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评价指标的关系

2020-10-14 02:40王剑锋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2期
关键词:特应血虚性皮炎

王剑锋

(清远市中医院中医皮肤科,广东 清远 511500)

特应性皮炎又被称为异位性皮炎或过敏遗传性皮炎,是一种具有特异性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病后常出现瘙痒难忍、多样性皮损等表现,由于病程较长,患病期间病情反复发作,且具有遗传性,为患者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1]。由于致病因素较多,临床治疗见效慢,中医学认为只有基于证型判断具体致病因才能实现彻底根治[2]。因此,本文通过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评价指标关系分析,以期总结各证型特应性皮炎的特异性与差异性,指导症候诊断标准量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86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临床资料并展开本次研究,其中有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年龄在2~30岁,平均年龄为(19.56±5.23)岁。所有患者均以Williams标准为诊断标准被确诊为特应性皮炎,且所有患者均接受特应性皮炎积分(Scoring of Atopic Dermatitis Index,SCORAD)评分以及皮炎中医证型调查问卷。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无性别以及年龄限制;②依据《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14版)》[3]相关标准诊断为特应性皮炎患者;③接受与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②重大心脑血管疾病者;③严重精神疾病者;④7 d内服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抗组胺药物者;⑤由其他疾病导致机体内免疫球蛋白E升高者。本次研究所有纳入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1.3.1 中医诊断方法 根据《中医皮肤性病学》以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特应性皮炎症候进行诊断。

诊断标准[4]:①发病位置苔藓化、皮损干燥、表面粗糙肥厚,伴有剧烈瘙痒感,且有亚急性以及急性皮炎样发作;②有湿疮史,且反复发作,不易愈合;③发病位置多位于口周、肘关节屈侧、膝关节屈侧、小腿伸侧、面颈;④有遗传倾向以及过敏倾向,患者家族有瘾疹、哮喘等疾病或其他具有遗传性过敏史。

分型标准[5]:湿热蕴结型患者常有患处肿胀、腐烂流水、潮红焮热、连接成片表现,患者易出现心烦、口渴症状,并多有便秘问题,脉象弦滑、舌苔黄腻;血虚风燥型患者常有皮损浸润、病情反复、患处脱屑、表皮肥厚、苔藓化表现,患处抓破后有结痂出现,脉象较细、舌苔泛红;脾虚湿盛型患者常有病程长且患处多为淡暗丘疹,患处表面以丘脓疱为主,患病后口腻纳呆、口淡、泛恶欲吐,脘腹疼痛,全身乏力,脉象缓弱、濡,舌苔呈白滑、白腻态。

1.3.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SCORAD评分了解患者皮损严重情况;并接受皮炎中医证型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对患者患处局部症状以及全身症状、患者基本信息、病史、家族史、生活情况展开探究。

1.4 观察指标 ①统计研究对象中医证型分布情况;②对比分析特应性皮炎中医证型与年龄的关系[6];③对比分析特应性皮炎中医证型与性别的关系;④对比分析特应性皮炎中医证型与饮食偏好的关系;⑤对比分析特应性皮炎中医证型与皮损积分的关系[7],皮损积分以SCORAD标准进行评估,分值在0~10分,评分越高代表皮损越为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数据录入到Excel表格内,采用SPSS23.0对本次所获数据进行分析,中医证型分布、中医证型与年龄关系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当P<0.05时,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证型分布结果 结果显示,特应性皮炎患者共有湿热蕴结型15例、血虚风燥型27例、脾虚湿盛型44例3种中医证型。见表1。

表1 中医证型分布结果

2.2 中医证型与年龄关系 湿热蕴结型与脾虚湿盛型两种证型在2~16岁患病概率较高,但仅脾虚湿盛型对比结果P<0.05;而血虚风燥型为17~30岁患病概率较高(P<0.05)。见表2。

2.3 中医证型与性别关系 湿热蕴结型与脾虚湿盛型两种证型男性患病概率较高(P<0.05);血虚风燥型为女性患病概率较高(P<0.05)。见表3。

表2 中医证型与年龄关系

表3 中医证型与性别关系

2.4 中医证型与饮食偏好关系 湿热蕴结型患者饮食习惯以喜肥甘、辛辣为主,生冷对于病情并无影响,P<0.05;血虚风燥型患者饮食习惯与病情无关,P>0.05;脾虚湿盛型患者饮食习惯以喜肥甘、辛辣、生冷为主,P<0.05。见表4。

表4 中医证型与饮食偏好关系

2.5 中医证型与皮损积分关系 分析患者皮损情况,包括红斑、丘疹、腐烂、干燥、渗出及结痂6项。3种证型两两对比后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湿热蕴结型患者红斑、丘疹、腐烂症状较为明显;血虚风燥型患者干燥情况最为突出,但其余5项皮损也有较为明显表现;脾虚湿盛型患者红斑、腐烂、渗出/结痂情况最为明显,其余3项表现也较为突出。从对比情况来看,脾虚湿盛型患者6项皮损积分都较高。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特应性皮炎是由湿热风邪以及脾虚而诱发的皮肤疾病,很难实现彻底性根治,且该病诱发因素较多,中医治疗中需要根据具体致病原因确定治疗方法,在诊断标准不明确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误诊,导致治疗方向出现错误,延误治疗时机,加重病情[8-9]。因此,本次分析中选择门诊86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临床诊断发现86例患者特应性皮痒主要有3种中医证型:湿热蕴结型、血虚风燥型、脾虚湿盛型,经过3种证型与年龄、性别、饮食偏好、皮损积分4项临床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发现:在年龄上:2~16岁湿热蕴结型与脾虚湿盛型患者比重较高,但仅脾虚湿盛型对比结果P<0.05;17~30岁血虚风燥型患者比重较高(P<0.05)。在性别上:男性湿热蕴结型、脾虚湿盛型证型发病较高(P<0.05);女性血虚风燥型发病较高(P<0.05)。在饮食偏好上:湿热蕴结型患者以喜肥甘、辛辣为主(P<0.05);脾虚湿盛型患者以喜肥甘、辛辣、生冷为主(P<0.05)。在皮损情况中:湿热蕴结型患者红斑、丘疹、腐烂症状较为明显;血虚风燥型患者干燥情况最为突出,但其余5五项皮损也有较为明显表现;脾虚湿盛型患者红斑、腐烂、渗出/结痂情况最为明显,其余3项表现也较为突出(P<0.05)。因而,可以确定中医证型与临床评价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0]。

综上所述,特应性皮炎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饮食偏好、皮损积分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猜你喜欢
特应血虚性皮炎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石榴补血糖浆对血虚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野生木耳致植物日光性皮炎4例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益生菌在防治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探究
地奈德乳膏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
依巴斯汀三倍剂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
血虚≠贫血