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张娣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在特殊学校的培智语文教学中,要遵循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他们才能学好语文。学习语文的习惯包括众多内容,如开口读书习惯、认真倾听习惯、完成作业习惯等。只有不断促使智力障碍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提高培智语文教学质量。
布鲁姆的教学观认为,教师的示范作用是任何方式都难以替代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结合智力障碍儿童的实际,从培养生活习惯开始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教师要多讲解、多示范。其次,教师要通过指导智力障碍儿童反复地训练,促使他们在每节课中都有进步。
例如,在教学“服装整洁”时,教师可以一边讲解一边自己重复整理自己的衣襟。接着,教师引导智力障碍儿童认识服装中各结构的名称。如领子、袖子、口袋等。最后,让智力障碍儿童学唱儿歌:“衣领要翻好,领巾要戴好,纽扣要扣好,裤带要系好,鞋带要系牢,穿着整齐要记牢。”通过反复的学唱,让智力障碍儿童记住歌词,再让其与同桌合作,反复操作各种整理衣装的动作,以强化行为。让智力障碍儿童学会从小事做起,克服生活中存在的困难,进而养成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养成热爱学习习惯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督促,就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智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有喜爱游戏的天性。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游戏,有利于激发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理解知识。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采取游戏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弱化语文教学的严肃性,让智力障碍儿童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趣味性。这样,既让智力障碍儿童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其热爱学习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课文《冬天》时,让智力障碍儿童在雪地中做堆雪人、打雪仗的游戏。在开展集体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忘记了冬天的寒冷,有的堆雪,有的给雪人画眼睛、画鼻子,堆出的雪人形象逼真。还有的孩子把雪握成团,相互打闹,两只小手冻得红红的,但一点儿不觉得冷。这样,孩子们在玩雪的过程中感受冬天,进而能够体会课文中“玩得真快活”这句话的意义。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途径。教学中注重开展实践与操作活动,能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内心体验,进而产生认知感悟,这对智力障碍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手的卫生”时,该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让智力障碍儿童通过看图或看实物认识词语,如“毛巾”“肥皂”“洗手”等,学习三个生字,即“毛”“巾”“手”,知道如何运用毛巾和肥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中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经常洗手,什么时候该洗手,以及正确的洗手方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培养他们勤洗手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适时地提醒和督促他们做到饭前便后洗手、手弄脏了立即洗手,并保持这样的习惯。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这篇课文的意思,还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智力障碍儿童是特殊的群体,很多学习内容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学会,甚至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因此,这就需要家长的有机配合,通过家校携手,共同强化,以促进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有的孩子在学校期间各方面表现较好,但是到了家中却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原因在于一些家长溺爱有智力障碍的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听之任之。
为了让智力障碍儿童在家中与在校期间一样遵守规则,班主任要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微信群,及时与家长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帮助孩子巩固所学的内容,及时督促孩子完成作业等。通过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让他们每天都能有所进步,从而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智力障碍儿童生理上的缺陷,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特教老师在教学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而良好的习惯养成需要持之以恒,需要教师与家长持续不断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