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宝珠
【摘 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使用呼吸机,对照组26例患者使用呼吸机,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期压力性损伤、2期压力性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3%、0%、0%、2.33%,明显低于对照组13.95%、11.63%、9.30%、16.28%(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35%,明显较对照组79.07%高(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3--01
重症颅脑损伤在臨床较为常见,患者病情较为危险,通常在受伤后出现严重意识障碍,且病死率较高、病情多变,治疗过程中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若不及时解决可加速患者死亡[1]。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而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为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本研究将预见性护理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旨在观察其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 CT 检查确诊,符合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格拉斯哥昏迷均小于8分。排除入院时脑死亡患者、存在其他系统受伤者、合并血液疾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21~62岁,平均(42.13±1.58)岁,广泛脑挫裂伤13例,颅骨骨折8例,脑干损伤5例,颅内血肿8例,其他9例。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22~63岁,平均(42.16±1.55)岁,广泛脑挫裂伤14例,颅骨骨折8例,脑干损伤3例,颅内血肿10例,其他8例。两组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其大小便性质、形态等进行观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器官受损,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变化、躁动程度等,结合颅内损伤程度对患者进行评估。给予呼吸道护理,定时翻身、拍背,偏瘫肢体运动,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具体措施见下:
(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见性护理:使用呼吸机患者取平卧头偏一侧卧位,每隔0.5至1小时为患者吸痰1次,或结合患者痰液分泌情况进行按需吸痰,注意吸痰过程根据无菌操作执行,吸痰动作轻柔。在接触不同患者、分泌物前后按照七步法洗手,并严格按照规范佩戴无菌手套和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定期进行气管内分泌物细菌培养,并给予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提高抗感染效果。保持病室内通风良好,定时消毒空气和地面,并合理限制人员流动,定期监测空气和物体表面细菌,并对医疗器械进行严格消毒。(2)压疮预见性护理:患者入院24小时内评估压力性损伤风险量表,手术结束8小时内再次进行评估。根据评分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除了保持床单平整、洁净,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变换体位,每班定期检查皮肤情况,帮助个人做好卫生,皮肤弄脏时及时清洁,留置导尿管,给予合适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对无法进食的患者给予鼻饲,提高患者抵抗力。评分等于或低于12分者,予睡气垫床,小腿用软枕垫起,使足跟抬离床面;移动患者时正确使用移动技巧。(3)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见性护理:下肢适当应用弹性长袜,抬高双下肢促进血液回流,或者使用空气肢体压力治疗仪促进血液循环。落实预防血栓相关知识宣教,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包括双下肢内外翻屈伸5次,每次3min,逐渐过渡至踝泵运动[2]。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压力性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各项并发症发生率。VAP判定标准:机械通气48h后,或拔管48h内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加,X胸片可见肺内浸润影,痰液分离培养出病原菌,伴白细胞计数上升。压力性损伤:1期:指压时红斑不会消失,局部皮肤完整,肤色较深者有不同颜色呈现;2期:部分真皮层缺损,伤口床有活力,基底面呈粉红色或红色,潮湿,可能呈现完整或破裂的血清性水泡,但不暴露脂肪层和更深的组织,不存在肉芽组织、腐肉和焦痂。DVT诊断依据:患肢出现下肢疼痛、肿胀、皮肤淤血等症状,皮肤温度升高,结合下肢静脉彩超或血管造影确诊为DVT。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总分100分,>95分为非常满意,75~95分为满意,<75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20.0,%表示计数资料,检验, 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分析
观察组25例患者使用呼吸机,对照组26例患者使用呼吸机,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期压力性损伤、2期压力性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3%、0%、0%、2.33%,明显低于对照组13.95%、11.63%、9.30%、16.28%(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率分析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35%,明显较对照组79.07%高(P<0.05),见表2。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为暴力作用于头部所致的颅脑组织损伤,该病情危重、复杂,为临床护理工作增加难度。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多变、进展迅速,具有较高病死率,还可并发肺部感染、压力性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加速患者死亡,导致预后不良[3]。因此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为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4]。
预见性护理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提前预测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潜在风险,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预防或减少并发症,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5-6]。预见性护理使传统被动工作模式转变为主动工作模式,利于提升工作效率,还可获取家属及患者信任,进而提升护理满意度[7-8]。本次研究在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过程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可见,给予积极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护理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作用确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压力性损伤、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症,利于提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也能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徐文鸿,周玲杰.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重症神经外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8,20(6):1157-1158.
徐姝娟.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与预防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7,32(07):110-112.
Wang X, Xiao G, Liu W, et al. Experience of aero-medical evacuation of a patient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 case report[J]. 2017, 29(3):270-271.
符安晖,李黎,曾媛, 等.预见性护理对脑外伤重型监护患者的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7):94-96.
张琳,武猛,任玉芳, 等.预见性护理在ICU重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0):122-124.
王妮娜,刘杰,尚瑞玲, 等.预见性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应用体会[J].中國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8,23(6):433-434.
赛旋,王彩虹.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9):13569,13571.
曹倩. 预见性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5):64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