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附院:担当重若山

2020-10-15 06:55
中国医院院长 2020年18期
关键词:附院院区医疗队

优异成绩的背后汇聚着青大附院管理团队科学、高效、规范、快速的管理思维。

抗疫特别贡献奖

2020 最佳医院管理团队

获奖单位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获奖理由

25 例重症患者,外加195 万门急诊患者,143 名援鄂战士,外加4 批38 吨物资,青医出战,所向披靡。前线后方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守土抗疫在此一举!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抗疫团队

不同功能定位的医疗机构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作为省属综合性医院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山东青岛分中心的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青大附院”)而言,扛起青岛甚至山东抗疫的大旗义不容辞。

然而,事实并非如看起来那般理所当然。青大附院拥有4个院区、5000余张床位、600万人次年门急诊量(2019年列全国第四位)、24.3万人次年出院量,除作为省级救治中心做好防控工作外,保障广大患者的正常就医需求亦是重中之重。“两手抓”无疑为医院带来巨大挑战,需要医院更多的付出和担当。

但疫情期间先后收治25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派遣143名医护人员援鄂、接诊294.53万门急诊患者和12.76万住院患者的表现,已足够说明问题。非常时期,青大附院以完美答卷诠释了公立医院的责任和担当。

王新生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

董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院长

优异成绩的背后汇聚着青大附院管理团队科学、高效、规范、快速的管理思维,今天,复盘整个抗疫历程,在抽丝剥茧中仍能感受到青大附院人的智慧、勇气与担当。

院内防控“早快严”

青大附院疫情防控突出了“早、快、严”三个特点。

新闻报道武汉出现病毒性肺炎后,青大附院第一时间进行科学研判和分析,以高度的职业敏感和社会担当,及早研究部署,开展相关工作。1月7日即在各院区设置发热门诊,确定工作原则,理顺工作流程,次日起全院发热门诊24小时开展接诊工作。1月16日接到分管领导和各级政府部门文件后,医院连夜组建以党委书记王新生、院长董蒨为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随后又成立了以孙运波副院长为组长的专家组和由急诊部、医务部、医院感染管理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等专家组成的防控工作专班。

1月18日凌晨,青大附院接诊了一名发热患者,由于之前的部署、动员和准备工作到位,接诊医生和护士保持着极高的警惕性,接诊完全按照传染病防治要求进行。18日专家组举行多次会议进行分析研判,并在下午将病例进行了上报。

“当时我们就明确提出要严格按照呼吸道传染病的要求和规范应对发热患者。”董蒨回忆,彼时全国范围内对该病毒性肺炎都缺乏认识,医院只能按相关标准摸着石头过河。

1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上述病例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青大附院由此承担了山东省首例确诊患者的发现、诊断、治疗工作,为山东省疫情防控敲响了警钟。

此后,青大附院又收治了全省第二例、第三例确诊患者,为落实“四集中”原则,领导班子作出决策将院内确诊患者集中至西海岸院区感染性疾病科病房,配置4名重症医学科医师、1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27名护理人员。

1月23日,在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决策下,山东省内第一家一体化协作的隔离病房远程会诊系统在青大附院建立,下午2时,第一例会诊在两个院区之间进行。该会诊系统实现医疗专家组每天定时与隔离病房视频连线,做到专家、主管医生、护士与患者多方的实时无障碍交流,最大限度减少物资消耗,避免人员暴露。该系统也实现了对其他地区以及本地其他定点医院的远程会诊和技术指导,这项工作受到国家和省级层面高度好评,后在全省推广。

青大附院疫情防控难度在于如何四院区同步、同质化防控。

为此,医院开展三级预检,精准分流分诊,市南院区门诊、急诊、来宾楼、医技楼等各门急诊及医技科室均保留一个出入口,崂山院区、西海岸院区、市北院区同步严把门诊楼关口,完成第一级预检;诊区分诊台专人值守,再次进行体温测量及登记工作,完成第二级预检;接诊医师通过问询记录病史、14日内有无湖北经停和接触史,完成第三级预检。

医院率先在院内设置疫区发热门诊和普通发热门诊,分别配置预检分诊、接诊、采血处,对有流行病学史和无流行病学史的发热伴(或)呼吸道症状患者加以区分甄别,精准分诊、处置。同时在全院实施分层负责,层层落实责任的“网格化管理”,全面精准做好院内人员排查与防控工作。

最终医院收治了25例重症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全院未发生一例院内感染,未漏掉一例疑似患者。

整个过程中,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大胆决策、果敢部署,统一领导、协调、指挥全院各项防控工作,困难面前,一次次冲在最前面,身先士卒。院党委先后成立了5个临时党支部、1个临时党总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

专家组则充分发挥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大无畏精神,为守护患者的生命倾尽所有。彼时感染性疾病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鞠辉本正在日本研修,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主动提前回国,抵达青岛第二天一早便奔赴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感染性疾病科西海岸病区副主任毕春花从战“疫”第一天起就冲在第一线,科里每一个疑似患者都亲自过问,经常忙到半夜3点多;科室护士长杨秀伟连续15天吃住在科里,连除夕夜都没有回家。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秦文(右一)在武汉市肺科医院病房指导工作

青大附院管理团队和全体医护人员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的责任担当换来了院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

前线奋战 后方保障

在院内防控的同时,另一条战线早已拉开大幕。

1月24日除夕夜,青大附院感染科医生秦文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紧急通知,作为山东省第一批专家前往武汉支援。2月2日,青大附院10名医护人员组成山东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2月9日,青大附院再响集结号角,深夜1小时内132名医护人员集结完毕,由医院副院长牛海涛带队,于当天下午抵达武汉。

董蒨直言,青大附院挑选队员的唯一标准是专业要求和综合素质,彼时医院一声令下,就有2000多名医护人员报名。他也做好了带队上前线的准备,连行李都备好了,但最终未能成行。

抗疫期间,青大附院领导班子思考最多的是如何保护好医护人员,“我们要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更要全力以赴保护好医护人员,连医护人员都保护不好何谈救治患者。”

众所周知,抗疫前期物资短缺是医疗队面临的最大困难。彼时,社会各界向医院捐赠了不少吃穿物资,但很难运送过去,医院大力协调海尔集团和中国邮政物流把物资运过去。抗疫期间,青大附院总共向武汉前线运送了4批38吨物资,这在全国绝无仅有。

其中一批物资备受关注,那就是4.4吨的“青英董氏”祛毒猪肝系列产品。“青英董氏”祛毒猪肝专利技术源于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由董蒨领衔的“基于小儿肝胆胰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研发、临床应用及产业化”项目、国家“十二五”重大课题研发成果的拓展研究新产物。

“青英董氏”祛毒猪肝利用独创的中国和国际专利保护技术将生鲜猪肝进行了“祛毒”处理,有效清除了猪肝内残留的内毒素等有害物质,猪肝内富含的营养素对维持和提高一线医务人员机体免疫力、加强呼吸道黏膜保护作用、降低呼吸道感染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收到爱心营养食品后,青大附院医疗队将之分享给其他医疗队和广大患者,他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为青大附院的发明和爱心点赞。

得到物资保障的青大附院医疗队成为前线最“富有”的医疗队,各项工作也更加顺畅地开展起来。

据牛海涛介绍,医疗队在前线注重创新和因地制宜,开展了诸多有特色的工作。

患者管理方面,医疗队坚持精细化管理、关口前移,重点关注疑难及危重患者,督导专员实施“蹲点制”,每天参与交接班及病历质量控制,开展纵向小组自查、组间互查及白夜班交接班检查,及时发现及纠正问题。

诊疗方面,坚持多学科协作诊疗制度,成立医疗队5队纵向小组,每组配备呼吸、重症、感染、内科、急诊专业医生;在成效上,先后创新性开展了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重症超声心肺功能评估、俯卧位通气、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动脉血压实时监测、超声引导下留置鼻肠管等特色工作,极大提高了疾病治愈率、降低了患者病亡率。代表性的案例包括107公斤的危重型患者成功拔管撤呼吸机,91岁高龄伴多脏器损伤的危重型患者康复出院等。

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整建制接管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1区10楼重症病房52天,累计救治患者97人,其中重症80人,危重症17人,医疗队132名医护人员零感染。同时,医疗队利用后方休整隔离期,共撰写文章84篇,申报课题5项,申报专利35项,参编国家教材1项,进行远程网络国内外新冠肺炎学术交流指导12场次。

青大附院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与医院近年来的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作为胶东半岛综合实力最强的医疗机构,青大附院已被确定为秋冬季疫情防控定点收治医院。董蒨透露,医院已做好了应对各种可能性的预案。

“青大附院人的担当和责任从来都不会缺席。”董蒨说。

猜你喜欢
附院院区医疗队
北京某公立三甲医院多院区学科布局难点及管理对策
公立医院“一院多区”运营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专家集体跳槽
多院区麻醉科室管理与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援非医疗队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健康快讯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
Making Cities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