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明 韩 丽
(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安阳 455000)
当胃与(或)十二指肠内的容物通过反流进入到食管后,就会出现胃食管反流,该疾病多发于小儿人群中,可分为2种类型:病理性与生理性,其中以生理性较为常见,该种类型多为婴幼儿的功能性反流或在给小婴儿或新生儿喂奶后出现的暂时反流,反流情况较轻,往往在婴幼儿约1岁时可以得到自然缓解,不会导致病理损害和严重后果。而病理性是指胃食管反流病,其表现为反流持续存在或较重,或会影响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合并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等[1]。本研究旨在观察对小儿胃食管反流病患儿应用多潘立酮结合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价值。
所选的52例研究目标均为2016年12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小儿胃食管反流病患儿,其均通过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诊断证实为胃食管反流病[2]。运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测验组与参照组各26例。其中,测验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5个月~14.5岁,平均年龄(8.61±1.43)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3.22±1.08)个月。参照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4个月~14.5岁,平均年龄(8.67±1.39)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3.25±1.04)个月。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上不具有显著差别(P>0.05)。
两组均接受奥美拉唑治疗,即每日晨起吞服20mg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0940188),1次服完。测验组在此基础上另添加多潘立酮,即:每日口服30mg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03),于饭前15min进行吞服,分3次服完。两组均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
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总pH<4的时间/总检测时间、反流时间为5min或以上的次数、反流次数进行评价。
两组用药前的总pH<4的时间/总检测时间、反流时间为5min或以上的次数、反流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测验组的反流时间为5min或以上的次数、反流次数显著少于参照组,总pH<4的时间/总时间显著低于参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儿的酸反流状况
有研究发现,大约有8%的儿童会出现胃食管反流病,小儿在患上胃食管反流病后,往往会表现有食管以外的刺激症状、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的症状、反流引起的症状、并发症及其他(包括贫血和生长停滞、Barrett's食管、穿孔与出血、食管狭窄),对于小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患儿必须尽早接受诊断和治疗[3]。
在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上,临床主要采取的治疗药物为奥美拉唑,其是一种可以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的质子泵抑制剂,通过形成巯基,以此对胃酸的分泌产生抑制,使K+-ATP 酶活性得到降低,并使氢离子分泌得到减少,当其进入人体后,可以降低胃液内酸水平,对胃食管黏膜受到高浓度胃酸损伤的过程产生抑制,从而促进胃内灼烧疼痛感的缓解。但是采用单一药物治疗无法取得优异的治疗成效,小儿在用药后,往往病情极易反复发作,长期疗效不佳。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在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中运用联合用药,可以促进治疗成效的提高。本次我院对26例测验组在运用奥美拉唑的基础上另添加多潘立酮,发现两组用药前的总pH<4的时间/总检测时间、反流时间为5min或以上的次数、反流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测验组的反流时间为5min或以上的次数、反流次数显著少于参照组,总pH小于4的时间/总时间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表明多潘立酮与奥美拉唑联合应用的效果显著,与黄勇等[4]的研究结果相符。多潘立酮是一种具有较强的止吐、促胃运动作用的苯咪唑类化合物,能够对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进行加强,加快胃排空,使胃蠕动得到增加,并且可以对胃与十二指肠运动进行协调,使呕吐、恶心得到抑制,同时还能够对胆汁反流进行有效防止,从而抑制胃-食管的反流;此外,该药物不会对胃液正常的分泌功能造成影响,与奥美拉唑结合运用,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成效,取得良好的长期疗效[5]。
综上所述,在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上,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可以使患儿的酸反流情况得到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