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骞
〔摘要〕 不论从理论的内容还是理论的特征来看,马克思主义都可以在本质的意义上被看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历史性、批判和自我批判性等特征。马克思主义作为批判理论的主体内容是资本现代性批判。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对当代社会的巨大影响主要体现为:通过革命的实践造就了当代历史的基本状况,通过资本主义批判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并影响了当代众多左翼思潮,塑造了当代的人类精神。通过阐释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理论特征、理论内涵和历史影响,充分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塑造当代人类社会和时代精神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强大生命力。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批判精神,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20)05-0031-08
在法兰克福学派领袖霍克海默看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法兰克福的社会批判理论是在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基础之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霍克海默对马克思理论的定位,并不只是形式的规定,而是从理论根据和内在实质的方面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性质。然而,法兰克福学派虽然命名了社会批判理论,并且强调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对于法兰克福批判理论的奠基性,但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阐释却从卢卡奇化的韦伯理性主义批判出发,误识并且一定程度上远离了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基础,其批判理论总体上走向了理性主义和主体主义批判的道路。在今天看来,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性,将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理解为一种开放的批判理论,并以此为视角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性质、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不仅能夠更加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而且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历史的重大影响。坚持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理论内核,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和自我批判的开放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必然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基本特征
大体来说,批判这个概念是通过康德哲学成为基本的理论范式和精神原则的。一方面,对康德来说,现代作为启蒙时代,意味着未经理性的审查就拒绝一切事物的正当性和合理性。理性批判精神是启蒙精神的基本内涵。批判意味着对理性的反思,只有经历理性的反思才能确立事物的合理性和正当性。这一基本观念为启蒙确立了根本的形式原则和精神气质。另一方面,这种批判精神并不意味着理性成了绝对的根据,相反,理性本身要接受自己的批判和反省。理性通过自我审视把握自身的使用条件和使用范围,避免自身使用上的僭越,这才意味着理性的真正成熟。为理性的批判澄清前提和划定界限,这就是康德批判哲学的基本任务和基本意义。被提升到哲学高度的批判精神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否定、拒绝或者质疑,而是深入内部把握事物内在根据和限度的方法。霍克海默称批判为追根溯源、区分现象与本质、考察事物基础等进行不懈的努力。康德的批判哲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摆脱独断论的同时摆脱了抽象的怀疑论,在现代批判精神的塑造方面发挥了极其独特的作用,可以说是启蒙理性摆脱绝对主义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们知道,马克思的许多著作都冠以批判之名,甚至对具有鲜明科学性特征的《资本论》也加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副标题。在马克思思想中,批判充分地体现了康德批判哲学意义上的批判性,也就是一种理性的划界意识,内在的辩证态度,而不是外在的抽象否定。马克思的批判理论深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剖析其运作机制,从而深刻揭示了资本时代的历史进步意义及其限度。这种理论运作通过分析、解剖、梳理、对照、选择、过滤等多种方式,揭示现代资本主义得以存在的现实根据、历史条件、运行机制和未来趋势,从而把握其历史性。这种顺着对象自身的纹理深入剖析对象的理论运作,十分类似于德里达所谓的解构。在德里达看来,“‘解构并不是一个否定性的贬义词,解构就是把现成的、既定的结构解开,就是质疑、分析和批判,所以它和历史上的批判传统一脉相承” 〔1 〕3。因此德里达曾经将他的解构看成是对马克思批判精神的继承。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的任务就是分析、解剖、质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此生产方式与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在这个根本的意义上马克思的资本批判既不是简单的道德评价,也不是纯粹实证意义上的科学描述,而是理论批判。如果说康德哲学是一种对批判精神和批判原则的形式论证的话,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则是这种批判精神结出的丰硕成果,它不是就理性本身的运用作出限定,而是以一种理性的批判精神解剖现代社会历史的存在基础。
马克思将理性的批判精神指向了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希望“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从世界的原理中为世界阐发新原理”。马克思说:“我们的任务不是构想未来并使它适合于任何时候,我们便会明确地知道,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我指的就是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所谓无情,就是说,这种批判既不怕自己所作出的结论,也不怕同现有各种势力发生冲突。” 〔2 〕64马克思和恩格斯自觉地将他们的历史唯物主义称为“真正批判的世界观”。列宁也将历史唯物主义称为“批判的唯物主义”,“只有这种批判才是科学的批判,这种批判就是把政治、法律、社会和习俗等等方面的事实拿来同经济、生产关系体系,以及在一切对抗性社会关系基础上必然形成的各个阶级的利益加以对照” 〔3 〕17-18。在严格的意义上把握马克思理论的批判特征和批判理论的内涵,是科学地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要求。就像德里达曾经指出的那样:“要想继续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中汲取灵感,就必须忠实于总是在原则上构成马克思主义而且首要地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激进的批判的东西,那就是一种随时准备进行自我批判的步骤。这种批判在原则上显然是自愿接受它自身的变革、价值重估和自我再阐释的。这样一种‘自觉自愿的批判必然是根深蒂固的,它内在于一种还不是批判性的土壤中,即使不是,或者说还不是前批判性的。这后一种精神不只是一种风格,尽管它也是一种风格。它是不应摒弃的一种启蒙精神的继承者。” 〔4 〕124-125
在霍克海默看来,以《方法论》为基础形成的传统理论范式强调的是理论体系的逻辑自洽性和符合于对象的有效性 〔5 〕180-183。传统理论仅仅着眼于事实,将理论看成是对对象的描述和呈现,“对于理论的理解没有弄清科学真正的社会功能;它不谈理论在人类生活中意味着什么,而只谈理论在它由于历史原因而产生于其中的孤立领域中意味着什么” 〔5 〕189。用马克思的话来说,传统理论只是将理论看成对现实的直观。“由于事实是从社会劳动中产生出来的,所以,对具有批判思想的人来说,事实不是外在的东西,不像学者或其他跟狭隘的学者一样思考的专门人才所认为的那样。” 〔5 〕200在批判理论看来,理论对社会矛盾的批判和揭示成为了促进变革的力量 〔5 〕205。从霍克海默对批判理论的规定出发,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领会马克思主义作为批判理论的基本特征。
首先,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对象是社会历史,是由人类实践建构起来的超越物性世界的存在空间和存在过程。马克思明确地指出:“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 〔6 〕4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一般地研究自然世界或内在的心灵世界。被马克思主义提升为根本理论对象的社会历史,作为独特的存在领域具有对象化的客观实在性,是由人类实践展开的超越实存的开放的可能性过程。这一过程既立足于自然的物性逻辑同时又超越了这种物性的逻辑,是事实性与价值性在实践中相统一的意义生成空间。把握和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逻辑,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既不同于传统的形而上学本体论,也不同于形而上学本体论终结之后产生的自然科学理论或者精神文化哲学。它要批判地揭示的是社会历史存在的特殊逻辑。
其次,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是实践性的,是在社会历史之中并且作为社会历史的构成要素促进变革的能动因素。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高度肯定费尔巴哈,说他达到了一个哲学家和思想家可能达到的足够高度,但同时又批判性地指出,费尔巴哈毕竟只是一个哲学家和理论家:“费尔巴哈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全部推论无非是要证明:人们是互相需要的,而且过去一直是互相需要的。他希望确立对这一事实的理解,也就是说,和其他的理论家一样,他只是希望确立对现实的正确理解,然而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却在于推翻这种现存的东西。不过,我们完全承认,费尔巴哈在力图理解这一事实的时候,达到了理论家一般所能达到的地步,他还是一位理论家和哲学家。” 〔7 〕176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费尔巴哈缺乏真正的实践性,只是将感性理解为感性直观,而不是感性的实践活动 〔7 〕155。在马克思主义这里,批判理论作为社会历史的反思性和构成性的力量,在对现实肯定的理解中包含了对现实否定的理解,理论本身因此是实践的和批判的,它不仅以实践为基础并且以变革现实的实践为根本的指向。
再次,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本身是历史性的,理论不再被看成揭示对象并与对象符合的绝对真理,而是一种实践过程中的历史性认识。理论解除了自我神化,那种非历史和非情境化的抽象真理概念终结了。批判理论不再将自身看成是超历史的、超社会的绝对真理,而是一种实践过程中的批判性的对象性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总是强调运用这种历史的眼光看待事物,反对各种故步自封、教条僵化的态度。马克思就曾经说过,“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 〔8 〕643。马克思主义不仅以这种历史的眼光看待事物,而且以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恩格斯曾经明确地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8 〕742正是用这种批判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身,马克思主义本身才能不断与时俱进,充满勃勃生機。
最后,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贯穿着一种批判和自我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作为批判理论,从来不把自己看成绝对真理,坚持在实践中通过自我批判实现理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使理论在与时代同步的同时引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保持理论自身的现实性和力量。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将自我批判提升为根本原则,从而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实现自我发展。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是一种向历史和未来开放的理论,反对本本主义,反对教条主义,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充满生命活力的根本保障。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充分体现了这种自我批判的理性精神,不断地在自我批判中实现自我更新,仍然是当代世界最具生命力的思想体系之一。
二、马克思资本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性质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形式地确立和展现了批判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正确地揭示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能够深刻地把握理论自身的批判特征,而且在实体性的意义上形成了具体的批判理论,这就是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基础的现代性批判理论。这一批判理论形成了资本现代性概念,资本被理解为现代的本质范畴,为人们把握现代性的基本状况和历史限度奠定了不可超越的基础。不论将马克思的批判理论理解为革命的发生学还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病理学,资本现代性批判都是马克思整个理论的根本主题。从学科建制的角度来看,现代性批判超越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古典哲学批判和政治思想批判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总问题 〔9 〕302。现代作为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时代” 〔10 〕107-108,是从人类总体历史中依据特定的原则区分出来的特定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马克思对现代的把握从属于他的整个历史架构,并且是这一架构得以深化和展开的根本理论基地。在马克思看来,正确地把握现代是正确地理解过去和未来的思想基石 〔10 〕453。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资本现代性批判就是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实体性内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面貌和对现实历史的介入,都奠定在资本现代性批判的基础之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首先就是要深入地理解马克思资本现代性批判的基本性质,这是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区别于其他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