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军玉 陈厚猛
【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患者经超声与X线的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证实为泌尿系结石,输尿管结石36例,双肾结石43例,单肾结石17例,膀胱结石14例;所有均接受超声检查、X线检查,比较患者接受两种不同检查方式后输尿管结石的确诊率等相关情况。结果: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为94.55%,输尿管结石检出率为94.44%,X线检查的准确率为86.36%,输尿管结石检出率为80.56%,X线检查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采用超声检查泌尿系结石患者,其准确率更高,针对输尿管上下段结石的符合率会更高,特别是对可疑的输尿管结石者,应首选超声检查方式进行诊断。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超声;X线;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5-092-01
输尿管结石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一种疾病,且该疾病发病率高,主要原因是引起尿路梗阻,严重者可能还会损伤肾功能。所以,诊断和定位输尿管结石非常重要,利于诊治。临床上检查输尿管结石常用的方法有①超声检查;②X线检查;③CT尿路成像等[1]。因此,本文主要对输尿管结石患者经超声与X线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110例,其中输尿管结石36例,双肾结石43例,单肾结石17例,膀胱结石14例;所有均接受超声检查、X线检查,男性有74例,女性有36例,年龄21岁至67岁,平均年龄为(42.68±5.43)岁,患者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①腰部酸痛、腹胀、尿频尿急、排尿困难;②部分患者伴有血尿、急性肾绞痛等。
1.2方法
超声检查诊断:①患者可采取平卧位或者是采取侧卧位;②观察患者的双肾盂结构内是否有结石存在、积水和输尿管是否有扩张等现象出现;③如果输尿管出现扩张的症状,可以沿着扩张的输尿管进行追踪,查找结石位置;④观察结石的大小、形态以及后方有无声影等;⑤必要的情况下,可对膀胱进行适度的充盈后再次扫查,利于将膀胱壁内输尿管结石、输尿管末端结石显示出来[2]。
X线检查诊断:患者空腹进行检查,采取站立体位,然后使用X线机检查。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接受两种不同检查方式后输尿管结石的确诊率等相关情况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为94.55%,输尿管结石检出率为94.44%,X线检查的准确率为86.36%,输尿管结石检出率为80.56%,X线检查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超声检查(P<0.05),见表1。
3讨论
输尿管结石一般是因肾结石向下移动后,进行入输尿管后所形成的,原发性的输尿管比较少见。因为输尿管有3处生理性较为狭窄,所以在排出结石的过程中,嵌顿在某一处狭窄处时,便容易引发输尿管出现梗阻扩张的情况,从而形成肾盂和输尿管积水,随着时间肾脏便出现受压,使其皮质变薄,损伤肾功能。
输尿管结石给予急腹症等特点,故临床上常使用X线平片进行检查,且该检查方式具有①方便;②快捷;③价格实惠等优势。但是,X线平片的分辨率比较低,不能够将周边组织和结石的关系清晰的显示出来,再加上因血管壁出现钙化、肠道气体因因素造成的影响,降低了确诊率,特别是对微小结石诊断[3]。超声检查输尿管结石,不仅具有安全、无创、简单、迅速、可重复检查等特点,且检查时不会受到结石成分的影响,目前临床上检查输尿管结石,超声检查已成为首选方法。特别是急性肾绞痛的患者,更容易接受超声检查。从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超声检查总准确率以及输尿管检出率均显著优于X线检查(P<0.05)。但是临床上应用超声检查时,应注意其存在的局限性,例如对于肥胖患者,因其脂肪层比较厚,容易影响超声探测深度,从而对超声图像质量受到严重印象[4]。
综上所述,采用超声检查泌尿系结石患者,其准确率更高,针对输尿管上下段结石的符合率会更高,特别是对可疑的输尿管结石者,应首选超声检查方式进行诊断。
参考文献
[1]刘彬,曲博,张建坤,等.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泌尿系统结石定位诊断中的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9):1037-1040.
[2]虞晓明.多层螺旋CT平扫联合尿路重建诊断输尿管结石的效果及其征象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19,21(7):1071-1073.
[3]吴瑞青.输尿管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和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42(102):95-95.
[4]王瑞清,徐江,战介芝,等.超声弹性成像与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的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8,9(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