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暨玉溪市人民医院(653100)廖飞 朱雁鸿 陈静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是目前临床治疗严重胆囊疾病的常用方法[1],然而由于术中存在腹膜过度牵拉、CO2气腹及游离胆囊床操作等可能导致术后疼痛的发生[2],尤其不利于老年患者。纳布啡具有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手术的麻醉及镇痛。本研究将纳布啡应用于老年患者LC中的超前镇痛,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8月~2018年3月在我院行全麻LC的老年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纳布啡组(N组,n=30)和对照组(D组,n=30)。N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66.4±4.6)岁,D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65.6±4.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未使用术前药,入室后常规输液吸氧,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血压(BP)、呼吸(R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选择全凭静脉麻醉:N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注射纳布啡0.15mg/kg,D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诱导:依托咪酯(0.3mg·kg-1)、芬太尼(3ug·kg-1)、维库溴铵(0.1mg·kg-1)静脉注射,5~10min后经口气管插管,机控RR10~12次·min-1,VT8ml·kg-1,维持PETCO235~45mmHg;维持:丙泊酚、瑞芬太尼泵注、定时追加维库溴铵,于关气腹时停丙泊酚,缝皮时停瑞芬太尼,术毕待自主呼吸恢复、神志清醒后拔出气管导管。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输液量、出血量、手术时间、苏醒及拔管(停药至睁眼及拔管)时间;比较两组入室后(T0)、给予纳布啡或生理盐水后(T1)、气管插管时(T2)、切皮时(T3)及拔管时(T4)的HR、MAP变化;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1h、3h、6h、12h、24h)的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数据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相关情况 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输液量、出血量、手术时间、苏醒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1。
2.2 HR、MAP比较 两组患者T0、T1、T2、T3时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N组HR、MAP未出现明显波动(P>0.05),而D组与T0时及N组比较HR、MAP均明显升高(P<0.05)。详见附表2。
2.3 术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术后1~24h内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N组在术后各时间点比D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3。
2.4 不良事件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
附表1 手术相关情况比较(±s,n=30)
附表1 手术相关情况比较(±s,n=30)
组别 丙泊酚用量(mg)输液量(ml)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苏醒时间(min)拔管时间(min)N组 223.4±24.2 724.3±163.2 34.2±13.4 51.6±13.4 13.4±2.6 25.2±3.9 D组 230.1±23.8 719.6±154.8 32.9±12.8 52.1±14.2 12.4±2.2 23.5±4.3
附表2 不同时间点HR、MAP比较(±s,n=30)
附表2 不同时间点HR、MAP比较(±s,n=30)
注:与T0时比较*P<0.05;与D组比较#P<0.05。
观察指标 组别 T0 T1 T2 T3 T4 HR(次/min) N组 72.5±12.4 67.4±11.3 65.9±9.8 68.5±9.5 73.3±11.8#D组 71.3±11.8 70.3±12.1 68.4±10.2 70.3±8.9 88.7±12.0*MAP(mmHg) N组 84.3±11.2 79.3±9.9 84.1±9.4 82.3±8.8 87.2±10.5#D组 87.2±10.4 86.8±11.1 83.3±12.3 84.2±9.2 96.4±13.2*
附表3 术后不同时间点镇痛效果比较(±s,分,n=30)
附表3 术后不同时间点镇痛效果比较(±s,分,n=30)
注:与D组比较,*P<0.05;**P<0.01。
组别 术后1h 术后3h 术后6h 术后12h 术后24h N组 3.6±1.5** 3.1±1.1** 2.5±0.8** 2.1±0.8** 1.6±0.7*D组 4.5±1.7 4.0±1.6 3.6±1.2 3.1±1.2 2.0±0.9
纳布啡是新型阿片κ受体激动/μ受体部分拮抗镇痛药,安全性高,由于不直接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作用,因此几乎对血流动力学不产生影响,特别适用于心功能不全和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4],对全麻苏醒质量影响较小,并且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本研究将纳布啡应用于老年患者LC中的超前镇痛,发现术中各时间点HR、MAP与基础值相比较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拔出气管导管时对照组HR、MAP明显高于基础值和纳布啡组(P<0.05),说明纳布啡对循环影响较小;与对照组相比,纳布啡组麻醉苏醒及拔出气管导管时间并没有出现明显延长(P>0.05),说明纳布啡不影响老年患者麻醉苏醒及拔管时间;两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1~24h内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并且纳布啡组疼痛VAS评分在术后各时间点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有良好镇痛效果。
总之,纳布啡超前镇痛在老年患者LC中应用,镇痛效果较好,并且术中循环稳定,不延长麻醉苏醒及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少,有利于老年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