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谢三刚,许 琦,任文斌
(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044000)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生产技术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高质量的小麦面粉是当前以及未来小麦育种的重要目标。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占小麦贮藏蛋白的10%,它由位于第一同源群1A、1B和1D染色体长臂的Glu-A1、Glu-B1和Glu-D1位点(统称为Glu-1位点)上的复等位基因所控制,存在多个等位变异[1]。已有研究结果表明,HMW-GS与小麦品质密切相关[2]。通过对HMW-GS的改良,可以改善小麦的加工品质[3-4]。
本研究通过对黄淮地区小麦品系(种)HMW-GS组成的测定,旨在初步了解黄淮麦区小麦品系(种)的品质,为优质小麦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并进一步揭示HMW-GS对小麦品质特性的影响。
供试材料是从参加近3 a黄淮地区小麦区试品种中选取的21个品系(种),对照品种为中国春(Null、7+8、2+12)。
1.2.1 HMW-GS的组成分析 对试验材料进行HMW-GS提取,并采用SDS-PAGE方法对HMWGS的组成进行分析[5-7]。HMW-GS的命名参照PAYNE等[2]的方法。
1.2.2 品质分析 小麦品质指标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采用DA7200型二极管阵列近红外光谱仪(瑞典Perten)进行分析。
试验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由表1和图1可知,21份小麦材料中共检测到11种HMW-GS组成类型。其中,1/2+12/7+9、Null/2+12/7+9、1/5+10/7+9、Null/5+10/7+9 出现的频率较高,均为14.29%。在参加试验的材料中,同时出现3个优质亚基的材料(1/5+10/7+9、1/5+10/14+15、1/5+10/17+18)仅有 5 份,所占频率为23.81%;同时出现2个优质亚基的材料(1/14+15、1/7+9、1/5+10、5+10/7+9)有 9 份,所占频率为42.86%。
表1 HMW-GS亚基组成类型
控制HMW-GS的Glu-1位点有3个等位基因,分别是Glu-A1、Glu-B1、Glu-D1。21份材料中,不同等位基因间亚基变异及出现的频率列于表2。
表2 HMW-GS等位变异及频率
由表2可知,Glu-A1位点有2种变异:1和Null。其中,优质亚基1出现的频率较高;Glu-B1位点有 4 种变异,分别是 17+18、14+15、7+8、7+9,所占频率分别为4.76%、14.29%、23.81%、57.14%,以优质亚基7+9为主;Glu-D1位点也出现2种变异:2+12和5+10,所占频率分别为42.86%和57.14%。
从表3可以看出,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异幅度为12.05%~16.62%,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4.29%;湿面筋平均值为33.92%,变异幅度为27.84%~38.86%;沉淀值的变异系数为1.02,变异幅度较大。
表3 供试材料的品质性状
研究表明,HMW-GS特定的亚基能够明显改善小麦品质[8-12]。在Glu-A1位点,亚基1和1*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大于亚基Null,亚基2*和亚基1之间的效应高低尚存在分歧。在Glu-B1位点,因其等位变异位点较多,故该位点内各亚基对品质的效应大小较为复杂。多数研究表明,各亚基对品质的效应大小基本表现为 17+18>7+8>7+9>6+8[13-16]。在Glu-D1位点,亚基5+10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优于其他亚基[17-19]。本试验选取的近3 a参加黄淮麦区区试的21份小麦品系中,在Glu-A1位点,检测出含有优质亚基1和劣质亚基Null的品系份数基本相同,表明在该位点,小麦品质并未得到改善;在Glu-B1位点,检测出的亚基多数为优质亚基,表明该位点的优质性得到了明显改善;在Glu-D1位点,含有优质亚基的材料数高于含有劣质亚基的材料数,表明该位点的优质性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湿面筋含量以及沉淀值变异幅度较大,这可能是因为选取的小麦材料品质参差不齐。
本研究中,在Glu-B1位点检测出含有优质亚基的材料占86%,但有研究表明,各位点对小麦品质的贡献不是单独发挥作用,而是位点之间产生加性效应或者互作效应,从而对小麦品质产生影响[20-22]。这可能是导致小麦品质参差不齐的原因。另有研究表明,LMW-GS以及淳溶蛋白的存在也会对小麦的品质产生影响[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