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红军 龚辉林
(河南省固始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信阳 465200)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在临床中又被称为“喂养困难”,危重症儿、低体重儿以及早产儿在感染、宫内窘迫、缺氧、窒息等疾病影响之下,胃肠动力发生障碍,极易出现喂养不耐受,具体表现为便秘、胃管内抽出胆汁、腹胀、呕吐、胃潴留等,严重影响新生儿正常生长发育,现已受到临床高度重视[1]。红霉素是当前临床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常用药,可暂时减轻呕吐、腹胀等症状,但如果长期大剂量使用,极易造成肝损伤,单一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求一种安全、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是当前临床高度关注的内容。鉴于此,本研究纳入本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患者88例,对上述病例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研究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纳入本院收治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患者8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研究组男28例,女16例;日龄2~7d,平均日龄(4.52±1.01)d;Apgarg(阿氏评分)评分6~10分,平均Apgarg评分(8.06±1.11)分。对照组男26例,女18例;日龄3~6d,平均日龄(4.55±0.96)d;Apgarg评分7~10分,平均Apgarg评分(8.14±1.01)分。一般资料两组相比可进行比较(P>0.05)。
纳入标准:(1)此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均符合《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中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3)患者家属对于此次研究知情,且签字“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者;(2)胃肠道先天畸形者;(3)研究前接受过营养干预者;(4)合并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者;(5)中途从此次研究退出者。
两组均予以静脉营养支持、抚触、非营养性吮吸、控制原发病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予以红霉素,口服,每次5mg,每日1次,连续给药7d。
研究组:红霉素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予以乳果糖口服液,口服,每次2.5mL,每日2次,连续给药7d。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呕吐、腹胀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
(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①胃残余量≤10%,呕吐等症状消失,奶量是未治疗前3倍,判定为“显效”;②胃残余量≤20%,呕吐等症状减轻,奶量是未治疗前2倍,判定为“有效”;③胃残余量≥50%,呕吐等症状以及奶量无改善,部分患者病情甚加重,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3]。
(2)治疗前后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2mL,以3000r/min速率离心处理10min,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试剂均由湖南永和阳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一切操作操作严格遵循相关标准。
临床总有效率研究组(95.45%)显著比对照组(68.18%)高(P<0.05),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效果[n(%)]
呕吐、腹胀症状消失时间研究组显著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呕吐、腹胀症状消失时间
组间对比:两组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总胆红素显著比对照组低,血清白蛋白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组内对比: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均显著比治疗前低,血清白蛋白均显著比治疗前高(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
新生儿出生之后营养素会逐渐从完全依赖母体转变成胃肠道摄取外界营养素,从宫内转变为宫外[4]。新生儿胃肠动力发育与胃肠消化功能以及吸收功能相比,更加迟缓,尤其是早产儿,由于小肠以无规律、低幅度收缩,基本不存在推动性活动,极易发生喂养不耐受,低体重儿、早产儿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5]。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严重影响了早产儿身体、智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部发育,显著增加新生儿病死率,对其生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比对照组高,症状消失时间显著比对照组短,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说明乳果糖联合红霉素应用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疗效确切。现对乳果糖联合红霉素治疗优势做出如下分析:(1)红霉素属于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对胃动素受体具有一定功能的激动作用,可释放大量内源性胃动素,增强患儿胃动力,加强胃肠道平滑肌收缩,促进移动性复合波出现;(2)乳果糖口服之后,在小肠中不会被完全吸收,但是在结肠中可被完全吸收,分解成丙酮酸、醋酸以及乳酸等,降低肠道中pH值,增加肠道渗透压,促进胃肠蠕动,另外乳果糖口感良好,新生儿易于接受;(3)乳果糖联合红霉素协同作用,优势互补,可发挥显著的治疗效果,改善十二指肠以及胃窦功能的协调性,诱导结肠收缩,促进胃肠道生理功能及早恢复,顺利增加新生儿食用奶量,缓解喂养不耐受,弥补了红霉素单一治疗的不足。
综上所述,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患者采纳乳果糖联合红霉素治疗,可显著增加患儿奶量与体重,促进呕吐、腹胀等症状消退,极大的改善了患儿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