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可,刘 芳,王 琛
(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2206)
自1984 年国家首次将乳制品工业作为主要行业发展对象和重点以来,乳制品发展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民的高度重视。为适应居民对乳制品的消费需求,同时协调北京市养殖规模等限制性因素,北京市通过落实《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意见》、畜牧业“菜篮子”系统工程等,进一步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实施标准化生产。经过对奶牛养殖环节的优化升级,2019 年北京市成乳牛平均单产量提高至7.58 t,比2011 年增长了18.33%。与此同时,新的政策形势也导致了包括饲料费、粪污处理成本以及管理费等在内的养殖成本显著增加。加之在生鲜乳收购环节,较种植户而言,加工企业在长期订单式生产关系的建立中居于优势地位,可制定较低的收购价格,导致奶农收益得不到保障,不利于乳制品行业发展。《中国奶业年鉴》统计数据显示,2008—2019 年,全国生鲜乳平均收购价格为3.42 元/kg,与市场上液态奶售价相比整体较低。
北京市奶业市场发展程度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2019 年北京市登记牛场98 个,奶牛存栏5.68 万头,14 家乳品企业,涵盖液态奶、酸奶、奶粉、奶酪等各品种,年加工能力达140 万t,牛奶理化指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且北京市奶牛养殖场的规模化发展状况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作用。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北京市为研究主体,通过分析北京奶业链各利益主体利益联结现状,基于合作方式与利益分配效率提出优化策略,保障种植户与养殖场利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产业链的思想,他将产业链定义为一种通过材料采购获取原材料并由企业进行生产和销售,最终传递给消费者的过程。20 世纪60 年代,弗里曼[1]首次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公司是由一些利益相关者投资组建而成,他们分担公司的经营风险,并共同享有公司利润。20 世纪80 年代兴起产业组织理论,对产业链的研究更加深入。Palsule等[2]利用非合作博弈理论模型从成本与参与者人数的角度探究协调机制,最终提出利益分配协调方案,以提高产业链效率。Ehsan 等[3]提出在实践中改善供应链合同的不同方法,使合同签订双方能够做出最佳决策,并针对供应商提供的合同条款提出5 种完善零售商决策的方法。
利用Citespace 软件量化分析国内奶业链研究在各个时间段的研究热点和变化趋势,结果如图1 所示。奶业链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001—2006 年,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奶业链中奶源与乳品企业等环节的研究;2007—2009 年,主要围绕乳制品质量安全对奶业链进行剖析;2010—2014 年,出现“价值链”、“绿色产业链”等新思路;2015—2019 年,随着乳业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有关奶业链的研究开始聚焦“全球产业链”。在奶业链的利润分配方面,现有文献首先以不同环节的联结方式对奶业链的利润分配进行优化[4-5];其次,从乳制品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影响机制角度分析奶业链的利润分配[6];随着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少学者从质量安全问题出发优化利润分配机制[7-8]。宦梅丽等[9]认为我国奶业链的利益分配不公问题导致了奶农抗风险能力较弱,影响奶农的生产积极性。李治[10]等实地调研发现加工环节主体占有奶牛产业价值链增值的大部分,建议引进下游加工环节,多渠道加工奶品。张梦迪[11]综合考虑风险承担及经营成本投入,优化利润分配格局。在研究方法方面,郑红越[12]运用微分博弈方法研究了乳企和奶站的质量行为协调机制,并指出政府政策可以影响供应链主体的利益分配。常凯迪[13]采用“收益共享+成本分担”契约方法优化了乳制品企业与奶农之间的利润分配。张一品[14]运用Shapley 值法给出奶业链主要利益主体的利润最优占比。以上文献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成果中鲜有涉及北京市奶业链利润分配的文献,并且大部分为理论研究,缺乏与具体产业相结合,实践应用价值不足。因此,本文从北京奶业发展现实出发,尝试为解决北京奶业链之中的利润分配问题提供科学方案与政策依据。
奶业链各环节包括种植环节、养殖环节及加工环节三大环节,本研究以“种植户+养殖场+乳企”的模式分析奶业链的利润分配。由于乳品加工企业目前开展直营、电商等销售模式,其营业利润核算已经涵盖加工与销售环节的整体利润,因此本文的利润分配重点研究种植、养殖及加工三大环节。
2.1 种植环节 如图2 所示,北京市玉米播种面积与播种产量连年下降。2018 年,北京市玉米产量为27.14 万t,仅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0.11%。玉米种植品种主要为普通品种,作为专门饲料用途的青贮玉米发展缓慢。饲料短缺和饲料成本上升制约种养环节发展,对北京畜牧业影响很大,其中饲料不足是主要限制因素[15]。
从种植户种植环节来看,青贮玉米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种养环节以青贮玉米为研究对象。青贮玉米种植户的收益为青贮玉米售价与生产成本的差价。根据农业农村部资料,种植户种植青贮玉米时,单位价格浮动不大,按照每千克青贮饲料0.3 元计算,每千克牛奶合0.75 kg 青贮玉米[10],根据同花顺软件计算,2015—2017 年玉米种植平均成本为30.40 元/hm2,按照每公顷产333 kg计算,劳动成本约为0.09 元/kg,每千克牛奶人工费折合0.07 元,则种植户净收入0.16 元/kg。
2.2 养殖环节 2008—2019 年,北京市奶牛存栏量呈下降趋势(图3)。2019 年奶牛存栏量为5.68 万头,较2008 年减少66.4%;同时生鲜乳有较大幅度减产,2019 年北京市生鲜乳产量26.41 万t,相比2008 年减少60.21%;而根据《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报告》,北京市牛单产水平呈现上升态势,生鲜乳质量水平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北京市奶牛养殖分布在13 个区,其中示范牛场主要集中于昌平、大兴、房山、密云等9 个区(表1)。总体上看,奶牛存栏规模有所缩减,存栏量有所下降,各区之间奶牛养殖的规模存在差异,养殖场建设水平不均衡。
表1 北京市奶牛存栏情况 头
由于北京市奶牛养殖为规模化养殖,现以北京市大规模养殖场为研究对象。首先,养殖场收益为原料奶售价与养殖场生产成本的差价。其中,养殖环节的生产成本有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固定成本主要为大棚等设施建设费用以及奶牛费用,可变成本包括饲料、医疗防疫费、水电费等。根据每头奶牛养殖成本与每头奶牛的主产品产量计算出每千克原料奶的平均生产成本为2.89 元,具体成本如表2 所示。养殖场的收益来源主要为生鲜乳出售,根据每50 kg 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计算每千克原料奶的平均收入,约为3.75 元/kg,净利润为0.86 元/kg。
表2 北京市大规模养殖场原料奶年平均生产成本 元/kg
2.3 加工环节 乳制品加工企业加工环节收益为液态奶销售收入与液态奶销售成本的差价。2017 年北京乳品加工总产量为59.7 万t,其中液态奶产量为56.8 万t。北京市具有乳制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27 家,大型企业主要有三元、蒙牛、伊利、光明等企业,据东方财富软件数据显示,2018 年以上4 家企业占据51.8% 的乳制品市场份额。选取三元、伊利、蒙牛、光明4 家企业2015—2017 年的年报数据,分析北京乳制品加工企业的经营现状。其中,产量与销量为液态奶实际产销数据,单位销售成本与收入为不考虑期间费用的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除以实际销售量,成本费用净利率为净利润除以成本费用总额,成本费用包括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所得税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具体结果见表3。
由表3 可知,2015—2017 年,4 家企业销量均有所提升,其中蒙牛销量增长最多,增加72.41 万t,这表明乳制品行业的市场发展前景较为可观。不考虑期间费用,光明乳业的销售成本、销售收入与毛利率均为最高,3 年平均销售毛利率为45.8%,其余3 家企业的平均销售毛利均超过30%,且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的差额均在2 元/kg 左右,说明4 家乳品企业通过销售获得利润的能力较强。而4 家企业的平均成本收益净利率均低于10%,企业为获取报酬而付出较大代价,单位成本费用获取的收益不高。整体而言,在加工环节,乳品企业的收入水平与养殖场0.86 元/kg 的利润相比较高,但其由于广告投入较大而增加了成本,从而降低了收益,导致成本费用净利率较低。
2.4 各环节成本收益对比 整体来看,奶业链各环节成本收益及价值增值如表4 所示。其中,生产成本为各环节的总成本减去上环节的产品售价(总收益),乳企总收益与总成本为4 家企业2015—2017 年收益与成本的平均值。从生产成本看,养殖场为2.66 元/kg,是3 个环节中的最高值,反映出北京市目前奶业链奶牛养殖虽呈规模化发展,养殖成本仍然较高;加工企业的成本主要来自原料奶的收购环节,且加工成本也相对较高,为1.22 元/kg,占加工环节总成本的25%。利润占比方面,北京种植户获得全部收益的4.04%,养殖场获得全部收益的21.72%,上游种养环节共获得全部收益的25.76%,下游加工销售环节获得全部收益的74.24%。由此可见,加工企业通过控制生鲜乳的收购价格实现成本转移,从而获得远高于种植户和养殖场的高额利润率。
3.1 模型选取 Shapley 值法是Shapley[16]提出的用来处理多人合作联盟问题的一种数学方法,因其具有唯一性、计算方法的规范性、分配方式的合理性等被广泛应用。其定义变量如下:假设有n 个局中人的集合i,Ι={1,2,3,...,n},S 表示n 个局中人中可能形成的联盟,且S∪N,V(S)为该联盟的特征函数,表示企业联盟S通过联盟优势所得到的最大收益,U(V)表示为一个分配方案。
表3 乳品企业经营现状分析表
表4 各主体成本收益分析 元/kg
在合作N 中,第i 个成员获得分配的利润 公式如下:
其中,S是集合i中存在局中人的所有子集,n表示S中成员个数,ω(│S│)为加权因子,代表概率大小,V(S)表示参与者成员收益,V(S-i)表示参与者成员除去i后取得的收益,n!表示阶乘。
本文将Shapley 模型应用于奶业链利润分配,合作模式如下:种植户与养殖企业签订青贮玉米购销合同进行合作,种植户根据签订的青贮玉米售价出售给养殖企业,养殖企业按照其质量及数量支付款项;养殖企业与乳品企业签订生鲜乳收购合同,规定生鲜乳的收购价格及质量,同时乳品企业向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与资金支持,促进养殖场的资金流通,以形成合作关系,提高生鲜乳产量;而由于缺少中间企业,种植户与乳品企业无法形成直接的合作关系。
3.2 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中国奶业年鉴、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以及企业年度报告等,其中种植户、养殖场与乳企的成本收益由前文计算整理得出。
3.3 实证分析 目前,北京市奶业链利润分配不合理,乳制品行业高效发展受阻。如何使种植户、养殖场与企业协同发展,在保证各自合理利润情况下实现奶业链总体利润最大化是研究的重点问题。根据前文分析测算,生产1 kg 液态奶,种植户所需成本为0.07 元/kg,养殖场所需成本为2.87 元/kg,乳企所需成本为4.97 元/kg。加工1 kg 液态奶,可以得到增值利润3.96 元。在液态奶奶业链中,各主体得到的利润为:种植户0.16 元/kg,养殖场0.86 元/kg,乳企2.94 元/kg。
通过Shapley 值法对奶业链进行研究,并对参数进行定义:P1:种植户向养殖场提供的青贮玉米价格;P2:养殖场向乳企提供的原料奶价格;P3;乳企出售的液态奶价格;C1:种植户的生产成本;C2:养殖场的生产成本;C3:乳企的生产成本;Q:液态奶的市场需求量;L:收益。
模式1:种植户与养殖企业合作,而乳品企业不参与二者的合作。由于养殖企业拥有规模优势,在合作中拥有话语权,因此养殖企业会尽可能通过压低青贮玉米的收购价格来降低生产成本,这时生鲜乳的需求量由乳品企业直接反馈;并且养殖场制定严格的标准以提高青贮玉米的质量,θQ>Q(θ=1.1)[17]。面对较低的价格,种植户为了降低存货风险,无法抗拒,只能被动签订合同并出售,因此合作模式下的总收益大于在流通市场下各自的收益和,公式如下:
模式2:种植户与乳品企业合作,养殖场在奶业链中单独存在。理论上,因为缺失了养殖场这一中间环节,种植户与乳品企业无法直接合作,因此这种合作方式下的总收益与不合作时的收益相同。而养殖场在目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在流通市场中占据稳固地位,养殖场会为种植户提供更高的青贮玉米收购价P1,种植户的收益增加。根据过往经验,收益会增加10% 左右,这时种植户+乳品企业的合作收益会增加。计算公式如下:
模式3:养殖场与乳品企业合作,而种植户不参与其中。这种合作方式使种植户不具有话语权,只能被动地接受价格。养殖场与乳品企业合作,乳品企业为规模化养殖场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原料奶在质量与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上都会带来较大提高,从而带动青贮玉米需求的提高。∂Q>Q(∂=1.08)[18]。此时养殖场+乳企的合作模式,二者的总收益高于其在自由市场中收益之和。得出下列计算:
模式4:种植户、养殖场与乳企共同合作。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各环节产出品的质量,又提升各环节效率,λQ>QλQ>Q(λ=1.18)(λ=1.18)。在这种合作方式下奶业链整体收益有所提高,计算公式如下:
可以看到,种植户、养殖场与乳品加工企业之间通过合作模式提高了奶业链的总收益和生产效率。根据上述公式将不同模式的收益代入Shapley 模型中,计算三者的收益分配比例,结果如表5 所示。种植户的收益从合作前的0.16 元/kg 提升到0.34 元/kg。与非合作时相比,合作模式下种植户的利润增加了0.18 元/kg,增幅为112.5%。养殖场的收益从合作前的0.86 元/kg 提升至1.11 元/kg,增加了0.25 元/kg,增幅为29%。乳企的收益从合作前的3.03 元/kg 提升至3.22 元/kg,增加了0.19 元/kg,增幅为6.3%。经过Shapley 值计算优化后,种植户获得奶业链收益的7.27%,养殖场获得奶业链总收益的23.77%,乳企获得奶业链收益的68.96%。在这种分配方式下,充分考虑到种植户、养殖场与企业的贡献程度,使其获得更高利润,并有效降低各环节的成本,使得整体利润显著增多,促进了奶业链利益主体的协同合作。
本研究表明北京市奶业链利润分配不合理,通过Shapley 模型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种植户的收益占总收益的7.27%,养殖场的收益占总收益的23.77%,乳品企业占比68.96%,分配结果与种植户、养殖场与乳企单独经营的利益占比相比,上游环节主体获得更大占比的收益,产业链各环节收益均有所提升。为进一步促进产业链各环节利润分配优化,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促进养殖场户建立奶农合作社,提升议价能力。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奶农合作社发展,并监管原料奶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性。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不仅能够为养殖户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同时还能成为技术交流平台,为养殖户提供生产管理技术培训等服务,提升养殖水平。同时,必须不断培育养殖主体在市场竞争与合作中建立经济法律意识,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加强加工企业奶源基地建设,提高品牌竞争力。作为连接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养殖主体和消费者的纽带,乳制品加工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准很大程度决定了乳制品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加工企业与种植户、养殖场的良性交流合作能够减少交易成本,促进乳制品行业的和谐发展。加工企业应当加强自有奶源基地建设,实现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从而控制奶源成本与质量管理风险。
表5 不同合作下各环节收益 元/kg
3)政府利用宏观调控,加强各环节利益联结。北京市相关政府部门应制定和完善乳制品产业链各环节沟通合作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顶层设计管理能力和行业协会的协调能力,规范乳制品产业链内部竞争与合作,加强各环节利益联结,推动产业链组织一体化发展,完善奶业链利润分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