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君,何科基,那光玮,徐金振,孙文平,程永生,李 瑞
(甘肃省肿瘤医院腹部外二科,甘肃 兰州 730050)
胃穿孔是指胃内容物进入腹腔后引起中毒与炎症的情况,患者临床多表现为上腹部刀割样疼痛,该疾病起病较急、发病较为突然、属于常见的一种急腹症[1]。本次研究特选择70例在医院行胃穿孔修补术的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术式的不同分为开腹治疗组与腹腔镜治疗组,探究通过腹腔镜进行胃穿孔修补术对于急性胃穿孔的治疗效果与对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现报告如下:
选择70例在甘肃省肿瘤医院行胃穿孔修补术的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术式的不同分为开腹治疗组与腹腔镜治疗组,开腹治疗组分配20例患者,腹腔镜治疗组分配21例患者。开腹治疗组20例患者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 24~48 岁,中位年龄(36.95±4.28)岁;腹腔镜治疗组21例患者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24~49岁,中位年龄(36.98±4.24)岁。以上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基本无差别(P>0.05)。
为腹腔镜治疗组21例患者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①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采取平卧位姿势,进行常规性药物麻醉,建立气腹与操作孔后置入腹腔镜;②对于患者的腹腔内积液进行清除并采用吸引器将患者的胃液导出,随后用腹腔镜对患者的串口部位进行检查并将穿孔周边的组织进行切除[2];③对于患者穿孔位置6cm处进行间断全层缝合,采用4号线进行缝合后以大网膜覆盖固定[3];④冲洗患者腹腔并导出剩余积液,进行引流管留置以后进行腹壁缝合,术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抗炎抗感染与抗溃疡药物治疗。为开腹治疗组20例患者选择开腹式胃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基本麻醉与位置选取方法与腹腔镜治疗组相同,造口选择患者的上腹部正中,造口长度为8cm左右[4]。随后进行串口修复处理,将串口边缘组织切除后采用4号线进行缝合,缝合位置与腹腔镜治疗组相同,后以大网膜覆盖固定进行引流管留置后进行腹部缝合,术后护理与腹腔镜治疗组相同。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情况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采用SF-36进行统计)。
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
治疗完成后,开腹治疗组20例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为 (69.21±6.9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25.79±15.26)mL,术后肠胃功能平均恢复时间为(45.28±7.16)h,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14.53±2.46)h,平均住院时间为(8.73±1.5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00%(7/20);腹腔镜治疗组21例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为 (65.17±6.2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6.42±10.22)mL,术后肠胃功能平均恢复时间为(25.46±10.23)h,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7.38±1.69)h,平均住院时间为(4.71±2.1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1/21),两组数据对比腹腔镜治疗组21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开腹治疗组20例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 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情况
在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开腹治疗组20例患者的生理功能评分为(64.95±5.7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62.51±7.32)分、精神状态评分为(63.59±6.98)分、身体状况评分为(63.52±6.69)分,腹腔镜治疗组21例患者的生理功能评分为(71.24±7.09)分、社会功能评分为 (68.87±9.54)分、精神状态评分为(69.24±7.71)分、身体状况评分为(69.67±7.45)分,两组数据对比腹腔镜治疗组35例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开腹治疗组35例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 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分)
患者若出现胃穿孔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就医治疗,否则严重时将会危及患者生命[5]。一般针对于较小的穿孔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得到缓解但是较大的穿孔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传统多采用开腹式胃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但是其手术创伤较大,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采用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的治疗案例越来越多[6],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的特点,文中数据也提示了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