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军,李 萍
(1.同济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092;2.同济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 200092)
2010 年教育部出台 “留学中国计划” 提出到2020 年, 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要达到50 万人次, 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 万人, 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1]。 《上海教育对外开放“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 年在上海就读的国际学生总数力争达到12 万左右,其中50%以上为学历生[2]。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对国际学生生源的竞争日趋激烈,提高国际学生的教育质量是打造中国教育国际品牌的聚焦点,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已日渐凸显。 优化国际学生的生源和专业结构,提升国际学生的学历层次是其实现路径,而科学、有效、简明的招生评价标准对“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上海高校进行国际学生本科招生考试改革、积极探索多元化招生评价标准较早,但目前学界对上海高校国际学生本科招生考试评价标准尚无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 因此本文基于汉语能力视角,对上海30 所高校国际学生本科招生入学标准进行了考察,寻绎其历史演进和发展趋向,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进一步优化我国本科学历国际学生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提供借鉴。
1995 年12 月26 日,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外国留学生凭 〈汉语水平证书〉 注册入学的规定》,HSK 成绩成为国际学生到中国高校入系学习专业的语言能力入学评价标准。 2010 年全国推行新HSK 考试,很多高校新旧HSK 标准并行,但按照新旧HSK 分数的对应关系设置标准(见表1)。
由表1 可见,这一时期上海高校汉语能力入学标准的特点如下:
1.各专业的HSK 入学标准差异大,从高到低依次为文科≥医科≥经济管理≥理工科≥汉语言。文科的HSK 入学标准最高,新HSK4 级≥210 分居多,占69.2%;新HSK5 级≥180 分占30.8%。 经济管理专业新HSK3 级和新HSK4 级平分秋色,各占42.9%。 理工科集中分布于HSK4 级,占87.4%,其中HSK4 级≥180 分居多,占62.5%。 医科专业HSK入学标准悬差很大, 零起点占40%, 新HSK4 级占40%,新HSK5 级占20%。 汉语言专业HSK 入学标准最低,无门槛占66.7%;其次是新HSK4 级≥180分,占26.7%;再次是新HSK3 级,占6.7%。
表1 1990~2011 年上海高校各专业汉语能力本科入学标准比率(%)
2.专业划等相同,但划线不尽相同,呈多极化状态。 五个专业以新HSK4 级为入学标准, 但有180、195、210 三个分值区间。
1. 各专业的HSK 入学标准普遍提高要求,差异依然较大,从高到低依次为文科≥经济管理≥理工科≥汉语言≥医科(见表2)。
表2 2012~2014 年上海高校各专业汉语能力本科入学标准比率(%)
文科的HSK 入学标准保持最高, 较1990~2011 年增长了46.1%, 新HSK5 级≥180 分居多,如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等9 所院校;复旦大学入学标准最高,为HSK5 级≥210 分。 经济管理专业HSK 标准大幅提高,50%的院校定位在新HSK5 级,较1990~2011 年增长了35.7%, 新HSK5 级≥180 分居多,其中复旦大学入学标准最高, 为新HSK5 级≥210分。 理工科专业新HSK4 级占比最高, 与1990~2011 年相比,180 和195 两个分值段有所降低;新HSK5 级不降反升, 新HSK5 级≥180 分增长了7.5%,还出现了新HSK5 级≥210 分(复旦大学)。医科专业HSK 入学标准以新HSK4 级为主, 同济大学将新HSK4 级标准提至200 分,复旦大学将新HSK5 级标准提至210 分,汉语零基础占比下降了20%。 汉语言专业HSK 入学标准集中在新HSK4级,其中新HSK4 级≥180 分占比略有增长,同济大学将分值提至200 分,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大学3 所院校将标准提至新HSK5级≥180 分,无门槛院校下降了23.8%。
2. 层次不同的院校依然存在差距,985 高校提高了HSK 入学标准
复旦大学汉语言专业要求达到新HSK5 级≥180 分,每科≥60 分;其他各专业统一了标准,为新HSK5 级≥210 分,每科≥70 分。 上海交通大学除汉语言、医科专业标准未有变化,其他专业保持在新HSK5 级≥180 分。 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文科均为新HSK5 级,理工科和汉语言专业均为新HSK4 级; 但经济管理专业同济大学标准最低,为新HSK4 级≥200 分。
专业不同,HSK 的划等划线依然不同。 即使同专业划等相同,但划线不尽相同(见表3)。 主要特点如下:
1.文科专业HSK 入学标准以新HSK5 级≥180分为主。 文科专业HSK 入学标准整体上呈现多样化。 汉语零起点占6.6%, 新HSK3 级占6.6%,新HSK4 级占15.4%,新HSK5 级占比最高(76.9%)。985、211 工程院校的HSK 标准较为一致,新HSK5级占88.9%; 复旦大学划线最高, 为新HSK5 级≥210 分,且要求听读写达到70 分,比2014 年上升10 分。二本院校差异较大,新HSK4 级占11.1%,从零起点到新HSK3 级都有分布。
表3 2015~2019 年上海高校各专业汉语能力本科入学标准比率(%)
2.经济管理类专业HSK入学标准以新HSK5级为主。无论是985、211 工程院校还是二本院校都选取新HSK5 级≥180 分,共7 所院校,占46.7%,如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复旦大学划线最高, 新HSK5 级≥210分,且单科要达到70 分以上。 新HSK4 级≥210 分的有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每科≥70 分)两所院校, 占13.3%; 新HSK4 级≥210 分仅有同济大学,占13.3%;新HSK4 级≥180 分的有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 占13.3%。 新HSK3 级占6.7%,仅有上海对外贸易大学。
3. 理工类专业HSK 入学标准以新HSK4 级为主,但划线差异大。复旦大学等16 所院校的理工类专业入学标准差异很大: 汉语零起点占12.5%,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电力学院。 新HSK3 级占6.2%,仅有上海电力学院。 新HSK4 级以≥180 分居多,占43.8%,包括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及上海电机学院7 所院校; 其次是新HSK4 级≥195 分,占12.5%,仅有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单项≥65 分)。 新HSK5 级≥180 分者居多,占18.8%,有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
985、211 工程院校HSK 划等划线有4 个标准: 新HSK4 级≥180/195 分、 新HSK5 级≥180/210 分。 其中复旦大学要求最高,为新HSK5 级≥210 分,且每门≥70 分。二本类院校差异较大,在零起点到新HSK4 级区间都有分布。
4.医科专业HSK 入学标准最低,以新HSK4 级为主。医科专业分布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海军军医大学(原第二军医大学)5 所院校。 同为985 高校,复旦大学入学标准最高, 为新HSK5 级210 分, 且单门≥70分。 同济大学为新HSK4 级≥200 分。 上海交通大学最低,为新HSK4 级≥180 分。 上海中医药大学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标准, 中医专业要求新HSK4级≥195 分,中药学专业要求新HSK5 级≥180 分。海军军医大学零起点入校,经一年预科培训后达新HSK4 级进入专业。
5. 汉语言专业HSK 入学标准多样化, 以新HSK4 级为主。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以及上海财经大学等15 所院校设有汉语言专业。所有专业中汉语言专业HSK 入学标准最低,院校不同,等级差异迥异。 汉语零起点占13.3%,为海军军医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 新HSK3级占33.3%,有同济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以及上海对外贸易大学5 所院校。 新HSK4 级有两个分值段: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华东政法大学7 所院校均为180分;复旦大学入学标准最高,为210 分。
我国高校将HSK 成绩作为测评国际学生本科入学汉语能力的依据和标准。 1995 年以来,相关部门相继出台有关政策,如《关于外国留学生凭〈汉语水平证书〉注册入学的规定》和《关于外国留学生可凭〈新汉语水平考试(HSK)成绩报告〉注册入学的通知》,强化HSK 的实用效力,要求凡来华留学人员均须参加HSK, 达到某一等级方可进入高校相应专业学习。 2007 年国家汉办颁布《国际汉语能力标准》, 对把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提供了5 个级别不同层面的描述,是衡量汉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重要依据。 2018 年9 月教育部首次专门针对来华留学教育制定了质量规范文件——《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 (试行)》[3],对国际学生本科入学标准中以中文为专业教学语言的学科、 专业的语言能力提出了要求,没有硬性规定各专业必须达到的相应等级,高校可以自行确定具体录取标准。
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国际学生本科入学汉语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1995 年,国家教委公布的《关于外国留学生凭〈汉语水平考试证书〉注册入学的规定》指出,向中国高校提出注册本科专业的申请条件是“学习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哲学、中医和中药类专业的须达到中等C 级”,或“学习其他类专业(含汉语本科专业)的须达到初等C 级”[4]。 2010 年教育部办公厅 《关于外国留学生可凭<新汉语水平考试(HSK)成绩报告>注册入学的通知》明确将HSK4级180 分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理学、工学、农学等学科专业的预科学生完成一学年预科教育后应达到的汉语言水平[5]。 《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教外〔2018〕50 号)规定:“来华留学生入学标准中,以中文为专业教学语言的学科、专业的中文能力要求应当至少达到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四级水平”[6]。
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专业录取标准,内质发展推动汉语能力考核要求趋高, 高校层次越高,对汉语入学要求就越高。 无论985、211 还是普通院校,普遍提高了入学汉语能力要求,其中985高校是领头羊。 表1~3 数据显示:专业录取标准以新HSK4 级为主。 零基础、新HSK3 级比例明显下降;新HSK4 级除汉语言专业占比上升外,其余专业呈下降趋势;新HSK 5 级占比上升。2017 年5 所高校将文理专业HSK 等级标准都提到新HSK5级。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文理免笔试条件之一均为新HSK5 级≥180~210 分。 上海理工大学的理科、工科、经管、外语类专业均要求最低为新HSK5级。东华大学除语言专业外的所有设计专业均要求新HSK5 级≥180 分。 上海财经大学除语言专业外,其他专业也是要求新HSK 5 级≥180 分。 经管类专业HSK 入学标准突破以往的新HSK4 级、新HSK3 级的低要求,53.4%的院校选择新HSK5 级,较2014 年增长3.4%。 医科选取新HSK5 级的院校较2014 年增长13.4%;理工类院校比2014 年下降1.6%;汉语言专业仍维持在HSK4 级。
各高校开始逐步解决HSK 标准多、 等级悬差问题。 32.1%的高校将不同专业的HSK 标准趋同化,有两种情况:
1.划等划线趋同化。 所有专业选取一个标准,划线一样。如同济大学建筑、经管、医学类专业均为新HSK4 级≥180 分;华东理工大学的理科、工科、商科、文科专业均为新HSK4 级≥180 分。
2.划等趋同化,划线多极化。 所有专业选取一个标准,只是用分值区分。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两所院校五大专业都选取新HSK4 级。上海师范大学将文科、理科类专业均定在新HSK4 级上,只是划线不同, 单科要求不同; 理科专业为新HSK4级≥195 分(单项≥65 分);文科、经管类专业为新HSK4 级≥210 分 (单项≥70 分)。 上海大学经管类、理工类专业均定在新HSK4 级上,前者划线为210 分,后者为195 分。
目前, 我国高校普遍采用新HSK 来测评国际学生本科入学的汉语水平。 新HSK 定位于通用汉语能力考试,遵循“考教结合”“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等原则,侧重汉语交际能力测试。这种功能取向决定其难以满足学术语言测试需求。如HSK5 级写短文题型设计不合理,第99、100 题“可能不仅考查了书面表达能力, 对考生的想象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因为书面表达能力主要表现为“文从字顺”而非“真知灼见”,要尽量排除对内容的考查,同时要尽量排除对其他能力的考查[7]。 新HSK 作为学术语言测试对听、读、写考核的信度、效度以及能否满足专业学习的要求尚待进一步评估。由于高校缺乏准确衡量国际学生汉语能力的有效手段,给入学后国际学生的学习适应和教学质量带来了严峻挑战。就专业而言,汉语言、理工、经管、医科等国际学生就读较多的专业,需要对入系学习者的学术汉语能力进行测评,这一方面现有的新HSK 难胜其任,而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实施的自主考试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
在现行的高校国际学生本科入学汉语水平测评体系中, 新HSK 是测评汉语水平的手段,《国际汉语能力标准》是定义汉语水平的能力量表[8],《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教外〔2018〕50 号)界定了国际学生专业入学汉语水平标准,即HSK 哪一级成绩作为国际学生入系学习的标准更合适。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存在以下不足:对能力和水平等级的描写不够细致;现有标准覆盖的能力范围不够大; 没有实现与水平测验的等级对应;没有在不同的语言间建立联系,缺乏兼容性,不能和国际接轨[8],因此不利于测评。 正因如此,各高校在实际招生录取中还是直接以HSK 成绩作为入学标准。
HSK 的考试内容包括听力、阅读和书写,国家汉办针对汉语口语制定了HSKK,用于考查考生的汉语口头表达能力。《关于外国留学生凭〈汉语水平证书〉注册入学的规定》和《关于外国留学生可凭〈新汉语水平考试(HSK)成绩报告〉注册入学的通知》没有将口语交际能力纳入本科入学标准。《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作为测评汉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参照标准,包含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 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构成国际汉语能力的二维框架,其中口头交际能力又包括口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各分五个等级,每个等级有相应的“能力描述”和“任务举例”,可用于测评汉语学习者的口语交际能力。《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教外〔2018〕50 号)对语言能力的要求依准《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包含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不过未将HSKK 成绩纳入入学语言标准, 国内高校也没有将HSKK 成绩作为国际学生入系学习的必备条件。 口语测试的缺失,使招生高校难以有效评估国际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给高校的趋同化教学管理与学生的学业成就带来隐患,也容易造成学生重笔试轻口语的倾向,不利于学生国际汉语能力的全面发展。
各高校国际学生汉语能力本科入学标准并不统一,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存在差异,各自为政。 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与上海市政府奖学金生的汉语水平需达到新HSK4 级,其余学生的汉语水平入学标准由各高校设定。 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同一专业各校汉语水平入学标准悬差较大,HSK等级多元化, 一个专业HSK 等级往往涵盖多个级别,如汉语言专业从无门槛到HSK3~4 级,理工科、医学专业为HSK3~4 级,除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之外,上海大多高校国际学生本科入学门槛偏低,体现出宽进的特点。二是同一院校不同专业采用同一入学标准,HSK 划等相同,只是分值有别,所有专业都选择HSK4 级≥180 分,这显然缺乏科学性。
大学教育要求入学者具备相应的生活语言能力,对学术语言能力的要求更高。 HSK 偏重日常汉语能力的测定,对学术汉语能力,即听课、研讨、实验等学习活动以及撰写论文、调查、报告等研究活动所需具备的汉语能力的测定存在一定的缺失,加之来华留学生主要就读理工、医学、经管以及文科等专业,对学术语言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国外对于国际学生本科入学有诸如托福、雅思(A 类)这样专门的学术语言测试, 随着国际学历生的与日俱增,对学术汉语考试的需求势必会越来越高。 适应时代发展不断完善考试类型是汉语水平考试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9](P484-488)。
2007 年以来,国家汉办制定的《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中英对照)》《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等标准和大纲在科学性、实用性、兼容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如HSK 词汇、 语法等项目在分级和排序以及与测试的衔接等方面有待改进;《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存在结构不合理、内容有缺失、评级等级标准不科学、没有实现与水平测验的等级对应等缺陷[10]。有鉴于此,未来应借鉴国际经验,基于大数据语料库,以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为支撑, 针对上述不足开展研究,不断完善大纲、汉语能力标准与测评体系。
HSK 成绩是我国高校衡量国际学生汉语水平的重要标准,HSK 划等划线由各校自己决定。 《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教外〔2018〕50 号)“入学标准”对“语言能力要求”有了新的规定:“来华留学生入学标准中,以中文为专业教学语言的学科、专业的中文能力要求应当至少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四级水平”[11]。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四级水平与新HSK4 级对等,其语言整体能力如是说:“能理解在一般社交场合或在工作、学习等场合遇到的表达清晰、内容熟悉的语言材料,抓住重点,把握细节。能就熟悉的话题与他人进行交流,表述清楚且有一定连贯性, 会使用基本的交际策略。能描述自己的经历,表达自己的看法,给出简单的理由或解释”[12](P1)。调查显示,上海高校各专业通常以新HSK 4 级≥180 分为汉语水平入学标准,占60%。 但该级尚不具备对多种领域(包括个人专业领域)的普通话材料进行概括、分析的能力,因此当学生专业汉语基础薄弱时,入学后会难以适应专业学习,故降级、退学、转专业、延期毕业的比率很高。所以,提高HSK 入学标准势在必行。各专业如何界定HSK 哪一级成绩作为国际学生的入学标准更合适是尚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美、英、德招收国际学生将口语能力列为考核内容,其成绩是衡量学生语言能力的尺度。 新托福(TOEFL iBT)增加了口语测试,采用整体评分的科学评分体系和取自于真实学术语言环境的语料库,主要从言语表达、语言应用和话题发展三方面来考察学生的校园日常对话以及课堂交流能力。 雅思(IELTS)学术类(A 类)与培训类(G 类)考试都包括口语测试,考试内容完全相同,采用考生与考官间一对一交流的互动式测评方式, 接近真实生活场景。德国高校注重考察国际学生的德语口头表达能力。 “德国高校外国申请者入学德语考试”(DSH 考试)口试内容一般与申请者所选专业有关,考生需要和考官直接对话。 当然,部分学校可根据学生笔试成绩的优异程度免去其口试。德福考试(TestDaF)的口头表达部分用时30 分钟,考题内容和形式有固定的模式,主要涉及德国大学课堂或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景,侧重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要求能阐述图表、陈述事实,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国高校招收国际学生时可借鉴美、 英、 德的经验和做法,将HSKK 成绩作为入学条件,以利于高校综合地测评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