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庆仪,卢凯珊,马力忠,梁桂明,黄晓雯,周 涛△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博爱医院:1.儿童重症医学科;2.儿科,广东中山 528403)
感染性休克又称为脓毒性休克,是指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引起的脓毒性休克。感染灶中的微生物及其毒素、胞壁产物等侵入血循环,激活宿主的各种细胞与灌洗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及内源性介质,并且能直接作用于各种器官、系统,影响其灌注水平,导致组织发生缺氧、缺血、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等[1]。对于1个月龄至18岁感染性休克患儿病因相对复杂,且病情变化较快,发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当患儿血压降低或伴有典型休克症状时,病情已经相对严重[2-3]。去甲肾上腺素能通过收缩血管提高动脉压,有助于改善组织缺血,发挥休克治疗的目的[4]。肾上腺素是由人体分泌出的一种激素,适用于感染性休克、支气管哮喘及心搏骤停的抢救中。但是,去甲肾上腺素联合肾上腺素在1个月龄至18岁感染性休克患儿中应用研究较少[5]。因此,本文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儿组织微循环障碍、肠内喂养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1个月龄至18岁感染性休克患儿180例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男51例,女39例;年龄1~18岁,平均(5.85±0.84)岁;病程1~5 d,平均(2.59±0.61)d。观察组男53例,女37例;年龄1~18岁,平均(5.93±0.89)岁;病程1~6 d,平均(2.63±0.65)d。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均签署同意书。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具有明显的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外周血压下降者[6];(2)符合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治疗适应证,且能耐受治疗者;(3)能在医生指导下完成治疗者。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或多脏器衰竭末期者;(2)合并精神异常或伴有心动过缓、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其他心脏疾病者;(3)近期使用其他方法治疗或影响预后评估者。
1.3方法 两组均给予补液复苏、补充足够的血容量,给予患者保暖、扩容、帮助患者纠正酸碱及维持体液治疗[7]。对照组给予肾上腺素治疗。每次取肾上腺素(长春大政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2429)0.5~1.0 mg,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对于治疗效果不佳者取肾上腺素4~8 mg混合500~1 000 mL浓度为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初始剂量取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0635)0.01 μg/(kg·min),根据患儿病情调整药物剂量0.02~0.05 μg/(kg·min)混合浓度为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7 d为1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1)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 d 心率、舒张压、心脏指数、血乳酸水平及尿量;(2)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 d微血管流动指数(MFI)、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5]。(3)统计并记录两组患儿肠内喂养率及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
2.1两组心率、舒张压、心脏指数血乳酸、尿量比较 两组治疗前心率、舒张压及心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 d 心率、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舒张压、心脏指数、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率、舒张压、心脏指数、血乳酸、尿量比较
2.2两组MFI、PVD及PPV比较 两组治疗前组织微循环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7 d MF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 d PVD、PP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组织微循环比较
2.3两组肠内喂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肠内喂养率及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肠内喂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感染性休克是由于微循环功能障碍及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导致患儿细胞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紊乱,造成组织发生缺氧、缺血[8]。因此,加强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治疗、干预对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血液功能及组织灌注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去甲肾上腺素联合肾上腺素在1月龄至18岁感染性休克患儿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9]。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7 d心率、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 d舒张压、心脏指数、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去甲肾上腺素联合肾上腺素有助于改善1月龄至18岁感染性休克患儿血压及心率水平,利于患者恢复。去甲肾上腺素是感染性休克患儿中常用的治疗药物,能调节血管的舒缩状态,提高患儿的心搏出量,能改善组织灌流,从而维持血液循环完成休克的治疗。临床研究表明,休克患者治疗过程中一般在纠酸、扩容后再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从而发挥药物作用[10]。现代药理结果表明,去甲肾上腺素属于是一种血管收缩、正性肌力药物,能增加每搏量、心率提高平均动脉压,能迅速改善患者氧代谢,逆转血流动力学异常。
肾上腺素也是休克患者常用的治疗药物,能发挥α受体与β受体作用;α受体能引起皮肤、黏膜及内脏血管收缩;而β受体则能扩张冠状血管、支气管平滑肌等,从而引起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或不升。临床研究表明,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吸收相对缓慢,而肌内注射吸收速度较快,药物维持时间相对较长,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11]。临床上,将去甲肾上腺素联合肾上腺素用于1个月龄至18岁感染性休克患儿中能发挥两种药物优势,能降低肠内喂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耐受性。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肠内喂养率、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去甲肾上腺素联合肾上腺素用于1月龄至18岁感染性休克患儿中安全性较高,效果较好。
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过程,即使患者给予有效的液体复苏等方法治疗后,微循环仍存在障碍。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造成儿茶酚胺大量释放是休克患者微循环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12]。而去甲肾上腺素联合肾上腺素的使用不仅患儿的微循环密度有所增加,微循环流速亦得到增加,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儿微循环障碍,从根本上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7 d PVD、PP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由于每一位感染性休克患儿病因、疾病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时应加强其基础疾病的控制与治疗,巩固治疗效果,降低临床病死率,促进患儿早期康复。
综上所述,去甲肾上腺素联合肾上腺素用于感染性休克患儿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及组织微循环,能降低肠内喂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