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脑电监测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10-16 07:10河南省周口永善医院461300杜莹莹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5期
关键词:档次脑电脑血管病

河南省周口永善医院(461300)杜莹莹

重症脑血管病是指导致患者神经功能重度损害,可引发呼吸循环等多系统神经功能严重障碍的脑血管疾病,如重度脑梗死、重症脑出血、重症脑静脉血栓等,具有病情易变化、预后差等特征[1]。大部分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就诊时基本处于昏迷状态,存在急性意识障碍、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等症状,故患者极度依赖外界支持治疗,且需不间断监测其身体变化[2]。而脑电活动可反映大脑代谢状态,对大脑皮质功能变化较为敏感,因此脑电监测在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引起广泛重视[3]。本研究旨在于探究持续脑电(EEG)监测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具体应用价值。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80例,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63.67±8.17)岁;脑梗死62例,脑出血18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4]中相关诊断标准,经CT或MRI确诊;持续EEG监测前发病时间<48h;入院时存在意识障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8分。排除标准:持续EEG监测前已使用抗癫痫或镇静药物;存在精神病史;存在精神病家族遗传史;脑血管畸形;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肿瘤、外伤等。

1.2 方法

1.2.1 仪器设备 选用Solar 2000N神经中央监护系统(北京太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按照10/20系统设置电极,8导记录(FP1、FP2、P3、P4、O1、O2、C3、C4);参考电极:双侧耳垂。使用镀铌盘状的有孔电极,使用乙醇(浓度:75%)棉球擦拭患者头皮表面,导电膏粘连头皮与电极,使用皮筋网帽或者手术帽将患者脑部覆盖,再用3M宽度为1cm的微孔通气医用胶将头部固定。走纸速度为3cm/s,滤波通道为0.5~3.5Hz,连续记录24h。

1.2.2 EEG评价 参考Synek分级标准,Ⅰ级:规律性α活动,存在θ波,具有反应性。Ⅱ级:属于占优势的θ活动,即正常电压存在反应性或低电压无反应性。Ⅲ级:δ波/纺锤波,即占优势δ活动,具备反应性、节律性,广泛;纺锤波昏迷;占优势δ波,不规律且无反应性,低电压;占优势δ波,一般无反应性,中等电压。Ⅳ级:θ昏迷(单形态、支配性θ活动)/爆发-抑制/α昏迷/低电压δ波。Ⅴ级:脑电活动静息,属于抑制状态,电压<2μV。

1.2.3 预后判断 参照《神经病学》对预后情况进行判断,良好:患者生活、生活基本正常;轻度残疾:经治疗存在轻度后遗症,不影响正常生活;重度残疾:意识清醒,但残疾,需他人协助进行日常生活;植物生存:反应较少;死亡。除死亡外,其余作为存活。

1.3 评价指标 ①持续EEG表现:记录不同EEG表现患者例数,及结局;②持续EEG监测分级与预后关系:统计持续EEG监测结果不同分级下的存活、死亡例数,为方便统计计算,将分级结果分为Ⅰ~Ⅱ级、Ⅲ级、Ⅳ~Ⅴ级的低中高三档,计算此三档与死亡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Pearson分析持续EEG监测分级档次与死亡结局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持续EEG表现 80例患者的持续EEG表现均异常,异常率100%(80/80),死亡率为38.75%(31/80)。见附表1。

附表1 所有患者持续EEG表现情况[n(%)]

2.2 持续EEG监测分级档次与预后关系 经Pearson分析,持续EEG监测分级档次与死亡结局呈正相关(r>0,P<0.05)。见附表2。

附表2 持续EEG监测分级档次与预后关系

3 讨论

重症脑血管病的特征为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预后效果与多因素相关。既往临床中通常根据患者GCS评分、影像学检查结果等方式评估病情,GCS评分可提示病情发展情况,患者意识状态、体温等参数均为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但以上指标均难以实时反映患者脑功能状态。而脑功能的及时准确评估对治疗方案的制定、紧急措施的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故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脑部状态的实时监测非常重要[5]。

EEG是由人体大脑皮质突触后电位的空间、时间总和反映,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脑细胞受损,导致其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轴突后电位改变,而持续EEG监测便可记录这一过程,动态反应患者脑功能变化,是辅助诊断手段,也是预后评估手段[6]。有研究发现,持续EEG监测期间,患者脑血流量下降至20~25ml/100(mg·min),持续EEG便可出现异常,而下降至17ml/100(mg·min),大脑突触活动性下降,若下降至10~12ml/100(mg·min),患者脑细胞便可死亡[7]。因此,持续EEG监测可及时反映大脑状态,利于医生识别患者脑损伤程度,从而及时在可逆阶段采取对应治疗措施。

本研究持续EEG监测表现中,低波幅活动是电静息前兆,当患者大脑出现此状态则死亡率较高,因此本研究中出现此状态的患者全部死亡。与常规EEG不同,持续EEG监测中的单节律活动的θ与α昏迷在脑干病变和缺血缺氧性质的脑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其中α节律在后枕区,α昏迷主要在大脑额、顶区域,弥散性分布,预后差,本研究中单节律活动均死亡,其余不同类型的持续EEG表现均提示不同预后结局。而将持续EEG监测结果进行分级,是将不同持续EEG表现患者的规范化分类,因研究样本容量较小,本研究将5个持续EEG监测分级再次分为3个不同的档次,发现持续EEG监测分级档次与死亡结局呈正相关,提示持续EEG监测分级越低,存活率越高。徐俊龙[8]等对持续EEG监测在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发现持续EEG监测分级Ⅲ~Ⅳ级患者预后不良率明显高于Ⅰ~Ⅱ级,分级越高预后越差;邹秀丽[9]等研究中分析床旁持续脑电监测在危重孕产妇脑功能变化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持续EEG监测分级越高,预后越差;刘力学[10]等研究发现持续EEG监测可有效评估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其分级与预后呈正相关,论证了持续EEG监测可作为此类患者脑功能状态的重要方式。以上相关文献资料结果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符,进一步证实持续EEG监测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中较高的应用价值。此外,持续EEG监测操作简单、经济,并可用于床旁动态监测,综合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持续EEG监测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大脑状态及预后的评估中可发挥较高的价值,有利于临床根据患者情况及时采取治疗干预措施,最大程度避免病情恶化,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档次脑电脑血管病
认知控制的层级性:来自任务切换的脑电证据*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工作记忆负荷对反馈加工过程的影响:来自脑电研究的证据*
脑血管病知多少
气管切开时机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响
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 教学中的重要性
乒乓球运动员在经验相关图形识别中的脑电相干性分析
这个假期你错过的不是院线片而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