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巧靖 曾海 颜思莲
[摘要]目的:了解当前大学生对CPR的认知现状及实施意愿,分析阻碍CPR普及与实施的因素,提出提高大学生CPR参与意愿的相关对策,推进CPR的普及。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500名莆田学院在读本科生进行CPR认知现状与实施意愿调查。结果:自觉熟悉并且能正确实施CPR的大学生仅32.2%。46.8%的大学生在偶遇突发事件时愿意实施CPR。“担心自己经验不足,操作不当”是影响大学生实施CPR的最主要因素。课堂教学与讲座培训是大学生最期望的CPR学习途径,占比分别达到了75.6%和71.6%。结论:高校应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式提高CPR的普及率。定期组织培训,巩固学习效果。国家应尽快完善相关制度细节,保护施救者,打消院外施救的顾虑。
【关键词】大学生;CPR;认知;实施意愿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3-051-02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对心跳呼吸骤停的伤病员进行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进行抢救的一项操作技术[1]。多数研究认为, 心跳呼吸骤停的伤病员若未在4min内得到有效CPR, 将会对脑和全身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发生在医院外的事故,医护人员通常无法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救援,而在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前,仅15%~30%的心脏骤停患者接受了目击者的CPR[2-3]。因此,患者能否存活,取决于现场目击者是否在第一时间进行准确施救。大学生思想新潮,接受度和可塑性都较强,CPR的普及应当首先在大学生群体当中推行。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CPR认知现状及实施意愿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参与CPR的意愿与影响因素,寻找提高大学生CPR参与度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CPR的全民普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学院500名在读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1 方法与内容 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在莆田学院校园内使用匿名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抽样兼顾不同专业,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问卷设计参照相关CPR标准操作流程,内容包括基本资料、认知现状及实施意愿三部分。以匿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当场发放、填写、回收。
1.2.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整理和分析所得数据,并进行统计描述和X2检验,以P<0.05判定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其中,男173名(34.6%),女327名(65.4%);医学类学生236名(47.2%),非医学类学生264名(52.8%)。
2.2 大学生对CPR的自觉认知程度
对CPR一无所知的大学生仅25名(5%)。165名(33%)大学生对CPR了解个大概。149名(29.8%)大学生自认为掌握了CPR理论知识,但不会实际操作,其中医学类学生47名(31.54%),非医学类学生102名(68.46%)。自觉熟悉并且能正确实施CPR的大学生共161名(32.2%),其中医学类学生136名(84.47%)而非医学类学生仅25名(1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574,P=0.00),医学类学生自觉熟练掌握CPR的比例大于非医学类学生。
2.3 大学生CPR操作知识正确率
如表1所示,医学类学生和非医学类学生正确率最高的条目均为“人工呼吸的吹气时间”,分别为86.02%和72.35%。
2.4 大学生CPR相关知识来源途径.
通过“讲座培训”和“课堂”方式获得CPR相关知识的大学生比例最大,分别为59.6%和55.4%,其次为“网络”(47.6%)和“书籍”(44.4%),见表2。
2.5 大学生CPR实施意愿与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偶遇突发事件时有234名大学生愿意实施CPR,其中医学类学生151名(63.98%),非医学类学生83名(31.44%),医学类学生的实施意愿高于非医学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018,P=0.00)(表3)。医学类学生与非医学类学生实施CPR的影响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6 大学生学习CPR的意愿与期望途径
课堂教学和讲座培训是大学生最期望的CPR学习途径,分别占75.6%和71.6%。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84.2%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学习CPR,支持将CPR作为一门必修课进行学习与考核的大学生达到了83.6%。
3讨论
卫计委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心搏骤停急救成功率不足1%,而发达国家的存活率为60%[4]。纵观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院外心搏骤停事件,参与施救的多为医疗机构從业人员与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普通群众寥寥无几。因此,CPR的推广与普及势在必行。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对CPR有较高的知晓率,且医学类大学生的CPR认知水平远高于非医学类大学生,但两者对CPR的实际掌握程度均未达到自觉的认知程度。这与陆翠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部分大学生未及时更新CPR相关知识、没有定期巩固所学有关,同时也指出了CPR普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CPR培训并非一劳永逸,现有的多数培训针对同一批次对象仅进行一次,后续未对学习效果和掌握情况继续跟进,缺乏定期科学的复训。
本研究结果显示,莆田学院大学生对CPR的学习意愿较高。对实施CPR,医学类大学生的积极性明显高于非医学类大学生,64.77%的非医学类大学生会拨打急救电话但不会亲自实施,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符合[6-9]。而阻碍大学生实施CPR的三大主要因素为经验不足、担心引发法律问题、无法判断患者是否需要CPR。由此可以看出,CPR知识的掌握只是实施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10]。
4 建议
健全大学教育阶段的CPR培训体系,以大学生为切入点,以点带面逐步在全社会推广和普及CPR。在大学教育初始阶段开设CPR必修课程,后续可参考严翎[11]等对普通病房护士提出的建议,根据记忆周期以培训的形式定期更新知识,进行科学的复训。国外研究结果显示,紧急情况下,紧张、缺乏应急能力等因素均可影响施救者操作,更甚者因无法判断患者是否需要CPR而未选择施救,错过黄金抢救时间[12-13]。故在CPR培训中应注重对学习者的心理建设,在施救案例的宣传上,不必一味宣传施救成功的案例,未成功案例也应同等宣传,以减少公众心理负担,鼓励施救行为。在培训过程中,可参考周俊杰等[14]提出的团队综合演练法,采用团队的形式,结合真实案例,增强情景模拟演练,以技能为核心, 从实践入手,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增强学习者代入感,提高应急能力。同时利用学校优势,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方式强化宣传,以期让学习者长久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事故中第一目击者是否选择实施CPR,其影响因素除了对CPR的掌握之外,还包括目击者实施意愿的强弱。因此,减少目击者的顾虑对于提高施救率至关重要。在影响大学生实施CPR的主要因素当中,除了顾虑自身经验不足以外,多数人担心引发法律纠纷或承担法律责任。长期以来,施救者的处境较为被动,出于善心进行救助却被诬告的案例不在少数,这与我国前期相关法律的缺失有很大关系[15]。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新规已然实施,但大学生对实施CPR可能会产生的法律问题仍有较大的顾虑,这与大学生对相关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密切相关,故在培训时应知识、技能、法律三者并重,同时在社会上加大普法力度,增强公众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段军仓,黄桂园,杨志家.医学生在心肺复苏教学中常见问题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3):109+122.
[2]刘燕,肖江琴,王海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驾驶员对CPR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况分析[J].护理研究,2016,30(06):685-687.
[3] Abella BS,Aufderheide TP,Eigel B,钱方毅,李宗浩.目击者实施CPR(CPR)应减少障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11):686-688.
[4]蔡伟红,焦志勤.非医学类大学生CPR认知现状调查及技能培训[J].黑龙江医药,2017,30(03):540-542.
[5]陆翠,靳英辉,王云云,陈娟,陈兴,史晓彤,马雯靖.大学生CPR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01):117-120.
[6]袁静娇,许嘉霖,江流焕,陈银珍,方俊林,徐敬湘,林艺景.粤北地区大学生对CPR认知现状与实施意愿的横断面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4):162-165.
[7]李泽典,李春玉,金锦珍,安桂花,张海莲.延边地区某高校大学生的急救技能知晓情况及施救意向[J].职业与健康,2016,32(15):2129-2131.
[8]李欣华,韩自华,夏萍,侯延峰,刘永梅,马晖,马红霞,姚娜,魏静茹,朱惠芳,雷秀清.宁夏高校大学生院外现场急救知识及技能普及情况调查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6,38(07):663-665.
[9]雷云霄,饶聪聪,张梦艺,张腾威,李麦玲.278名社区居民CPR知信行及自我效能现况调查[J].护理学报,2018,25(11):51-55.
[10]夏哲远,孔悦.院外CPR术实施意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6):42-45.
[11]严翎,史爱珍,卞素琴.CPR术护士复训最佳间隔时间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4(09):789-790.
[12] Donohoe R T, Haefeli K, Moore F.Public 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diac arrest and CPR in London[J].Resuscitation, 2006, 71 (1) :70-79.
[13] Miki Enami,Yutaka Takei,Yoshikazu Goto,Keisuke Ohta,Hideo Inaba. The effects of the new CPR guideline on attitude toward basic life support in Japan[J]. Resuscitation,2009,81(5).
[14]周俊杰,熊杰平,林宏忠.團队综合演练在院前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0):2326-2327.
[15]张军根,王红妹.我国公众急救技能普及的现状与趋势[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10):1115-1117.
[16]高仲劭.《民法总则》第184条“好人条款”之立法评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11):218-220.
[基金项目]本文系莆田学院2018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11498043)
[作者简介]庄巧靖(1995.07-),女,福建漳州人,莆田学院护理学院学生,主要从事护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