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厘头的呐喊,也强过虚伪的呻吟

2020-10-14 16:00谭羽彤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艺术价值后现代主义人性

谭羽彤

摘 要:小说《寻人启事》是一部大杂烩式的,描绘当代中国都市百态特别是社会病态的作品。在小说几乎通篇覆盖着的当今流行的“无厘头”式的诙谐幽默笔调之下,蕴含着作者对翻阅人生经历与探寻生命意义的关系、社会实际对个人言行的影响等严肃问题作出的深刻思索和锐利剖白。本文将以该书为范例,浅述小说的语言、行为、人物命运在“无厘头”式的诙谐幽默手法中如何得到地位,体现价值。

关键词:无厘头;诙谐幽默;人性;后现代主义;艺术价值

一、非主流小说的《寻人启事》

新浪中国二零零九年中国畅销书排名榜都市情感类第五位的《寻人启事》,是一部销量超过五十万册的畅销书,是一部“不正经”的书----人物特别是主角亦正亦邪纠结不断,剧情离奇曲折天马行空,主题更是与歌功颂德的谄媚或是自怨自艾的呻吟对峙交锋······乍一看荒诞不经,细一想心有戚戚。该书几乎通篇使用充满叛逆色彩的,尽情张扬的调侃和戏谑的“无厘头”式语言风格,极大程度的迎合平民百姓的娱乐要求和通俗趣味;又在嬉笑怒骂中寄寓着对人性的灰色地带的理解与尊重,表达着对现实无奈的嘲讽和抗拒命运时不屈的生存意志。同时,本书还很浓墨重彩的对零八年汶川地震以及在灾难中闪耀的人性光芒进行了赞美和歌颂。表现出高于市井低俗的思想层面。

本书的艺术价值主要集中于对人性的理解、尊重——用趣谐幽默的语言去娱乐和启发大众;最具思想特色的地方是辩证的看待“小人物”与大英雄之间的相互转换——人性中的美好被激发——被其他美好事物感染启迪之后,在特殊的环境中爆发,并不可避免的由豪气干云的英雄恢复到饮食男女的常态。这样的思想和主题,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理念非常接近,都是辩证客观而又带着肯定和服务的态度去面对底层人民,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谕式创作。

本书特点最鲜明、争议最大又是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书中大量出现的纯属恶搞的“无厘头”式的人物言行和情节。

二、关于无厘头

“无厘头”原是佛山方言,意指没因由没意义的言行,后因香港电影的后现代主义喜剧风格作品引用为创作类型概念,成为现代汉语流行文化中一种特有的喜剧方式。其主要特点和表现方法是:没有很明确的思想主题的指向,只为了达到滑稽诙谐的效果,将某一个正常生活的片段抽象或剥离,改变为夸张、颠倒错位等喜剧手段。突出代表是周星驰及其系列电影作品,如众所周知的《大话西游》《少林足球》。

这样的手法,并不高深也不复杂,也并非没有先例。为什么《寻人启事》能把“无厘头”的行文方式作为最大的卖点并且取得相当的成功呢?应该说,这部小说的成功,源于它的气息迎合了当代社会“无厘头”文化盛行的脉搏——数量庞大的平民阶层需要这样的生活消遣和精神慰藉。

无厘头文化,可以看作是已经繁衍了上千年的市民文化的代表。始自先秦,中国便已有以俳优、以滑稽的方式来消遣来劝谏论理,从千年久远的闹市中上演的滑稽戏剧到今天红遍大江南北的小沈阳周立波,莫不善于以其相佐赢得观众。

无厘头文化的门槛是比较低的,很多时候都只是在无聊中找乐趣,或者用调笑来打发无聊;但是我认为无厘头文化也是可以很深刻的——用滑稽来刻画丑恶,用笑声来表达不满和控诉,你可以认为它是无意义的胡闹,但必须要承认它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以及在它背后巨大的受众;更应该察觉到它的獨特艺术魅力——兼有对现实无奈的嘲讽和抗拒命运时不屈的生存意志。

三、《寻人启事》之主题

在这本书接近媚俗的“亲民”思想环绕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作者为了更高的艺术价值,也创造了两个接近“纯正面形象”的人物:一个是单纯执着,是非明辨、爱憎分明的女警康红;一个是卑微固执,任劳任怨,不仅低调敬业更有着伟大的牺牲精神的乡村教师武六一。创造这两个“纯正面形象”并且让“小混混”们对这样的人物爱护、仰慕和尊敬,是全书人物塑造结构的突变,也是全书主题表达的一个重要信号和重要手段。

再进一步解析他的生活观点:歌颂善良、仁慈、责任感和荣誉感等等这些光明的高尚的品德,也就是人性中难以磨灭的伟大。人不是生而伟大,人可以选择平凡和享受平凡,但在危难之时,在需要英雄的时刻,每一个有能力的人,不管他曾经和最终会是什么样的人,都应该可以成为英雄!英雄,本就是凡人。而这样的观点,无疑就是本文真正的主题所在。

四、《寻人启事》之手法

李承鹏在《寻人启事》中所展现的“无厘头”手法,又具有怎样的独特魅力,是否已经能称之为艺术手段,以及达到了怎样的水准境界呢?结合作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上述问题:

<一>人物性格“无厘头”

主人公李可乐,是一个反典型传统的复杂人物,是个常常做着英雄梦的小混混,他的性格充满了矛盾,他的人生充满了滑稽。拿作者的话来描述他的性格最合适不过。

“他有理想,却没有能力,他有激情,却没有韧劲,他善良聪明,又世故圆滑,他勇于挑战,却随时又想拔腿逃跑,他,还废话连篇。他一直为一个问题苦恼,不惜抛硬币决定:当好人,还是当坏人。要是无意中做了一件好事,他会被自己吓着,我怎么可能是好人呢,我怎么可能是英雄呢,这太不像话了,这也太科幻了……稍做点好事又会把自己感动,冲动是魔鬼,感动是天使,感动之余他甚至觉得自己肋下生风,恨不得生出一对翅膀来,飞到半空……”(李承鹏《<寻人启事>自序》9页)

这样的人物作为文艺作品中的主角并不多见(被誉为武侠大师的金庸先生笔下的韦小宝算是一个),但其实对于李可乐,我们也很好给他下定义——小人物,和千千万万普通人一样的小人物。

<二>身世和命运“无厘头”

李可乐的身世和命运也很“无厘头”,时代的悲剧造成了祖父母别离,阴差阳错的父母结合,几乎令人精神分裂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让他最初亮相时是一个庸俗的小混混;误打误撞的闯祸不断,尚未泯灭的善良和长期磨练出来的生存、处世技巧再加上否极泰来的运气让他最后结局圆满----不仅名利双收还抱得美人归。

一幕幕的啼笑皆非,一环环的柳暗花明,一次次的绝境逢生。同为“小混混”但特点各有不同的其他人物:朱亚当、毕敬、杜丘等人,命运和结局也相似。这样的安排,粗粗一看,显得很俗套;稍微一想,为了市场,也为了安慰小市民老百姓那点可怜可爱的小小幻想,为诸多读者做一次心理按摩。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小说的创作目的明显不是为了勾起或满足阅读者的某些畸形心理和兴趣,也绝不仅仅只是为了制造滑稽的笑料和海市蜃楼般的想象,他是为了要“亲民”,进而才能让读者在亲切中感动,进而在感动中思索。

五、《寻人启事》之语言

是的,我们大多数人对无厘头的风格很是受用,我们不仅是偏爱在生活中有亲切和快乐,我们更是钟爱这样的文艺作品——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才是生命力最强盛的艺术。

行文将末,作为草民的一分子,我还想对文中充满叛逆色彩的,尽情张扬的调侃和戏谑的语言风格做一番评价。这样的语言风格,绝对是《寻人启事》另一个有不凡艺术价值的地方——不管多少正经或假正经的“专业文人”怎么不屑,却早已是时下最活跃最有表现力的语言潮流----我给下个定义叫做“无厘头”语录体语言。

小说中经典的“语录”,俯拾皆是:

“吃胃消化的食物,娶自己能养活的女人。

终于明白为什么说女人是水,而男人是泥,因为,水加泥才会形成坚硬的水泥。

关关雎鸠,也别喝粥,窈窕淑女,君子好愁。

我并非超人,我和超人的区别不仅是我把内裤穿在里面。

雷人?和雷锋有亲戚关系么?唔,这个好像有点关系,听说是堂兄弟。

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

如何论证这样的“无厘头”语录体语言,也是艺术呢?

百度百科中,对艺术的定义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情,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

依照这个定义,每月甚至每天都会不断出现在网络上的诸多无厘头语录体,既可以说是段子,也无妨视之为艺术。前清时只能在天桥卖艺的相声演员,已经有不少得到了“相声表演艺术家”的美誉,马三立先生的一句“逗你玩”,开怀了几代人,马季先生的“宇宙牌香烟”也成为经典的珍品。那么,在繁忙而颇显无奈的生活里,用文字去嬉笑怒骂,又何尝不是艺术,不需要才华?记得周星驰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对于国内媒体冠以的“后现代解构主义大师”的称号,诚实地表示自己完全不明就里,只希望拍出来的电影能得到观众的肯定和喜爱。这个文凭不高,表演不求晦涩深刻只为娱乐大众的演员,这个屡次打破华语电影票房记录的电影人算不算艺术家?(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星爷最近的一部作品<长江七号>带着明显的追求严肃艺术的色彩,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四不像兼没营养的烂片,评论和票房都不尽如人意。)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有“下里巴人,阳春白雪”的论调,艺术的殿堂不是空中的楼阁,他的阳光土壤应该是生活和群众。

六、《寻人启事》之文学价值

作者创造人物和把握人物命运的目的和手段,不得不说很高明。小说的人物塑造,本就没有定式,被北大中文系教授吴晓东誉为“小说立法者”的法籍捷克裔作家米兰昆德拉就曾在著作《小说的艺术》中如是说:“小说中的人物不是对一个活人的模拟,他是一个想象出来的人,是一个实验性的自我。”〔1〕并且在其名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如此描述小说人物的创造艺术:“不像生活中的人,不是女人生出来的,他们诞生于一个情境,一个句子,一个隐喻。简单说来那隐喻包含着一种基本的人类可能性”。〔2〕

小说的剧情和人物,集中地展现了人性中不那么让人骄傲却一直存在的东西,并对这样的真实存在表达出极大地理解和宽容,甚至是赞赏。在前文介绍“无厘头”的定义时,我曾提到这种喜剧方式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那么我们在这里不妨再分析一番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概念与特征:后现代主义文学是指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决裂,反映现代生活中的情感享受、物质追求和底层人们生活的合理性,先锋小说更趋向于人本主义的描写,追求人格平等。和通常意义上的思潮、流派不同,后现代主义文学既不是指称一个具体的作家或批评家的群体,也不存在被广泛认同的纲领和宣言。不仅如此,后现代文化是一种没有中心的多元文化,宽容各种不同的标准,主张持续开发各种差异并为维护差异性的声誉而努力。

综合全文,不难理解《寻人启事》备受追捧畅销一时的因由,也可以肯定它的艺术价值和魅力----当社会文化中最响亮最频繁的声音充满虚伪,平民百姓无力去扭转和改变,于是只能寻求精神上的发泄,借用一句流传甚广的网络语句来阐述:“人人都假正经,我只好假装不正经。”《寻人启事》的艺术价值,它所刻意表现的诙谐幽默玩世不恭,正是表达这样的思想:无厘头的呐喊,强过虚伪的呻吟。

参考文献:

[1]王顯春:汉字的起源[M],学林出版社,2002.05﹒

[2]潘泽泉:社会学视野中的后现代社会理论[M],社会学视野网,2008.02﹒

[3]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10﹒

[4]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海文艺出版社,2004.08﹒

[5]李春平:李承鹏的n个批判﹒李春平博客,2009.04﹒

猜你喜欢
艺术价值后现代主义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重新回到后现代主义文论的原点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
浅谈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研究
后现代主义设计
碎片与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