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宇
摘 要: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引导学生有效阅读的一种手段。初中阶段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过渡时期,阅读教学作为学生知识获取和形成感悟的重要途径,承担着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关键作用。而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探究兴趣,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思路,使得语文阅读的整体效率得以增强。本篇文章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以此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
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存在整体衔接性差、问题设置过于随意、提问语言不恰当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提问对阅读教学的引导效果大大下降,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提问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文本,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充分探究,从而能够实现高效阅读课堂创建的目标。
一、尊重学生主体
在新课改理念下,充分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中心地位,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时学生也是相互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在知识储备、能力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要充分重视提问设计的层次性,确保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得到提升。另外,教师的提问还要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能够实现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例如,在讲授《背影》这篇文章时,为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融入到问题的探究活动中,教师选择了学生熟悉的生活作为切入点,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积极性。师:“说起背影,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见到的背影是谁的背影呢?”生:“最常见到的背影是妈妈在厨房做饭的背影。”生:“是爸爸骑自行车载我上学的背影。”生:“是老师背对我们在黑板上板书的背影。”师:“生活中有这么多背影,有温暖的背影、宽厚的背影、也有让人泛起淡淡忧伤的背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体会背影背后的深沉的父爱。”通过这样的问题,能够自然地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点题,并拉近了文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为后续的阅读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重视提问语言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的语言是问题提出的主要途径,也是影响学生思维想象的突出因素。冗长、模糊的提问只会影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而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甚至有些提问语言词不达意,完全扰乱学生的正常思维,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上的语言表述十分关键,语言表達要准确,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连贯性和条理性,从而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故乡》这节课时,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文中对人物的描写,从而学习到人物描写的方法,能够通过任务感受到作者背后蕴含的深刻含义。这时,教师的问题设计就要以人物的描写为主,注重对人物的分析和评价,师:“与少年闰土相比,如今的闰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样的问题既表明了教师自己的观点,也引导了学生的探究方向,从而能够使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进而发现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感受到封建思想、等级观念对人的迫害,进而体会到作者对旧的社会制度的批判。
三、巧设问题要点
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设计的有效手段,在提问时要以教材文本为出发点,以解决教材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为目标,层层深入进行问题的设计。在提问设计时要注重丰富提问的形式,避免随意设计问题,造成提问的无效性,能够善用思考型问题的使用,并以教材文本为基础,创设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的环境,在适当的时机下进行课堂提问,以此来实现教学内容的深度探究,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讲授《孔乙己》这篇文章时,这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写人的小说,主要描写的任务就是被科举制度残害的“读书人”孔乙己。为了使学生阅读更加具有针对性,掌握文章的关键内容,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问题,师:“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对于喜欢鲁迅先生作品的读者来说,是在众多小说中最具鲜明特色的人物之一。那么,孔乙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在小说中,鲁迅先生又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呢?”通过这一问题,能够为学生指明阅读的思路,让学生围绕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进行阅读,找出文中都描写了孔乙己的哪些方面,又是如何表现其鲜明的人物特征的。
总而言之,课堂提问作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学生和文本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课堂提问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要能够充分与学生进行互动,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提问语言的表达,使得学生能够快速理解问题,并且投入到阅读活动中;还要丰富提问的形式,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同时增强问题的针对性,使得学生的阅读探究的目的性更加明确,进而达到思维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明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以提问促思维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76.
[2]成玲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J].名师在线,2019(1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