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点积极开展校园美育建设

2020-10-14 07:33黄燕婷
考试周刊 2020年54期
关键词:学科特点校园环境

摘 要:一个人如果有幸接触过真正美好的事物,这种美好会在他心里生根发芽,化成对生活的品质要求。不管身处何方,境况如何,这种美好都会伴随终生。美育因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能够滋养心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术学科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学校特点,发挥美术学科优势,积极、有效地开展校园美育建设。

关键词:学科特点;校园环境;美术兴趣小组;开展校园美育建设;反映时代的美育创作

一、 美育的起源、作用和重要性

美育不是近几年才提倡的,它由来已久。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宋朝,美即生活,高品位的美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早在宋徽宗时期就创办了翰林书画院,他亲自操刀,留下了《听琴图》《芙蓉锦鸡图》等佳作,独创出挺拔秀丽的瘦金体,在书法史上大放异彩;指导天才少年王希孟创作出《千里江山图》,以诗词命题作画,提倡意境之美。监制出瓷器史上不可复制的宋瓷,编纂《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成为今天研究古代绘画史的重要资料。撰写了中国茶书经典之一的《大观茶论》,開创了最具文人气息的朝代……辛亥革命后,美育正式列入政府教育方针,提高到与智育、德育一样的高度。蔡元培、鲁迅、梁启超等教育家也极其重视美育,并付诸行动。有民国课本、教材为证,美育占据其中比例极大,图文并茂,真正倡导美育要从娃娃抓起。蔡元培提出的美育观点、建议至今仍有前瞻性、可参考实施的价值。新中国教育部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宗旨也是源于美育,美育因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滋养心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正确认识美育的作用和重要性,在校园有效开展、实施美育。人民日报社论:“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由此可见,美育之重要性。

二、 美育的常见误区

美育是灵性的,她不以单一的分数、统一标准判断学生是否优秀。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学校仅仅注重于传授知识和升学率,忽视了育人的伟大目标。认为美育没有实际的作用,不被真正重视。要么应付检查,流于形式;要么片面理解,将美育视为艺术特长或技能技巧,开展得看似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却忽视了美育育人的宗旨,学生被赶鸭子上架,走过场。并不真正热爱,也没有持久兴趣。因此,必须从思想上、根源上重视美育。不可否认,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但如果只注重技能的传授和特长的培训,是无法实现美育的目的:培养人的个性和灵魂。美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在情感教育中的独特作用。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培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王国维也认为,美育“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智力教育的过程是理性而平静的,而美育则带有强烈的感情和鲜明的个性,极具感染力。从人的全面发展而言,光有理性的教育是不够的,还要富有情感与道义。所以我们的教育包含“美”,以美育心。

三、 多渠道开展校园美育建设

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结合学校特点,从以下方面多渠道开展校园美育建设。

(一)发现美——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的美育功能

一所学校的精神文明面貌反映在校园环境中,这是一种隐形的教育因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整齐、洁净的环境中潜藏着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其特殊性不是空泛的教化,而是浸染和陶冶。于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生。校园环境是美育在校园文化中的具体表现,是美育的窗口之一。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的就是环境对人的陶冶和影响力。我校地理位置在古城区,人文、环境得天独厚,是园林式校园;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寸空间进行绿化和美化。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室明亮、桌椅整齐,图书馆、实验室整洁、规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讲卫生,爱整洁的行为习惯。学校利用课余时间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每班认领一块卫生区,由班级成员规划、布置。其中一个班级得了一小方水洼地,这方水洼地可没少让人头疼:因为地势比较低,晴天一个坑,雨天常积水。这个班级的学生经过集思广益,干脆把坑再挖大,挖深些。形成一个小塘,四周砌上栏杆。种植了几杆荷花,平常绿意盈盈,初夏时粉红的小荷引来蝴蝶和蜻蜓,成为校园一景。生物课上学生可以以此观察荷的花、叶、茎,美术课上写生校园一角时这又是深受大家喜欢的地方。巧妙地把弱势变成了优势。培养学生对学校、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心,美化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环境保护能力,感受美、创造美。

(二)展示美——校园展示墙、走廊的美育作用

文化的渗透并非朝夕之间,需要长期、深远的熏陶。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说“审美观很重要,年轻人要慢慢加强审美观,不一定他要做建筑师、做艺术家;做其他方面,都应该有审美观,都需要给予审美方面的教育。”贝聿铭设计的每个建筑都非常注重环境因素,与周围协调,建筑和环境融为一体,天人合一。让学生从小体会美、生活在整洁美好的环境里,经典文化真正渗透进学生的思想和认识,他会自觉辨别美丑,远离肮脏和暴力,这也是美育的育人作用。除了在校园展示墙、走廊中展示诗词、国学、名家格言等,使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优秀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另外一部分区域悬挂的是本校各年级学生的富有生活气息的绘画、书法、剪纸,拓印等作品,有些作品虽然不乏稚嫩,却是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各项与美育相关的课程开展,如学生的形体训练开展有效矫正学生的不良坐姿、站像,从小养成良好的仪容仪态;黑板报的设计可以锻炼同学之间的统筹安排和团结协作精神……美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各方面。每学期的主题任务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将校园文化与学生的学习、收获联系在一起(如将主题任务用书画、诗歌、舞蹈,表演作品等形式相结合),学以致用,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美育。让全体学生参与美育,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三)培养美——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美育开展

人民日报社论:“美育是一种刚需。全社会真正行动起来,尤其是学校教育,要把美育课的开展真正重视起来……注重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美术兴趣小组在学校实施美育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为学校输送好苗子,在学校实施美育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与课堂教学的面向全体相比而言,美术兴趣小组更关注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专业发展。是针对部分对美术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的课外补充,教师应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其爱好,制订好方案,循序渐进。教师可提前宣布下阶段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方案,学生了然于心,有个大体规划。比如在“联系生活中的设计与应用”这一主题活動中,有学生在家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观察、写生;也有学生和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合作,在校园的植物角种下向日葵、玫瑰等种子,全程了解植物从一粒种子到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及时用画笔和文字记录下来。将线描花卉稿修改、设计成图案纹样,定稿在衣服、围巾、布包、靠垫等物品上,用毛笔蘸从植物中捣练提取的纯植物染料(如火龙果中提取的玫红色、月季花中提取粉红色、紫薯中提取的紫色、各种果皮发酵后形成的植物色素)学生在此过程中还学会了收集果皮“养蓝”养出新鲜润泽的靛蓝色。制成各种生活日用品,同学们自诩为高定手绘精品。一件工艺品中融汇了美术、生物、化学等领域技术,跨学科学习,极大调动起学生的创作和关注生活的热情。剪纸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每年的校园文艺汇报演出中,联手音乐组,时装表演组现场表演剪纸。当一片片碎纸落下,一件件剪纸作品呈现于眼前,布置舞台背景、点缀在时装上;国画兴趣小组的同学挥毫泼墨……这一刻的精彩源于同学们平常的刻苦训练和学习,也奠定了学生终生学习的良好基础。用美好的事物来影响学生。虽然时间跨度比较长,但学生在此过程中丰富了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到美育活动中。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悟美育、参与美育。

(四)创造美——结合时政反映时代的美育创作

艺术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传统文化凝聚着无数劳动人民的审美和智慧,她来源于生活。无论从艺术形式、内容还是时间跨度,这些千百年来能够传承至今的艺术资源都是无价之宝。对于今天的创作仍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植于生活这块土壤,顺应时代潮流连绵至今。在美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传统美术资源,取其精华,加入时政、新闻等用于艺术教育和创作。更好地为社会创造出新价值。例如在停课不停学时期,广大师生根据网课特点,积极开展主题性文艺作品创作。创造出脍炙人口的音乐、激励人心的美术作品号召人们凝聚力量,为前方加油、鼓劲。我校师生结合本地优秀的地方美术资源——剪纸和版画,以停课不停学为主题,创作出一系列的海报、宣传册和形象生动的绘本。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作、创新能力,更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生命的情感与行为,形成他们的社会意识和生命意识。美育不应局限于校园内闭门造车,而应把学生引导到更为广袤的天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领悟美育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触发学生对于责任、担当的思考,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如重大历史事件、时政新闻等结合美育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活动和艺术创作。

四、 结语

以美育唤醒人心,用美育指导行为。我们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实施校园美育、关注社会,奉献爱心等一系列美术活动;以情动人,以美育人,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点和优势,开展校园美育建设。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学以致用,让美的思想、美的行为、美的道德,美的情感伴随每个学生一生。这就是最好的美育。

参考文献:

[1]张惠军.美育是一种刚需[N].人民日报,2017.

[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孙绍振.美育诸问题[J].福建教育,2019(8).

作者简介:

黄燕婷,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学科特点校园环境
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制度 建设平安清朗校园环境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学科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基础化学学科特点及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现状
浅谈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智慧校园环境下移动学习模式与策略研究
智慧校园环境下移动学习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