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欣莹 周正彬
摘 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人才市场对学生的要求越发严苛,不仅需要拥有优秀的专业成绩而且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老师在进行授课期间需要结合课本内容完善教学方案,采用合理的实验进而充实教学内容。初中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初中老师在教育学生时更应该注重其道德品质的发展。本文主要就实验在初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实验;初中物理;作用及应用
引言:
初中时期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知识,许多抽象的概念他们没有办法理解进而影响最终的考试成绩。虽然初中的学习生活并没有高中的那么紧张,但是只有在初中时夯实基础才可以在高中物理学习期间游刃有余。所以老师在授课期间应该合理的使用实验,让学生能够直观的观察到实验过程利于更好的理解相关定义。同时适当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以此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1 目前我国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 学校配置不够,老师怠于实验开展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足,所以容易导致不同学校的条件千差万别。我国北上广城市发展迅速所以学校有专门的实验室能够满足老师的教学要求,而部分农村的学校实验用具不足难以满足老师的上课要求。而且部分老师的工作态度不认真,只是一味的给学生灌输课本中的知识而不进行课外拓展和实验,这样无法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其物理成绩就难以提高。只有学校的基本设施准备充足且不断整改师资力量,才能够保证物理实验可以顺利展开。
1.2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弱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改变教学模式并努力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巨大,部分学生仍然没有自主思考的习惯,课堂上过分依赖老师。尤其是在实验教学期间,针对出现的问题不去主动思考而是等待老师的解答,这样的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物理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小实验的意义
2.1 充实老师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老师在教学期间应该先深入的了解课本内容并确定教学目标,分阶段的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提高物理成绩。同时老师在授课期间也应该考虑到加入一部分的小实验,既可以充实课堂内容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解释有关声光现象的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借助一些乐器和多棱镜让学生能够多感官的了解到相关的知识。
2.2 通过课堂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在教学期间老师应该摆正自己的态度,不能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肆意定位而应该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有无穷的潜力,并且在授课中积极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同时,兴趣是学生物理学习源源不断的动力,老师在进行教学期间可以加入合适的实验以此引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同時许多学生反映有关的公式和定理比较难不容易记住并且在考试中往往不知道该使用哪种公式代入计算。所以老师可以进行课堂优化,拒绝死记硬背的方式而是让学生理解记忆。例如在学习和密度有关的公式时老师可以选择测量盐水的实验,准备量杯,天平等实验仪器,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并记住实验必须的工具,也可以通过学生的亲自测量让学生明白密度的计算过程,加深印象从而可以在考试中面对密度的计算可以游刃有余。
2.3 通过课堂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物理是一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只要认真思考就能发现物理知识遍布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想要学好物理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观察生活的能力。老师可以通过科学的领导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例如初期在学习重力有关的问题时学生很难理解有关概念,老师可以采用抛掷物品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到重量不同的物品下落速度不同。而学习浮力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并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讲述自己平常在游泳时候的感觉。这样的分享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并且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这样的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物理学习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2.4 通过课堂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正确的授课模式是老师主要起引导作用,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跟学生产生互动,适当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而让他们共同讨论,提高他们探究能力。在分组过程中老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既可以顺利的完成实验也可以共同参与问题的讨论。老师在实验过程中也可以进行错误示范,进而让学生进行点评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有关实验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问题探究的积极性。老师也需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批评或表扬,在提问时不能只偏向于好学生,而应该多方面的考虑。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老师可以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及时的表扬从而提高他们物理学习的自信心。
3 结束语
初中物理老师应该意识到课堂中加入实验的重要性,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完善教学方案,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并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物理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凤天巧用生活废品创新物理实验[J].湖南中学物理,2016(2):47-48.
[2]闫金铎.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九年级全一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