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东 潘月坤 许志英
(1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600;2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1)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供血减少,心肌长期处于缺血状态而造成的一种心肌功能失常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心律失常、胸痛、胸闷等症状,具有发病快、病情急的特点,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容易导致心肌坏死,严重的可造成患者死亡。而近年来,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成为最常用、最有效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式,这种治疗方式能够改善患者心肌功能,同时,在PCI手术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有效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在本次研究中,将重点分析基于临床路径的护理流程在PCI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分成试验组(基于临床路径的护理流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分别7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患者年龄为51~78岁,平均年龄为(66.84±5.33)岁,男性34例,女性3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52~79岁,平均年龄为(65.95±5.18)岁,男性40例,女性31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的身体素质均能够适应PCI手术治疗;③年龄为51~79岁;④所有患者均有监护人陪同,并签署试验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排除精神异常、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②排除心、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③排除有过敏现象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以后按照分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接受治疗以及对应的护理,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患者入院以后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简单的评估,然后进行血压、心电图等常规检查;患者以及家属签订试验同意书后直接进入手术室进行抢救;在评估过程中护理人员做好手术室的准备工作,准备好相关的手术器械,并积极配合医师手术操作;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术后指导。而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以临床护理路径理念为指导进行入院前和入院后护理操作。患者入院前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相关科室医师、护士共同参与制定;②护理人员的培训。要从我院相关科室中选取具有1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进行系统培训,学习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内容,对患者的护理操作、指标记录等进行模仿操作,完善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③从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中选出考核优异的人员与科室主任、主治医师、护士长等组成小组,在患者入院以后小组启动工作,按照预先分工,对患者手术治疗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操作[2]。患者入院后的护理工作按照护理时间分为以下3个方面:①手术前护理。患者入院以后除了对患者进行常规的体征评估、血压等指标检查以外,还要行艾伦试验了解患者下肢血液循环以及术后对比足背动脉搏动,并及时通知护理小组成员做好手术室的相关准备工作,对于心功能较差的患者提前联系好心外科做好急诊搭桥准备,对于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术前12 h开始持续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进行水化治疗。②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再次详细检查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连接心电图,以便手术过程中及时检测;护理人员一方面配合医师工作,传递手术器械,另一方面关注患者血压等指标的波动,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以便完善救治工作。③术后护理。在患者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将其送回病房并妥善安置,进行心电图监护,叮嘱患者以及家属24 h内避免肢体活动,同时及时对患者进行清洁护理,检查伤口,避免感染;对于排尿困难的患者及时导尿;对于需要拔出鞘管者,拔管前应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好阿托品,防止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置入支架者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定期检测血小板数目,防止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同时,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能够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3-4]。
1.3 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主要是记录患者接诊、救治时间以及各项准备工作所需时间等。②通过我院自制的问卷量表对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发病原因、注意事项等内容,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知晓情况越好,评估时间为出院前。③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感染、胸痛、心律失常、心血管不良等,由责任护士进行记录统计。④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问卷量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包括护理技能、护理态度等各个方面,满分为100分,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实事求是进行填写,分数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其中8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50分及以上为一般满意、50分以下为不满意[5]。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的所有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平均年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等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患者并发症、满意度等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分析 试验组患者各项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知识掌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明显,具有比较的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16.90%,而试验组仅为4.23%,两组患者试验结果差异显著,具有比较的意义。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达95.77%,而对照组仅为80.28%,两组结果差异显著,具有比较的意义。见表3。
表2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要求的提高,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护理行业也不例外,护理模式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符合人们的要求,而不符合人们要求,护理效率不高的传统护理模式正在逐渐被替代,临床护理路径就是替代传统护理模式的新型护理模式之一[6]。临床路径护理模式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护理模式,符合现代人们的要求,在临床应用中更加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同时也具有更高的效率,更加的人性化,在采用PCI手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临床路径护理由于其新颖性,护理人员对其护理流程等掌握不足,护理技能也有待提高,因此,需要通过培训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帮助护理人员熟悉流程、规范记录书写标准,并成立小组,组间合作完成工作[7]。
具备了专业的护理人员,有了系统的护理小组以后,就可以对收治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操作。手术前通过小组合作,为患者办理入院手续、进行各项指标检查,以及手术室准备工作能够同时进行,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在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到导管室时间、术前准备时间等显著短于对照组,就是临床护理路径高效性的体现,高效率的接诊、救治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概率。术中护理是护理人员与医师配合工作的过程,护理人员一方面配合医师治疗操作,另一方面密切关注患者状态以及心电图等指标的变化,这样既能够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失误事件的发生概率,又能够对患者状态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患者手术过程中是否有不适情况,以便及时更正治疗,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后,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疾病介绍,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同时,更重要的是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降低患者的抵抗、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8-9]。在围手术期给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效率,缓解患者病情,使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体现了临床路径护理的优越性[10]。
综上所述,对于采用PCI手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果,缩短接诊时间,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