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无产阶级与人的解放问题的初探

2020-10-14 16:00毛杨柳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无产阶级哲学

毛杨柳

摘 要:无产阶级和人的解放问题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实践始终的重大历史课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于这一问题,马克思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有所体现,本文主要就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围绕这一问题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展开初步探讨。

关键词:无产阶级;人的解放;哲学

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的解放问题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实践始终的重大历史课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思想的宗旨,它可以理解为把人从约束自我的社会环境中解放出来,从而真正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都致力于对这一历史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的彻底的解放。

无产阶级又称工人阶级,它诞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中后期,是在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相互矛盾前提下产生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新阶级。根据社会性质不同,无产阶级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它主要是指丧失生产资料、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被雇佣的劳动者阶级。而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则作为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者,它在政治上使人民掌握了国家政权获得解放,在文化上促进了各种文化的融合与协调发展,在经济上有助于先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些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人的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1]在这里,马克思明确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人类要想真正实现彻底的解放,就必须要有充满革命力量的阶级作为其领导,无产阶级就充当着这样一个角色。作为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在解放社会生产力、推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它比喻成人类解放的心脏,则更加突出了其在实现人类解放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及核心领导功能。

而无产阶级要想完成消灭剥削、消灭阶级的历史使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就需要有一批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在这一过程中担当起领袖的职责。马克思曾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2]恩格斯在《论权威》中也说过:“不论在哪一种场合,都要碰到一个表现得很明显的权威,不仅如此,假如铁路员工对乘客先生们的权威被取消了,那么第一趟开出的列车会发生什么事情呢?”[3]列宁也认为,领袖是“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人们。[4]回溯历史,无产阶级的领袖们在人类社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灵魂,是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柱,成为时代前进中必不可少的权威力量。

(二)

哲学需要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也需要哲学。在文章中,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5]哲学要想发挥其作用就必须要有其作用的对象即无产阶级,而革命实践要想充分实现就必须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即哲学。人的解放的头脑是哲学,而武器则是无产阶级,在二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类的解放也会最终得以实现。

与此同时,马克思还提出了“思想的闪电”一说,指出“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在这里,“思想的闪电”本质是用来喻指思想的解放。德国诗人海涅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话:“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解放思想是时代与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的体现。马克思主义是随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体系。从西方世界到东方古国,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即落地、发芽、扎根、开花和结果,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國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仍然需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和动力,不断提高解决改革发展中各种难题的本领。

(三)

实现马克思人的真正解放的理想,是一个伟大而长远的目标。当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还未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时,旧的资本主义制度很难被彻底消灭,因而无产阶级要想最终战胜资产阶级,还需要经历一段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的生产力终究会突破旧的生产关系束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和高度,而旧的社会制度也将会随这一过程的进行而逐渐被新制度所替代,从而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为进一步实现人类解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1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3.

[4]《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7.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7-18页.

猜你喜欢
无产阶级哲学
马克思贫困化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
论《文艺理论中的无产阶级》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浅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
读列宁的《论我国革命》
《资本论》中政治哲学的革命主体研究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