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涛
【摘 要】: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LPFP)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选取从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80例,通过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取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LPFP),而实验组则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记录检查两组之间的手术后的并发症与手术的情况。结果:通过对比后发现,实验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小,手术中切口小。实验组中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概率2%,对照组出现并发症概率22.5%,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通过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LPFP)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时,可以发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在术中情况与术后情况都比较好,而且优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LPFP),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21--02
在临床上,股骨粗隆间骨折也就是髋部骨折,这种情况发生于骨质疏松患者居多,尤其是老年人。目前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1]。而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式也比较多,通过手术内固定术的方式,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症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改善患者的并发症[2]。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进行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为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LPFP)的治疗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患者基本资料情况
选取从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80例,通过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有40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患者共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在57岁到73岁之间,平均的年龄在(66.5±4.7)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共2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在58岁到76岁之间,平均的年龄在(68.7±3.7)岁。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数据,结果不具备差异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30分钟使用抗生素,并实行仰卧,进行全身麻醉。
对照组:对本组患者进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LPFP),在大腿近端外侧做10cm手术切口,并且切开皮下与筋膜,通过钝性分离,将股骨粗隆与股骨干近端暴露出来,通过手法前位复位的方式,将克氏针穿入股骨颈,并在C臂透视下,发现骨折端复位情况较好。
實验组:实验组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通过连接牵引床,同时在内收内旋位来对患者的患处进行复位,透视发现复位满意,在通过消毒、脱碘,术区覆上无菌薄膜,并在大粗隆上缘朝向近端切5cm左右手术可口,再切开皮下与静默,在顶点处通过三角锥来使引导针进入骨髓,在皮质开口器开口后,将螺旋刀片加压固定,同时拧入螺钉与近端尾帽。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后的效果与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
1.4 统计学
本文采用SPSS21.0版本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型指标通过例(n\%)进行表示、再通过x2进行检验,计量型的指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P<0.05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性。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刀口长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请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概率
经过比较之后,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并发症概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2所示。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目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因此,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3]。
此次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在术中情况与术后情况都比较好,而且优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LPFP),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蔡军,方凯,苏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23):3483-3486.
[2] 陈锋,石勇,龚炳生.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9,9(29):42.
[3] 徐浩.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PFNA的治疗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5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