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 宫毅
【摘 要】目的:观察强化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结肠慢传输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强化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强化穴位埋线治疗1次,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组服药2周。观察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第2周、第4周的各症状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第2周两组患者各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强化穴位埋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口服枸缘酸莫沙比利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2%,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第2周疗效相互之间无明显差异。第4周强化埋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停药两周后枸缘酸莫沙比利对照组第4周总有效率为37.9%,强化穴位埋线治疗组第4周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口服枸缘酸莫沙比利对照组。结论:强化穴位埋线治疗结肠慢传输便秘疗效显著,远期疗效评价与口服药物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
【关键词】强化穴位埋线疗法;结肠慢传输便秘;疗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3--01
结肠慢传输便秘是由结肠动力障碍引起的以结肠传输速度减慢,肠内容物通过时间延长为主要特点的便秘。目前现代医学尚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宫毅老师擅长采用强化穴位埋线疗法治療结肠慢传输便秘,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9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门诊患者,经肛门直肠测压、排粪造影、盆底肌电图检查及肛门指检正常,排除因肛管直肠部位解剖、盆底肌群异常等所致的便秘,确诊为单纯慢传输型便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中男性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1.25岁;平均病程7.9年。对照组中男性8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2.55岁;平均病程8.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1];中医证候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脾虚气弱、肠道气滞证。主症:a.排便时间延长,排便间隔超过3日/次;b.排便费力度增加,排便不畅。次症:a. 排便时需用力努挣,便后气短乏力;b.神疲懒言;c.少腹作胀;d. 舌淡苔薄白;e. 脉细弱。主症必备,加次症2项以上即可诊断。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强化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取穴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3]定位;埋线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穴位埋线》[4]足三里穴采用套管针埋线法进行,腹部和背部的穴位用缝合针埋线法。先取仰卧位,腹部及下肢穴位埋线结束后取俯卧位。消毒后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天枢、肾俞、大肠俞用持针钳夹住穿有药线的中号缝针,从一侧局麻点刺入,穿过穴位下方的皮下组织或肌肉,自对侧的局麻点出针,提起药线两端紧贴皮肤剪断线头,按揉局部皮肤,使药线完全被埋入皮下。气海、关元用持针钳夹住穿有药线的中号缝针,从气海穴刺入,深刺,穿过穴位下方组织或肌肉,自关元穴出针,提起药线两端紧贴皮肤剪断线头,按揉局部皮肤,使药线完全被埋入皮下。足三里剪取长约3cm药线,放入套管针的前端,后接针芯,一手食指和拇指固定穴位,另一只手持套管针刺入穴位,深度约4cm,施以适当的提插捻转手法,患者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药线埋入穴位内。同法处理对侧足三里。术毕,针孔处碘伏棉球消毒后使用创可贴覆盖。嘱患者埋线结束后3天内,每日针孔处碘伏棉签消毒1次;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由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317,规格:5mg,参照2013年制定的《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5]拟定用法用量:口服1片/次,3次/日,疗程2周。
1.4 疗效判定
以症状评分判定便秘疗效标准及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判定疗效。症状评分判定便秘疗效标准:参照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及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0年制定的《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7]拟定量表,观察临床症状(便次排便间隔、粪便的形状、排便费力或排便不尽感、每次排便时间、腹胀、使用泻药、便意感等)改善情况,判定标准评分分值为0~3分;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及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0年制定的《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6]疗效评定标准拟定:
检测指数:改善百分率用数值N表示,N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①临床痊愈:2天以内排便一次,大便正常,症状消失,N ≥90%;②显效:症状明显改善,70%≤ N <90%;③有效:症状好转,30%≤ N <70%;④无效:症状无改善或治疗前后积分无变化,N<30%。
分别比较强化穴位埋线治疗组及枸橼酸莫沙必利对照组在治疗前、第2周、第4周的症状积分变化及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行列表 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量资料自身治疗前后对比用配对样本t检验。 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强化穴位埋线治疗组及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组对照组治疗前及第2周积分变化比较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第2周各症状积分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均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明显疗效,见表1。
2.2 强化穴位埋线治疗组及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组对照组第2周及第4周各症状积分变化比较及疗效比较
强化穴位埋线治疗组第4周与第2周各症状积分比较,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第4周疗效与第2周疗效无明显差异;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组各症状积分比较经配对样本t检验,均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第4周疗效与第2周疗效有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第4周各症状积分比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均P<0.01,提示第4周强化穴位埋线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见表3。
2.2 不良反应:强化穴位埋线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药物对照组2例服药后出现一过性头痛,未予处理,不影响临床观察。
3 讨论
结肠慢传输便秘临床表現主要为排便次数减少、便意感减退或消失,属中医“虚秘”的范畴,其病位在大肠,但与脾胃肺肝肾等脏腑关系密切,虚秘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虚、滞,其治疗原则为健脾补肾、行气导滞。宫毅老师在中医基础理论及经络理论的基础上,辩证施治,结合相关古文献及现代研究,选择足三里、天枢、关元、气海、肾俞及大肠俞作为治疗穴位。针对气虚、气滞型便秘,足三里扶正补虚,天枢、大肠俞泄腑行气通便,调理肠道气机;肾俞培正补虚,温煦、推动大肠传导功能;关元、气海调理胃肠腑气,腑气得通则大便得下。全方可调理胃肠腑气,补虚行气消滞,使得胃肠腑气通畅,大肠传导功能正常,从而治疗便秘。《素问·离合真邪论》:“静以久留”,穴位埋线以线代针保持了针刺的持续作用,药线可持续刺激穴位发挥作用,起到“留针”的作用,初期刺激强,可克服脏腑阴阳的偏亢部分,后期刺激弱,又可弥补脏腑阴阳之不足,刚柔相济,从而达到阴平阳秘。
强化穴位埋线治疗能够改善结肠慢传输便秘患者的结肠运动功能,而且不刺激胃肠道, 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熊观瀛,赵志泉,林琳,等. 结肠通过时间和盆底肌电图检查对功能性便秘分型的临床意义[J].胃肠病学,2004,9(1):2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12346-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1709.10-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归家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胃肠病学,2013,18(10):605-61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1-132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北京中医药,2011,3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