纳入患者基本情况

纳入的32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0.03±3.65)岁。

2.2 乳腺X线钼靶检查以及超声检查对比情况

所有经过病理结果确诊的32例患者中,肿块大小的平均大小为(21.05±3.52),范围为6~32 mm。超声检查发现21例(65.63%)患者肿块伴钙化,5例(15.63%) 只有肿块,3例只有钙化(9.38%),3例(9.38%)无特殊表现且不能用BIRRADS分类。乳腺X线钼靶检查中表现仅为软组织肿块的为7例(21.88%),表现出钙化的为3例(9.38%),见表1。

表1 乳腺X线钼靶检查以及超声检查对比情况

2.3 超声声像

本研究中,出现导管扩张的患者共计19例(59.38%),其中有13例患者存在钙化,占扩张患者总数的68.42%。另外,扩张患者同时发现肿块的有16例(占扩张患者总数的50.00%)。

3 讨论

近年来,乳腺导管原位癌因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已严重威胁女性生存质量。而且乳腺导管原位癌可以发展成为浸润性乳腺癌,且其比例已高达约45%[10]。因此,早期筛查和尽早确诊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3]。

在乳腺导管原位癌发生过程中,癌细胞高速生长分解细胞,肿瘤血管和纤维组织快速增殖,瘤灶中央区域因缺氧而导致坏死,使得钙盐沉积,同时恶性肿瘤又改变了局部钙磷代谢,从而形成了钙化。钙化是DCIS的常见表现甚至是唯一阳性表现,因此在临床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有文献指出,乳腺组织中微钙化的存在与乳腺癌的诊断、进展和转移有关[11],更有研究表明约有超过一半(50%~60%)的患者仅靠钙化即可诊断乳腺癌[12]。因此,在DIC疾病早期就可进行确诊的关键是发现微小钙化。

因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正确做出乳腺导管原位癌术前诊断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其中,乳腺超声造影、MRI、CT和X线摄影等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术前诊断办法。其中,超声技术,因为其拥有无创、费用较低、无辐射、特异性和灵敏度高等优点,目前已经在乳腺癌等肿瘤的诊断中广泛应用,且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全面的影像学证据[1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超声检查中,总能在部分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中发现如点状、成簇状等的微小钙化,而在超过一半的患者中常常可以出现实质性肿块并钙化的现象,并且超声检查的结果与 X线摄影的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甚至当微钙化不典型如由于较为致密的乳腺腺体掩盖乳腺内微小钙化灶时,US检查便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超声探查病灶的血流状况、病灶的形态、是否有新生血管等肿瘤新生的现象,以此来做出正确判断。由此可见,相比于MMG检查,在鉴别无明显症状或者微钙化征象不典型的乳腺导管原位癌的病变中,乳腺超声检查有着更高的诊断率。因此可以认为,超声在临床中应用于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中钙化的前景十分广阔。

综上所述,钙化对于DICS的诊断有着重要作用,大部分患者中可见到肿块合并钙化的现象,部分患者常见微小钙化。而超声检查在发现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中乳腺实质性肿块并钙化和微小钙化的方面中有着更高的灵敏度。而且,相比MMG,超声检查在部分无症状或者微钙化征象不典型的乳腺DCIS病变中可以做到更为准确和便捷,有利于乳腺DCIS的早期筛查、尽早确诊和尽快治疗,从而可以大大降低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因此超声在临床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中钙化中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肿块乳腺导管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PICC导管体内头端打结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乳腺贴真的能治乳腺疾病吗
张惠灏:乳腺肿瘤重在预防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
导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