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北开发区油田污水杀菌技术现场应用

2020-10-17 01:29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0年10期
关键词:母液单井投加量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

油田污水中存在着大量细菌,主要有硫酸盐还原菌(SRB)、铁细菌(FB)和腐生菌(TGB)。通过近几年对各油田注入水水质情况的调查了解发现,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尤其一些老油田),各种化学助剂的大量加入,油田细菌含量呈增加的趋势(硫酸盐还原菌尤为明显),但有些站由于成本等问题未加杀菌剂或加药量小,致使细菌含量超标,加剧了设备和管道的腐蚀,对油田生产产生巨大危害[1]。目前油田在用杀菌技术有二种,物理杀菌技术即紫外线杀菌、LEMUP杀菌等;化学杀菌技术主要为非氧化性杀菌。随着油田驱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处理介质的物性发生了较大变化,造成物理杀菌装置的杀菌效率大幅下降,化学杀菌剂投加量及投资大幅增长。回注污水细菌难以达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长期投加化学杀菌药剂,易产生抗药性;②物理杀菌效果不具有全程性,井口细菌达标率低,并且同一区块若连续使用同一种杀菌剂,细菌的抗药性变化会较快[2];③物理杀菌装置维护费用较高,运行时率低[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影响细菌生长较为关键的因素(如温度、pH值、COD等)来抑制油田细菌生长[4]。因此为寻求经济有效的杀菌技术,开展了ClO2杀菌技术试验和除硫灭菌技术试验。

1 试验研究目的

在配制过程中使用的油田污水含有大量细菌,主要包括:SRB、TGB、FB,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硫离子、铁离子等会降解聚合物,降低注聚黏度,严重影响开发效果。其中SRB和FB是造成黏损率超标的主要原因,在聚合物母液配制过程中,聚合物溶液剪切后产生了小分子降解产物,这些小分子中的“-COO-”作电子供给体为SRB提供了营养,当SRB数量达到2.5×105mL-1时可导致聚合物主链明显断裂从而影响聚合物黏度[5],因此研究除菌工艺,减少下游细菌滋生是控制黏损、保证注入质量的关键工作。

2 ClO2杀菌现场试验

2.1 试验原理

ClO2对细菌壁有较强的吸附穿透能力,可氧化细胞酶,与细菌及其他微生物蛋白质中的部分氨基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使氨基酸分解破坏,快速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最终导致细菌死亡,达到杀菌目的[6]。ClO2多应用于水体杀菌,水体消毒灭藻,废水破氰除酚,印染造纸脱色。该试验主要针对三元配注系统,对配制三元的低压污水进行杀菌试验,同时检测对聚合物浓度、黏度的影响。通过“NaClO3+HCl”制ClO2消毒剂与污水混合,快速杀灭SRB等细菌,处理液中含有余氯能起到持续杀菌作用,从而达到提高聚合物黏度的目的。

反应原理:

2.2 试验方案

细菌检测采用“测试瓶绝迹稀释法”,抽取满足实验要求的水样于密闭玻璃菌瓶中,将12个细菌培养瓶排成一组并依次编号,用一次性灭菌注射器取空白水样,视细菌生长情况确定稀释倍数,放入恒温培养箱培养一定时间(一般7天)后,计算出水样中细菌的数目。经过前期化验数据分析,得出目前适合水质情况的ClO2投加量估值为10 000 g/h。

对杀菌效果进行监督检验,主要是依据标准进行杀菌效果检测实验。本文按照SY/T 0532—2012《油田注入水细菌分析方法 绝迹稀释法》、Q/SY 49—2010 《油田用杀菌剂技术要求》、SY/T 5329—2012《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7]进行实验。

2.3 试验效果分析

2.3.1 除菌效果分析

2019年11月15日对污水中细菌含量检测稀释倍数为12个量级,测出细菌含量基准值,其余天数稀释倍数为6个量级。在设备保持最大投加量的情况下,11月26日杀菌率较低,初步分析来水中细菌含量已超过基准值,除菌效果不佳,其他化验天数均达到预期杀菌效果。污水除菌效果较理想,SRB除菌率99.8%,合格率86%;TGB除菌率99.8%,合格率100%;FB除菌率99.8%,合格率100%。杀菌前后各类细菌含量见表1。

2.3.2 聚合物母液浓度、黏度分析

第一阶段,ClO2投加量恒定,杀菌后母液浓度提升幅度较小,室内配制5 000 mg/L聚合物母液浓度杀菌后比杀菌前浓度上升0.4%,配制2 100 mg/L聚合物母液浓度上升1%。室内配制5 000 mg/L、2 100 mg/L聚合物母液浓度变化如图1、图2所示。

表1 杀菌前后各类细菌含量Tab.1 Content of bacteria before and after sterilization

图1 室内配制5 000 mg/L聚合物母液浓度变化曲线Fig.1 Concentration change curve of polymer mother solution of 5 000 mg/L prepared in laboratory

图2 室内配制2 100 mg/L聚合物母液浓度变化曲线Fig.2 Concentration change curve of polymer mother solution of 2 100 mg/L prepared in laboratory

第一阶段,ClO2投加量恒定,杀菌后母液黏度略有提升,室内配制5 000 mg/L聚合物母液黏度杀菌后比杀菌前黏度上升6%,配制2 100 mg/L聚合物母液黏度上升14%。室内配制5000mg/L、2100mg/L聚合物母液黏度变化如图3、图4所示。

图3 室内配制5 000 mg/L聚合物母液黏度变化曲线Fig.3 Viscosity change curve of polymer mother solution of 5 000 mg/L prepared in laboratory

图4 室内配制2 100 mg/L聚合物母液黏度变化曲线Fig.4 Viscosity change curve of polymer mother solution of 2 100 mg/L prepared in laboratory

2.3.3 单井浓度、黏度效果分析

对5口注入井单井浓度进行取样化验发现,1#、2#、3#、4#注入井单井浓度杀菌后比杀菌前分别提升17%、4.3%、1.6%、1.5%,5#注入井单井浓度杀菌后比杀菌前下降1.4%;对5口注入井单井黏度进行取样化验发现,1#、2#、3#、4#注入井单井黏度杀菌后比杀菌前分别提升52%、26%、36%、30%,5#注入井单井黏度杀菌后比杀菌前下降6%。单井浓度、黏度变化情况见表2。

表2 单井浓度、黏度变化Tab.2 Concentration and viscosity change of single well

2.3.4 原因分析

杀菌后5口井中4口单井平均浓度、黏度高于杀菌前单井平均浓度、黏度,5#单井浓度、黏度虽略有下降,但与杀菌前相比变化不大。

从第一阶段试验效果来看,杀菌率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杀菌后的低压一元液配制的室内聚合物母液浓度及黏度都有上升,5口单井,仅距离最远的5#注入井浓度、黏度没有升高,虽略有降低但与杀菌前变化不大,分析原因为该井距配注站较远,药剂投加后未完全将管道后端细菌清除,导致后端细菌持续繁殖,影响黏度。

2.4 不同投加量除菌效果分析

为摸索更节省成本的加药比,开展了第二阶段的试验,ClO2投加量从低到高进行室内实验和现场取样化验,分别选取3 500 g/h、5 000 g/h、9 000 g/h、10 000 g/h投加量进行对比分析。

ClO2投加量低于10 000 g/h,杀菌率达标困难,ClO2投加量达到10 000 g/h,杀菌率达标。不同ClO2投加量杀菌前后细菌含量见表3。

3 除硫灭菌现场试验

3.1 试验技术原理

利用油田污水中存在的物质如Cl-、Ca2+、K+、CO32-、SO42-、Fe2+等作为原材料,取一部分污水进入设备反应器,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电化学反应,产生高浓度的氧化杀菌物质,如HO·(羟基自由基)、O·(原子氧)、ClO2、H2O2、HClO、O3、ClO-、Cl2等。将这些新生的高浓度氧化杀菌剂与原污水混合,达到快速除硫灭菌的目的。

表3 不同投加量杀菌前后细菌含量Tab.3 Bacteria content before and after sterilization with different dose

电化学反应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离子聚散区,污水中正负离子排列组合,加速聚集移动离子聚集成群。

第二阶段,在离子迁移区,在电场力作用下离子迁移运动,发生一系列电化学反应。

第三阶段,在新物质生成区,得到稳定的高浓度活性基氧化性新物质。

3.2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适应水质特性的除硫灭菌技术,对水质成分及现场工艺情况进行前期调研;室内摸索研制适应性电极配方;工艺流程设计,确保安全、有效、不影响正常工业生产;对技术设备进行生产、安装、调试、维护运行;除硫灭菌技术的现场应用及效果评价,在注水站、注入站、注入井进行杀菌效果研究;对聚合物黏度影响情况进行研究;根据试验情况及时调整设备参数及技术方案;除硫灭菌技术现场应用效果综合评价。

3.3 试验效果分析

目前,该试验已完成了设备的工艺连接、安装调试并进行了第一阶段运行,对第一阶段试验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针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调整。除硫灭菌现场试验细菌含量变化情况见表4。

表4 除硫灭菌试验细菌含量变化Tab.4 Bacteria content change of sulfur removal and sterilization test

取下游注入站母液(质量浓度5 000 mg/L)分别用除菌前和除菌后污水将其稀释至1 000 mg/L,对比黏度差异,观察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用杀菌后污水稀释的聚合物溶液黏度平均可提升10.6%,杀菌对聚合物溶液提升黏度和减缓衰减均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效果随每次取样水质情况不同波动较大。除硫灭菌现场试验水稀释聚合物母液(1 000 mg/L)杀菌前后黏度变化情况见表5。

表5 除硫灭菌试验黏度变化Tab.5 Viscosity change of sulfur removal and sterilization test

4 结论

(1)ClO2杀菌现场试验。从试验效果来看,杀菌率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杀菌后的低压一元液配制的室内聚合物母液浓度及黏度都有上升。ClO2对聚合物浓度、黏度在不同时段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次试验仅对杀菌后的配制效果进行评价,无法控制其他条件对黏度的影响,可以继续开展试验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索通过投加ClO2杀菌是否对整个注入体系有影响。

(2)除硫灭菌现场试验。注水站杀菌效果较好,但下游除菌效果不佳,注入站高压稀释水细菌含量仍然超标,未达到持续杀菌目的,长距离输送时杀菌剂在前端大量消耗,到达下游后除菌效果不佳;上游来水水质波动较大,并且设备一直保持低功率运行,杀菌剂生产量不足;设备运行时间较短,管线内壁残留菌团较多,造成杀菌剂的大量消耗。下一步将增加反应电极组数以及运行功率,增大杀菌剂的产量,并考虑增设静态混合装置,使氧化剂与污水能够均匀混合,同时保持设备长期持续运行,清除管线内壁残存菌团后观察试验效果。

猜你喜欢
母液单井投加量
磁混凝沉淀工艺处理煤矿矿井水实验研究
反渗透淡化水调质稳定性及健康性实验研究
分子筛绿色化合成技术的开发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小型边水稠油油藏单井液量优化方法
聚合母液水优化处理及循环利用
底水稠油油藏单井条件下隔夹层参数研究
单井成本核算分析
NaOH投加量对剩余污泥水解的影响
凝析气藏单井油气界面预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