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东
摘 要:教育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有效教学也应运而生,目前,有效教学不断渗透到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成为研究教学活动的关键词,它不仅能够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还有利于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本文笔者对有效教学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完善备课;信息技术;合理评价
高中阶段不仅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高峰期,还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往往在教学压力的情况下,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动性的发挥,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不但需要将教材中的知识灵活掌握,而且需不断构建知识系统,以获得情感的升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并运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以实现有效教学。本文笔者以高中数学作为出发点,从“完善备课环节、借用信息技术、科学合理评价”三个方面对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
一、完善备课环节,全面掌握学情
备课环节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教师往往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将研究教材作为唯一的备课工作,以教学进度作为唯一的备课标准,导致教学低效甚至无效。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应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新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笔者在进行“函数的基本性质—奇偶性”备课过程中,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由于本章节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在函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函数的进一步研究,作为函数性质的第一个性质,这一章节的教学能够对函数单调性的内容打下基础。随后对学情进行分析,由于学生认识了函数的概念及其运算,并能够简单的建立函数关系,因此,以旧引新的方式恰恰能够使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最后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进行分析,使学生在研究函数奇偶性的过程中,理解图形特征,并掌握证明函数奇偶性的方法,同时,形成数形结合、类比归纳等数学思维。通过完善备课环节,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奠定良好基础。
二、借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已屡见不鲜,因此,教师应与时俱进,抓住信息技术的优势,并将其作为一种工具作用到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还能以具象化的形式展现出来,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构建高效的课堂。
笔者在进行“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函数零点的概念,并了解函数零点和方程根的关系,由于学生对函数和方程都具有一定的学习,首先请学生画出几个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所对应二次函数的图像,如:方程“x2-2x-3=0、方程x2-2x+1=0、方程x2-2x+3=0,一段时间后,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方程和二次函数所对应的图像,并运用不同的颜色曲线将图像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激發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两个图像所对应的关系,并理解“使f(x)=0成立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的零点”这一概念,同时,初步建立了函数和方程的思想。因此,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有意识记,还能够给学生感官冲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科学合理评价,建立学习自信
高中生自信心主要来源于教师和同伴,此外,一部分的自信来源于学生的自我暗示,教师常常将数学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导致部分学生的自信心严重被打击,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发展过程,并使每位学生成为评价者,使他们客观地看到自我优缺点,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建立自信。
笔者在进行“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利用函数图象及数据表格,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增长差异,以“投资方案”问题作为载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此过程中,笔者进行巡视,对学生遇到的疑问进行引导,如:“回报量除了要考虑每天的回报量,还需考虑回报的积累值”,一段时间后,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果与其他小组分享,在小组代表分享后,笔者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合理纠正,小组之间也进行互评,取其所长,补其所短,此外,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自我反思,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予以改进,从而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建立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之上,是传统教育理念的一次革新,而有效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完善备课过程,使教学方法符合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和现有的认知水平情况,以保障教学的有效展开,同时,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具体化的形态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教师也应进行科学合理评价,使每个学生扮演评价者,并不断发现自我不足,完善自我,获得自信心,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凤璟.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J].祖国,2017(4):178-178.
[2]王启辉.关于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J].学周刊,2017,25(2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