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拥军
摘 要:所谓创新教育,主要就是指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教育模式。毋庸置疑,在新的教育时期,这样的理念十分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为此,笔者将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谈一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开展创新教育的具体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教学策略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更加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于此,创新教育的应用价值逐渐突显出来。不难理解,相对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更加提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种理念无疑更加有利于满足当前的人才培养需要。为此,教师应对创新教育的理念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并合理地将其渗透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时要不断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完善和优化,从而更好地保障教学活动的质量。唯有如此,才能循序渐进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1.创新意识,同中存异
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表明,为了使某种教学模式的积极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改变学生的观念与意识。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恰当的方式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优化,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渗透,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打造良好的平台。同时,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即便学生有些思路是错误的,甚至是荒唐的,但教师仍然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唯有如此,才能为学生创新精神的逐渐养成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如:在“负数”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我结合“正数”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教学,以此来让学生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我借助多媒体,并联系生活背景,出示了一些与正负数有关的案例。之后,我让学生进行了动手操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对负数的意义、特点以及用途有了自己的认知。在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没有急于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而是让学生选择任意一个案例,然后根据教材内容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之后,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了相互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使学生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逐渐达成了学习共识,而且有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个性。由此可见,在创新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实现同中存异是十分必要的。
2.创新思维,打破常规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任何形式的思学习活动,其本质都是一种思维活动。而为了更好地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教师应该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该明白,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在小学数学的创新教育中,教师可以尝试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以及知识的深化理解。
以《多边形的面积》为例,引导学生学习“梯形的面积”的相关内容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梯形的面积公式,而是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性的知识探索。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对具体的探究方向进行了适度的点拨:结合之前所学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是否可以尝试将梯形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根据这一思路,学生纷纷进行了动手操作。而通过对梯形的割补,每个学生都找到了不同的图形转化方法。比如以下几种:第一,连接梯形对角线,将梯形分割为两个三角形;第二,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接为一个平行四边形;第三,将梯形补全为一个长方形。接着,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知识,对转化之后图形的面积进行了计算,并在此基础上求出了梯形的面积。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逐渐打破了常规思维,从而帮助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3.创新能力,积微成著
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與素养的发展。这些能力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理解,而且对学生的未来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为了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加灵活的掌握。
如:通过“折线统计图”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以及绘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完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之后,我没有组织学生进行书面练习,而是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实践性练习任务。在这次活动中,学生需要对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进行观察与记录,然后用折线统计图对一周之内的天气变化进行统计。最终,通过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知识创新应用能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背景下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活动组织模式。为此,教师应对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方式有更加熟练的把握,并且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唯有如此,才能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红梅.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9,(7):27.
[2]石天才.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