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与对策

2020-10-15 13:28军,杨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旅游业危机

和 军,杨 慧

(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2019年,旅游经济增速高于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保持较快增长,文化和旅游部官方数据发布,2019年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对GDP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的11.05%。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稳步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基础更加稳固。然而,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使旅游产业发展按下暂停键。旅游业属敏感型产业,易受各类突发事件与外部环境的冲击和影响,引发较为严重的产业经济滑坡甚至衰退,导致暂时性的旅游产业发展危机。

世界旅游组织将旅游危机定义为影响旅游者对目的地信心并扰乱其继续正常运营的非预期性事件。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自然或人为灾害事件、 国际关系事件、 国内政治事件、 金融危机以及恐怖主义袭击等均属不同类别的危机事件。上述事件多数不可控且很难防,需关注的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SARS(非典型肺炎)和COVID-19对旅游业的冲击和影响更为显著,但相对而言可控可防程度更高。因而,本研究基于旅游危机管理理论,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剖析我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旅游业发展的具体影响,总结已有经验与规律,以期为旅游业内各方积极应对与疫后复苏,完善旅游危机防控体系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 研究综述

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暴发了多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如SARS疫情、 甲型H1N1流感疫情、 脊髓灰质炎疫情、 埃博拉疫情、 寨卡病毒感染疫情、 MERS(中东综合呼吸症)疫情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领域危机越来越受重视。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旅游危机研究起步较早。一是旅游危机管理理论研究; 二是针对某危机事件对旅游产业整体发展的影响,如艾滋病危机[1]、 口蹄疫危机等公共卫生危机[2]对国际旅游业的影响和对策的研究; 三是关于地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如亚洲瘟疫对新加坡旅游的影响研究[3]等。

国内研究总体进展情况呈现以下四个特征:一是常将危机事件与其他积极事件整合为重大事件对旅游影响开展研究。二是研究对象多以SARS为典型案例,少数涉及其他事件,如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对策。[4]由于SARS危机对旅游业的强烈冲击,业内多位专家开展专项研究,理顺与辨析易混淆的相关问题[5]; 结合行业细分内容分析SARS对旅游业各方面的影响,提出具体应对建议[6]等。三是量化研究有所突破。干预分析模型[7]、 本底趋势线法[8]、 结构方程模型[9]、 合成控制法[10]等在旅游危机事件与相关研究中得以应用。四是在研究视角方面,从全国到地区、 从业态到企业、 从政府到地方行政机构各维度开展危机影响与应对研究。

目前虽国内外对各类危机事件的研究有一定基础,在量化与质性研究方面均有所突破,但是针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旅游产业专项危机应对研究仍不充分。一方面要把握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律性与经验性认识; 另一方面,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反映的防控与应对策略的短板问题等更值得深入研究,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尽快推进旅游产业经济的复苏与振兴发展。因此,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出发点,针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旅游业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对政策扶持助力与行业企业实践提供参考建议,并对降低产业风险,维护经济发展平稳运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旅游危机管理理论分析

截至2020年1月29日,中国31、 省、 自治区、 直辖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新冠肺炎疫情被列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PHEIC是WHO对国际疫情的最高级警报,成为首次疫情暴发于我国的PHEIC事件,我国旅游业遭受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重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

旅游危机管理理论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学防控与有效应对的重要理论支撑。国外研究开展较早,旅游危机管理理论主要内容包括早期理论模型; 旅游灾难管理基础理论; PPRR危机管理模式,美国联邦安全管理委员会把其修正为缓和(Mitigation)、 准备(Preparation)、 反应(Response)、 恢复(Recovery)即“MPRR”模式; Robert Heath(罗伯特·希斯)提出4R(Reduction、 Readiness、 Response、 Recovery,缩减、 预备、 反应、 恢复)模式,Becken(贝肯) & Hughey(休伊)将4R理论引入旅游危机管理,提出降低灾难风险的改进建议; 四阶段生命周期模型即F模型; 五阶段模型即M模型以及三阶段模型等(见表1)。[11]通过对旅游危机管理理论的梳理可以发现总体上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对危机管理阶段系统性把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应结合不同阶段的危机特征建立系统性应对机制; 二是对危机前的重点防控与风险评估不可忽视; 三是危机防控期反应与缩减策略是关键; 四是危机后的学习与反馈是危机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以上述特征为核心的旅游危机管理理论为旅游业疫情应对策略改进与完善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表1 旅游危机管理相关理论信息一览表

三、 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

(一)总体影响

2020年3月27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更新对新冠肺炎疫情评估数据,预估2020年国际旅游人数将下降为20%至30%,预计国际旅游收入损失3000亿至4500亿美元。[12]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历年国内旅游收入与国际旅游收入数据,以及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2)》对2020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预测指标为参考数据,测算过程以历年对美元汇率为换算标准统一度量单位,采用增长率公式测算我国2000—2020年期间历年旅游总收入增速,其中2020年为预测数据。(见图1)2003年、 2020年受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我国旅游总收入均出现显著下滑,预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总收入负增长比在19.5%至29.5%区间,影响更为严重。

新冠肺炎并不是我国首发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SARS(2003)、 甲型H5N1禽流感(2005)、 H7N9禽流感(2013)、 登革热疫情(2014)等均属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其中,SARS对旅游业冲击更为严重。由于流动性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性特征,产业所有细分领域均涉及人群聚集与交往,因而具有传染性特征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对于其他危机事件,对旅游业影响范围更广,冲击更严重,特别是在传染病窗口期对旅游业造成全面冲击。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影响与SARS疫情相比存在诸多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后者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前者处于经济平稳发展时期。二是旅游业总体规模体量不同,与SARS疫情相比,一方面当期旅游产业的全域化发展程度更高,另一方面旅游就业市场占比更高,导致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更大,涉及范围更广。三是受疫情与经济发展多方影响,旅游需求弹性消费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于中国新春佳节之际,带薪休假被疫情提前预支,加之经济增速放缓,旅游者可支配收入减少,因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旅游市场需求弹性指数不容乐观。四是疫情发病数量多,世界范围很多国家出现疫情情况,新冠肺炎疫情已被列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出入境旅游需求受到更为严重影响。因此,总体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影响范围更大,冲击更为严重,影响程度更深。

图1 2000—202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增长率变化与预测甲型趋势图(1)图1、 图2、 图4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与《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2)》报告。

(二)对国内旅游的影响

1. 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影响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旅游市场供求两端均会发生变化。在市场需求端,一方面主要考虑旅游者心理变化对旅游需求市场的影响。另一方面品质化需求与创新研发的市场变化趋势特征突出。比如旅游者的储蓄意识增强,加之疫情期间,部分旅游者收入急速下降,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意愿将出现明显下降。受疫情影响,旅游者对健康的关注意识将大为增强,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选择将发生变化。以“绿色”“健康”为主要特征的旅游产品将受市场欢迎,体现在户外亲近自然类旅游景区景点以及相关主题类旅游产品市场需求量将有望提升。此外,受海外疫情影响,国内旅游市场将成为我国旅游市场恢复期重要发力方向。

在市场供给端,新冠肺炎疫情对传统旅游造成巨大冲击,对各类旅游细分行业均产生重大影响。一是旅行社遭受重创。文化和旅游部直属单位调查报告指出,旅行社在疫情中遭受的损失最为严重。旅行社疫情前期经营业务停摆,春节前期投入收益与经营收入归零,大量退订冲击企业现金流,用工成本和固定资本支出压力加大,中小企业员工基本工资与福利更难以保障,损失与影响严重。二是OTA(Online Travel Agency, 在线旅游)企业遭遇海量退订,服务难度加剧,垫资数额巨大。三是景区类旅游企业受损直接。春节黄金期景区前期投入和预期收入两方面受损直接。四是旅游住宿类企业受影响显著。STR(Smith Travel Research,史密斯旅游研究)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的酒店入住率同比下降71%,国内星级酒店疫情期间出租率不到20%,难以支撑酒店运营; 国际酒店集团亦受影响。如希尔顿集团已关闭旗下约150家酒店,华住、 锦江、 首旅如家、 开元、 铂涛、 东呈、 亚朵等各大酒店集团实施加盟管理费减免政策等对集团年收益率产生影响。与酒店相比,民宿多属小微企业,应对危机抵抗力较弱,受影响程度预计更大。五是对旅游产业链企业相关的连锁负效应影响。旅游交通类、 餐饮类、 传统媒体类、 咨询规划类、 文创类等各类旅游相关企业均受冲击,企业效益骤减,间接影响显著。据国际航协2月20日估计,疫情对全球航空业造成损失将达293亿美元,其中278亿美元发生在亚太地区,预计亚太地区航空旅行客运量将下降8.2%。此外,资本市场出现波动,旅游上市公司短期受影响较大等。

2. 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

2019年国内旅游收入约5.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11]。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旅游短期全面阻断,断崖式下降显著。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对2020年旅游业预测数据,国内旅游收入与国内旅游人数两个主要增长指数的判断均出现显著负增长,分别在18.6%至29.9%和13.9%至19.5%区间,且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旅收入的影响程度超过SARS疫情。(见图2)

图2 2000—2020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变化与预测趋势图

疫情对国内旅游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在影响冲击程度方面,与以往我国发生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经济的冲击更大; 与出入境旅游相比,国内旅游所受的冲击相对较小。在省际地区影响方面,呈现区域差异化特征。一是以四大经济区域分析,总体上受疫情影响程度为中部>东部>西部>东北; 二是集聚化影响特征显著,通过最新可查统计数据2017年各省份国内旅游收入情况以及我国省际区域疫情影响综合比对分析,可以判断预计国内旅游市场湖北受影响最为严重,广东、 河南、 浙江、 湖南次之; 其他地区国内旅游市场受疫情之外影响因素更为复杂,影响程度相对较低。(见图3)在旅游产品需求变化方面,疫后近程国内旅游市场恢复较快,短期内短途、 周边游产品市场需求将大幅提升。

图3 我国各省份2017年国内旅游收入情况及受影响程度分布图(2)来源:根据2018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公布数据整理编制(时间截至2020年3月4日12:19)。

(三)对出入境旅游的影响

1.对入境旅游的影响

文化和旅游部官方数据,2019年国际旅游收入1313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3%,入境旅游人数约1.45亿人次,同比增长约2.9%。[12]从1月29日起,多家航空公司暂停往来中国航班,入境旅游基本停顿。1月30日晚,世界卫生组织宣部将新冠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团队旅游几乎停摆,散客入境旅游受到重大冲击,入境旅游受影响程度超过国内和出境旅游,影响最为深远。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入境旅游人数与国际旅游收入负增长比分别在18.9%至40.7%和21.9%至44.5%区间,与国内和出境游相比降幅最大,预计入境旅游受冲击最为严重。(见图4)

图4 2000—2020年我国旅游入境人数增幅变化与预测趋势图

我国入境旅游所受的冲击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境内疫情暴发期的短期影响较大,入境旅游人数恢复期显著下滑,2003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9166.21万人次,同比下降约6.38%。新冠肺炎疫情对入境旅游的影响超过SARS疫情,入境旅游经济损失更大。另一方面,海外疫情发展迅猛,我国主要客源国均不同程度受疫情影响,旅游者出境意愿降低,与此同时各国因疫情,出入境管制政策解除将延迟,全球国际旅游将面临较长恢复期。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18年及2019年第三季度主要客源国名录,统计前15位主要客源国疫情发展情况。(见表2) 主要情况体现:一是亚洲国家如韩国、 日本、 新加坡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韩国较为严重; 二是目前美国疫情最为严重且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预计入境游恢复期最长; 三是欧洲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客源国德国、 英国受影响较大。此外,其他主要客源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疫情影响。海外疫情发展仍处于窗口期,是否能够得到控制对我国入境旅游乃是世界旅游经济恢复将产生重大影响。

2.对出境旅游的影响

出境旅游也将受到较大影响。2019年我国出境旅游1.55亿人次,同比增长3.3%[11],预计2020年受疫情影响,出境旅游人数下降在12%—21.2%。截至2020年2月16日中国移民管理局公布的相关信息,目前世界范围133个国家对中国进行不同程度的入境管制。根据2019年《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数据,我国出境旅游市场排名前15位的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国香港地区、 澳门地区、 泰国、 日本、 越南、 韩国、 美国、 中国台湾地区、 新加坡、 马来西亚、 柬埔寨、 俄罗斯、 印度尼西亚、 澳大利亚和菲律宾,都出台相关入境管制政策。(见表3)出境旅游在疫情期间基本全面停止,签证等海外服务相关中小旅游企业损失惨重。

表2 我国主要客源国受疫情影响情况统计图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及各国官方通报数据整理编制(截至2020年5月18日20:52)

表3 中国出境游主要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入境管制及疫情信息一览表

目前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逐步好转的过程中,世界范围多数国家出现疫情确诊病例,境外疫情正处于从潜伏期到暴发高峰期的不同发展阶段,疫情蔓延仍在继续。各国官方通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18日,海外累计确诊4745457例,海外疫情影响范围不断扩大,若疫情未能有效遏制, 出境旅游市场将受海外疫情影响,恢复期延长,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受较大影响。预计疫情对疫后出境游影响有三点。一是总体上出境游将呈现较长恢复周期,欧美等出境旅游市场将出现较长时间停滞。二是区域性特征显著,预计国内港澳台出境游产品恢复早于其他境外旅游产品; 邻近亚洲主要目的国如韩国和日本的出境旅游需求将有所下降; 东南亚国家等主要目的国出境产品线将受影响; 欧美疫情发展情况形势严峻,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情况仍不明朗。三是出境旅游产品需求将与目的国或地区疫情变化高度相关,直接影响出境游恢复周期。

四、 对策建议

(一)政府方面的对策

1.建立常态应对机制,完善危机管理体系

健全公共危机相关的旅游法律法规,建立常态化应急运行机制,强化事前危机防范,搭建长短期危机防控预案,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国家与地方政府各行政单位与部门的协作机制,整合各类资源,建立与完善统筹分配机制,充分借鉴可行性经验,进一步建立与完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防控与管理体系。

2.加强专项政策扶持,助力市场企业复苏

为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减税、 减租等各项财政与金融扶持政策。各类旅游企业特别是中小旅游企业面临资金短缺困境,从国家旅游政策层面,目前已出台暂退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等系列扶持政策。建议针对各类旅游企业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出台旅游专项扶持政策,加大旅游财政支持与补贴力度,推进特殊时期的专项减免政策与金融信贷扶持,针对旅游企业建立复苏激励机制,助力旅游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为全面推进旅游市场复苏做好财政与金融政策保障。

3.反思行业制度短板,建立保险保障体系

各级旅游行政部门应反思在危机应对过程中,旅游业各部门各主体等出现难以应对重大问题的制度与政策短板。如旅游企业风险应对的基金保障机制仍不健全,需强化保险保障意识,推进旅游企业危机保险保障制度的建立; 又如导游人员等旅游从业者的用工体制问题,需进一步完善导游队伍企业化制度建设,从政府层面自上而下推进导游等旅游从业人员的薪酬体制改革,完善旅游从业者的福利保障制度。

(二)企业方面的对策

1.启动企业危机保障基金,建立危机预警评估机制

企业资金保障是应对重大危机的关键问题,应建立相应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保障基金的储备制度与保险机制,应对危机发生时由于巨大人力成本与运营支出导致的企业生存困境。强化危机事前防控意识,建立风险预警与评估机制。

2.编制危机应对指南,提升危机管理能力

针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特征,企业要学会危机管理,研究危机应对策略,总结以往与可借鉴应对经验,制定科学防控预案,不断完善企业应急方案细则与内容,形成有效的危机应对指南,使企业在关键时期有序开展运营管理。搭建事中危机防控应对机制,强化各类旅游相关企业应急防控体系,不断改进事后危机应对反馈系统,开展系统性危机管理,综合提升企业危机管理能力。

3.加快推进研发创新,提质拓展产品市场

此次疫情的出现,应充分考虑由此暴露的旅游产品创新不足、 企业产品结构过于集中等系列产品发展问题。一是要加快产品研发创新,深入挖掘市场需求,掌握游客心理变化,定准市场目标,有效开发新产品。二是引入新技术,关注新兴科技发展,提高旅游者体验质量。三是开拓新市场,已有的业务主线是否能够应对企业的各类危机。应积极开拓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市场新业务,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四是提质增效,以疫情为契机,顺应旅游市场需求侧变化,加快产品提质步伐,重新定位企业发展方向,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自身抵抗力,避免恶性价格竞争,推进旅游市场良性复苏。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旅游业危机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危机”中的自信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过度剖宫产背后的公共卫生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